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光盘、磁盘为载体的音像技术必将取代以磁带为载体的音像技术,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几年前就被人们肯定和接受,但由于技术和经济上的原因人们总认为这一天的到来仿佛还很遥远,至少总得有那么一段过渡时期。然而纵观当今世界数字音像技术...  相似文献   

2.
迈八二十一世纪数字时代,数字媒体的飓风席卷生活,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都被数字技术带入了一个新的转化阶段.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理念.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数字媒体要在不同领域有着更加高速的发展,这就需要一个极其符合发展要求的载体,而媒体服务社会的方面恰恰有着切实符合数字媒体艺术和技术方面的需要和要求.本文着重讲述中国的数字媒体在社会服务功能中的发展,讲述其重要性,以此来描述作者对中国数字媒体发展方向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数字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社会与现实社会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人们的生存活动环境。然而。由于人们对网络的滥用、误用,使数字社会生态恶化,严重影响数字社会的健康发展。数字社会生态环境的恶化,实质上是技术异化的一种表现,但又必须利用技术控制才能保障数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这个过程将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图书馆界有的学者称之为“转型期”。如果,我们要强调、突出这个转型期,重要的是在于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尤其是图书馆员素质的提高,而不是技术层上的问题。图书馆员在转型期需要的是扮演好文献信息传播者  相似文献   

5.
从数字技术发展现状谈教育技术的相应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光盘、磁盘为载体的音像技术必将取代以磁带为载体的音像技术,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纵观当今世界数字音像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有必要审时度势,充分认识数字技术的优越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及时地制定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战略对策,为我国电化教育在教学媒体的发展方向上设计一条合情、合理和合算的道路。所谓“合情”,是指我国学校教学媒体的发展速度要符合中国国情;所谓“合理”是指教育技术的发展一定要跟随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充分运用先进科技优势;所谓“合算”是指少花钱,多办事,办实事,避免…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日益走向信息化的今天 ,虚拟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而信息时代的道德教育 ,也极有必要且完全可能利用这一方兴未艾的虚拟技术。所谓虚拟 ,是以数字化方式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及其过程的模拟 ,其中也包括在客观基础上通过发挥人的想象力而产生的对于某些非现实的事物的数字化建构。虚拟具有超越现实的品格 ,它不等于现实 ,而是凭借数字化手段对于现实的超越。但人们之所以要以虚拟方式来超越现实 ,其目的又在于满足人们现实的需要。因此 ,虚拟虽然不等于现实 ,但它的根却植于现实之中 ,它以现实为基础 ,又反过来为现实服务。近…  相似文献   

7.
数字德育是以网络为载体,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集传统信息与现代技术、虚拟空间与现实环境于一体的开放、平等的道德教育新模式.数字德育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空,改进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要强化数字"阵地意识",用现代化手段扩大覆盖面,实现思想教育的个性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主要载体。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建设"智慧型"校园,不断推进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数字校园的缘起、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智慧校园的五个基本特征和定义,认为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高端形态,是数字校园发展的理想追求。文章最后提出了支撑智慧校园建设的五种关键技术,即学习情景识别与环境感知技术、校园移动互联技术、社会网络技术、学习分析技术、数字资源的组织和共享技术。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我委的广泛应用,黄河档案馆档案信息这一社会的原生信息源,必将在我委数字黄河的建设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网络环境改变了传统档案信息服务赖以生存的内外环境,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巨大,类型多样,形式丰富,使用方便,这是非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不可比拟的。网络信息资源存储数字化和传播的网络化,打破了档案文献传播的区域限制,信息传播迅速,使资源共享成为现实,它为治黄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教育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溯历史,观照现实,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有必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逻辑归宿。在社会转型期这一关键的历史关头,我们尤其需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教育发展和实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尺度,确立解决教育问题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社会以现实社会为基础,是人们对象化过程中的产物,并逐渐与现实社会并存。然而,由于网络社会作为载体本身,以及网络社会主客体的诸多原因,网络社会产生了诸多伦理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社会载体、网络社会主客体的分析,找寻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原因的本质。并根据对问题的分析为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注现实生活,强调史学的“致用”功能,是历年高考的一大特色。而当下中国最大的现实是处在社会转型期。因此,社会转型期无疑就成为了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遗憾的是,高中历史教材并没有专门设立这样一个专题。为此,笔者试图对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这一专题做一简要梳理,以备参考。【考点链接】  相似文献   

13.
红色戏剧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拓展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红色戏剧受众群体少、戏剧内容单薄、传播形式单一的现实问题却削弱了红色戏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要秉承数字发展理念,从数据算法内容投放、技术驱动形式创新、戏剧受众土壤培育等方面发力,探索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戏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践路径,使传统经典文艺载体在数字时代能够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带有明显的政府驱动型特征。行政动员和项目制是政府应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两种主要手段。经过长期实践,政府的行政动员和项目制互为表里,相互作用,逐渐定型为一种以政府行政权力为核心,以频繁的指令性要求为驱动力量,以繁杂的质量保障项目为载体,以评估作为合法化路径的一元化的技术治理格局。这种质量保障方式内生于中国独特的政治和行政体制,是为"体制化的技术治理"。社会转型期的大学制度是体制化的技术治理得以产生和运作的制度根源。从大学制度入手进行深层次和整体性变革是持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家国情怀的源头活水在于对乡土文化的承继与发展,高校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应注重乡土文化的融入,以实现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与乡土文化的传承。但随着乡村社会变迁,村落共同体消解,乡土文化出现衰落;加之社会转型期,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趋于多元;另外从制度确定到观念跟进,还存在“文化堕距”,这些都是乡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背景之下“,社会学概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理论自觉”关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现实,内涵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要素。以“社会学概论”课程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田野调查、体验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国情怀的多元表征与文化渊源,将乡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增强大学生对家庭的归属感、对社区的主体感、对国家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6.
数字异化是机器异化在数字化时代的表现形式。虽然数字异化涉及到许多传统批判理论未提及的新问题,但其本质仍然是机器体系出现所引发的劳动与资本关系问题,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围,马克思机器观能够为消解数字异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马克思机器观视域下消解数字异化必须破除数字资本“、技术至上“”数据至上“”数字围城”所造成的现实困境,以人民逻辑超越资本逻辑,解放和发展数字生产力;把握数字技术的使用界限,实现数字与人文完美融合;唤醒“数字人”的主体意识,提升劳动者的数字能力;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突破数字交往异化困境,实现数字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良性互构和双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使数字特效得以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有力载体,数字技术使电影以影像为载体的本性得以彰显,只要遵循技术服务于内容、外在真实服务于内在真实的规律,数字大片便会赢得它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一场由数字技术引导的职业教育领域新革命,同时也创造了融合新技术与新产业的职业教育新生态。当数字时代赋予职业教育新使命时,职业教育如何选择才能无愧于社会期望,这也成了职业教育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历史逻辑,遵循技术发展动态的现实逻辑,回归职业教育本质的育人逻辑,在数字潮流的推动下以教学模式革新之变、教育内容创新之变和评价方式优化之变为切入点,以“变”服务“不变”,为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保驾护航。守正创新,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永恒之道。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社会情势的复杂性与变易性使其异于常规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关系变动、社会制度变迁、利益和矛盾冲突都对释宪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应对社会转型对释宪机制提出的挑战,必须及时构建一套合理的释宪机制,这是攸关我国第二次转型成败的关键。在当前社会转型的现实基础上以及坚实的理论和相关制度支持下,二元释宪机制是完善转型期我国释宪机制的合理选择,不仅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而且符合转型社会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发展的困惑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面临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较多困惑。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的发展需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体现这一时期意识形态与原有意识形态既继承又创新的发展特点,体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坚定性与包容性的统一、主导性与认同性的统一、刚性与柔性的统一。针对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发展的困惑及特点,应在社会整合的过程中实现意识形态的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共享的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创新,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威性和合法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具有核心特征的共享价值体系,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和特点的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预测性与前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