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设P是△ABC内部满足∠BPC=∠CPA=∠APC=120°的一点,则称点P是△ABC的费尔马点。 定理 设P是△ABC的费尔马点,点P至边BC、CA、AB的距离分别为r_1、r_2、r_3,△ABC的内切圆半径为r.则有 r_n r_2 r_3≤3r.(1) 证明:记BC=a,CA=b,AB=c,PA=R_1,PB=R_2,PC=R_3,则有 a~2=R_2~2 R_3~2 R_2R_3, (2) b~2=R_3~2 R_1~2 R_3R_1. (3) 不妨设a≥b≥c.则可证  相似文献   

2.
Child不等式:设P是△ABC内的任一点,记PA=R_1,PB=R_2,PC=R_3,P点到BC、CA、AB的距离分别为h_1、h_2、h_3,则R_1R_2R_3≥8 h_1h_2h_3①  相似文献   

3.
引理设点P为∠BAC所在平面M外一点,满足PA=a,∠BAC=α,∠PAB=β,∠PAC=γ,则点P到平面M的距离为:  相似文献   

4.
平面几何中,有一个叫做海伦——秦九韶的三角形面积公式 S_△=(p(p-a)(p-b)(p-c))~(1/2), 其中a、b、c是三角形三边的长,p是周长的一半。有趣的是,在立体几何中,也有一个与之相类似的四面体体积公式 V四面体=1/3abc··(sinωsin(ω-α)sin(ω-β)sin(ω-γ))~(1/2),①其中a、b、c是共顶点的三条棱的长,α、β、γ是相邻棱组成的面角,ω是这三个面角和的一半。公式①的证明: 设四面体M—ABC中,MA=a,MB=b,MC=c,∠AMB=α,∠BMC=β,∠CMA=γ。作BO⊥平面MAC,垂足为O。作OA′⊥MA,垂足为A′。作OC′⊥MC,垂足为C′。连结BA′、BC′,则BA′⊥MA,  相似文献   

5.
问:把阻值为R_1和R_2的纯电阻先后分别接到内阻为r的一个电池的两极,在什么条件下电阻R_1、R2能发出相同的功率? 答:当接上R_1时,R_1上发出的功率为 P_1=(ε/(R_1 r))~2·R_1当接上R_2时,R_2上发出的为功率 P_2=(ε/(R_2 r))~2·R_2令P_1=P_2,得R_1/(R_1 r)~2=R_2/(R_2 r)~2  相似文献   

6.
错解分析4例     
例1 把两盏标有“6V 6W”,“6V 2W”的电灯泡串联接在12V的电源上。求两灯泡的实际功率。 错解∵R_1=U_(1额)~2/P_(1额)=(6V)~2/6W=6Ω, R_2=U_(2额)~2/P_(2额)=(6V)~2/2W=18Ω, ∴I=U/R_1 R_2=12v/6Ω 18Ω=0.5A. 故 P_1=I~2R_1=(0.5A)~2×6Ω=1.5W, P_2=I~2R_2=(0.5A)~2×18Ω=4.5W.  相似文献   

7.
设C_1、C_2两个电容器串联接在电压为U的恒压源上,求C_1、C_2两端的电压U_1U_2。教科书上给出的答案是: U_1=C_2/(C_1+C_2)U (1) U_2=C_1/(C_1+C_2)U (2)但实际情况是: U_1=R_1/(R_1+R_2)U (3) U_2=R_2/(R_1+R_2)U (4)这里R_1、R_2是C_1、C_2的漏电电阻。实用电容器的漏电电阻不是无穷大,而是有限值,而且随介质的不同可以相差好几个数量级。例如高压云母电容器的漏电电阻大于10~(12)欧,而低压纸质电容器则常小于10~9欧。  相似文献   

8.
基本常数:1/4πε_0=8.99×10~9Vmc~(-1) 题1:在图一所示的电路中R_1,R_2……R_8是有限电阻器,电流计G与电阻R_8串联后接在B、F两端之间。如果定义α、β如下: α=R_1/R_6,β=(R_2+R_3)/(R_4+R_5),求证当R_5=0时,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计的条件是α=β。再定义λ=R_4/(R_4+R_5), μ=R_5/R_7,  相似文献   

9.
文[1]P48三夹角与距离中证明了命题:如图1,设OA,OB,OC是三条不共面的射线(即三面角),∠AOB=θ1,∠COB=θ2,∠AOC=θ3,二面角A-OB-C为直二面角(即平面AOB⊥平面BOC),则有公式cosθ3=cosθ1·cosθ2①.  相似文献   

10.
306.以△ABC的BC、CA、AB为底边分别在形外作三个相似的等腰三角形,使其底角为30°,顶点是O_1、O_2、O_3,求证:△O_1O_2O_3是正三角形。证:如图1,作C关于O_1O_2的对称点P,连PO_1、PO_2、PO_3、PA、PB、PC。由O_1B=O_1C=O_1P知O_1为△BPC的外心,∠PBC=1/2∠PO_1C,∠PCB=1/2∠PO_1B,故∠PBC ∠PCB=1/2(∠PO_1C ∠PO_1B)=1/2∠BO_1C=60°,∠BPC=120°。同理,∠CPA=120°。于是∠APB=120°。延长BO_3到Q,使O_3Q=O_3B,连QA。∵  相似文献   

11.
命题 设P为△ABC内的任意一点,记PA=x,PB=y,PC=z,△BPC、△CPA、△APB的外接圆半径分别为R_1、R_2、R_3。则  相似文献   

12.
所谓椭圆焦点三角形是指椭圆上任一点与其两焦点构成的三角形 .本文以椭圆 x2a2 + y2b2 =1  (a >b>0 )为例 ,利用其定义及性质来证明△F1PF2 的十一个性质 .记P(x0 ,y0 ) ,∠F1PF2 =γ ,∠PF1F2 =α ,∠PF2 F1=β ,c =a2 -b2 ,e =ca ,则有以下性质 :性质 1 △F1PF2 的周长为 2a + 2c .证明略 .性质 2  |PF1| =a +ex0 ,|PF2 | =a -ex0 .证明略 .性质 3 △PF2 F1的面积S =b2 tan γ2 .证明 设 |PF1| =m ,|PF2 | =n ,则△PF2 F1的面积S =12 mnsinγ .由椭圆定义得m +n =2a .又由余弦定理得4c2 =m2 +n2 - 2mncosγ=(m +n) 2 -…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48分,每小题6分) 1.在实数范围内,代数式||(-(x-4)~2)~(1/2)-1|-2|的值为( )。 (A)1(B)2(C)3(D)以上答案都不对 2.设a>b>0,a~2 b~2=3ab。则(a b)/(a_b)的值为( )。 (A)2~(1/2)(B)3~(1/2)(C)2(D)5~(1/2) 3.若在△ABC中,∠BAC的平分线交BC于D,AC=AB BD,∠C=30°,则∠B的度数为  相似文献   

14.
定理1 弦AA′、BB′是椭圆b2x2+a2y2=a2b2(a〉b〉0)的长轴与短轴,点P是椭圆上任意一点,若AA′、BB′对点P的张角分别为∠A′PA=α,∠B′PB=β,并∠A′BA=y,则有cot2α+cot2β=cot2γ.  相似文献   

15.
这样,当我们把(4)看作γz平面到RR_1平面的变换时,考虑到R,R_1>0,γz平面上的区域{0<γ< ∞,|z|< ∞}一对一地变换为RR_1平面上的区域G:G={R R_1>L,-L相似文献   

16.
《立体几何》二面角部分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从二面角α—MN—β内一点P,分别作PA垂直于平面α,PB垂直于平面β(A,B为垂足).已知 (1)PA=2cm,PB=3cm,∠APB=60°; (2)PA=2cm,PB=1cm,∠APB=60°;  相似文献   

17.
本文合成了一个新的Co(Ⅱ)配位聚合物[Co(phda)(bib)(H_2O)]n,并对其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2.4297(14),b=13.6937(11),c=12.6858(13),α=90°,β=105.179(11)°,γ=90°,V=2083.9(4)~3,Z=4,Dc=1.528 mg/m~3,最终偏差因子R_1=0.1245,wR_2=0.4172[I>2σ(I)],F(000)=988.该配合物为2D层结构,通过氢键结合为层对,层对之间通过弱的范德华力堆积为3D结构.  相似文献   

18.
问题3·10     
如图1,在 Rt△ABC 中,∠B=90°,AB=1,BC=3~(1/2).(1)在△ABC 内找一点 P,使∠APC=∠APB=∠BPC=120°.(通过作图找出点 P,写出作图的主要步骤,不需证明.)(2)在(1)的作图中,若设 AP=x,BP=y,CP=z,求 x+y+z 的值.  相似文献   

19.
一一个数值不等式的几何证法高中代数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例题:求证:2~(1/2) 7~(1/2)<3~(1/2) 6~(1/2). 我们可以构造如下的几何图形来证明.证:在△ABC 中,∠B=Rt∠,延长 BC 至 D,连 AD,令 AB=2,BC=2~(1/2),BD=3~(1/2).则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围绕平行线这一知识点,出现了许多新题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条件开放型例1如图1,直线l与l1、l2相交,形成∠1,∠2,…,∠8,请填上你认为适合的一个条件:,使得l1∥l2分析:当同位角相等时,有l1∥l2,可有∠1=∠5,∠2=∠6,∠4=∠8,∠3=∠7等4种填法;当内错角相等时,有l1∥l2,可有∠3=∠5,∠4=∠6等2种填法;当同旁内角互补时,也有l1∥l2,可有∠3 ∠6=180°,∠4 ∠5=180°等2种填法。以上均为直接条件,以下为间接条件,可转化为上述三种角的关系中的某一种:∠1=∠7,∠2=∠8,∠2 ∠7=180°,∠1 ∠8=180°,∠1 ∠6=180°,∠2 ∠5=180°,∠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