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语言是内心的表白,是精神的体现。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是“传道授业”的重要载体。新的教育形式越来越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激发学生的情感潜势,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教师语言的艺术技巧是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因素,幽默、暗示、巧妙应变是达到教师口语艺术性的重要技巧。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怕写作文,对习作兴趣不浓,其中有四个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对生活缺乏深入、持久的有意观察,总觉得无材料可写。二是课外阅读少,语言积累少,语言贫乏,总觉得有话写不出来。三是教师束缚多,题目教师特定,写的内容不能超出教师圈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导的几种模式,学生的主体意识受到压抑,习作积极性不高。四是评价标准过高,评价形式单一,教师不是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学生习作,而是习惯于用成人的思想、情感、语言、技巧来评价,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为焕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爱写作文…  相似文献   

3.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其需要达到的语言技能是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境界.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薛桂荣 《天津教育》2001,(11):44-45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使命,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重任。那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本条件就是主体创新意识的激发,这是释放其创新潜能的基础和前提。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迸发出创新热情和动力,没有强烈的创新欲望谈不上创新。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当然学生自身的天赋条件和潜质是基础,而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是学生…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教育氛围.良好的教育氛围能使人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激发内心深处的创造"火花";不良的教育氛围能使人产生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抑制人的创造思维.教师作为营造宽松教育氛围的主体,应建立、发掘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讲求构建心灵的技巧,宽容和理解学生某些"过失",从而保证素质教育获得实效.  相似文献   

6.
策划人话: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育人,教育必须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弘扬人的主体性,唤醒人的主体意识,这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的主动发展,密切关系到培养出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密切关系到教师的职  相似文献   

7.
主体教育是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通过唤起受教育者的主体意向,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尝试通过实施主体教育,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成长。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主体教育中,若想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1)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前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实施主体教  相似文献   

8.
1 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 创造意识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要创造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树立"第一流意识",应使用促进向上的语言,鼓励学生以锐意进取、拼搏竞争的精神去对待学习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鲲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5):142-143
主体教育是以尊重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特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人格为己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指导者。  相似文献   

10.
教师行为举止是教师在其教育信念及教育价值指引下的教学技能、技巧和艺术的全部意义.它是教育价值与技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教师行为举止的价值取向包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与期望、让学生体验生命过程、让学生的主体意识保持清晰、尊重学生的欲望与创造等方面;教师行为举止的技术形式包括在理解中对话、在建构和谐中表达体态语言、在肯定自我中关注小节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也是新时代公民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通过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潜能和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与探索精神,改善英语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大面积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和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浅谈互动式英语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应是教学的主体,回归学生主体已成为现代教学模式共同的趋向.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主题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思想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指通过教育的引导者即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品质",以发挥创造的潜能。教师可通过课程内容及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鼓励创新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要让"创新"走进化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学习深度和质量,为以后工作中的创新和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创新"走进课堂,是值得一线教师们研究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有效的教学策略属于创新形势下对素质教育具体深入研究得出的标志性结论。它不仅激发人们去创新,同时也在探讨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综合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以及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有效地使语文教育发挥作用?这是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通过比较日常教学和学习前沿的教育成果,做出以下几方面的总结。一、着重强调以教师为主体地位转化为组织学习者《师说》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教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下,成功的教学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意识是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体现,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参与过程是把主体教育理念转变为学生主体人格的一种有效机制,对于优化教学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育活动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创造参与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在素质教育和数学教学改革中,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教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先从理论上解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论述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主体不断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倡导新型学习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欧艺慧 《教师》2015,(8):20
教师的语言是成功组织教育活动的灵魂.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渗透在自己的语言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当重要. 一、言传身教,激发幼教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作文课一直是让学生厌烦、教师头疼的课.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欠缺,表达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的传统作文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写作状况,从而对作文产生了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依据新课标精神,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大胆尝试主体性作文教学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强化了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的主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优秀教师的成长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但教师主体创新精神起着重要的基石作用.教师对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把握机遇的到来,重视亚环境的构建是主体创新精神的体现.我们应培养教师良好的思想素质,创建宽松积极的环境氛围,以唤起教师的主体意识,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