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的又一项重大任务.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只有综合发挥经济、法律、行政、文化和道德等作用,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才能达到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知识转移作为近年在知识界兴起的一场思想运动,其影响力毋庸置疑.从知识管理、信息传播到读者工作诸领域,它的踪影几乎无处不在,严重对抗着传统图书馆大众传播理论.因此,本文认为,很有必要对知识转移进行一番探讨,以充分认识知识传播与知识转移的孰是孰非以及各自的划界定位,进而进行有效的图书馆和社会的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化进步是一种选择的结果.社会成员或多或少地参与着文化选择.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文化选择就是社会主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在多种文化模式中选择和建立新的文化体系的过程,它是从文化发展、变化、更迭的角度来考察文化.档案编纂作为著作行为,无疑是一种文化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4.
由于学科体系的划分和学术传统的差异,说唱文学的研究长期以来存在案头(纸质文本)和田野(口头文本)分野的问题。以说书为中心的说唱文学研究发现,活态文本是说唱艺人每一次现场表演过程中所产生的文本,是从纸质文本到口头文本之间的"正在进行时"文本样态。它的提出本质上是一种方法和视角上的转换,这种转换可以透过说唱表演现场,把案头和田野勾连起来,从而在文本生成过程中发现包括传承观念、传承空间、传承手段、传承内容等要素在内的说唱文学传承机制。活态文本的提出及其内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打破文献与口头各成一家的学术壁垒,让活态文本架起纸质文献与口头文本之间的桥梁,活化保存于纸面的文字,激活优秀传统民间文化的时代活力,只有这样,说唱文学才有可能继续成为民众文化生活之一种。  相似文献   

5.
2008年是中国印刷业最繁荣以及振奋的一年,是从印刷大国向强国飞跃的一年,是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全面进入数字、网络、信息化的全新的一年,是集加工服务、文化、信息产业于一体的印刷文化更加突出的一年。  相似文献   

6.
资料库的数字化过程牵涉到一个知识典范,一个以各种新方法来中介真实以及人类经验的新典范。每一次知识典范的转移都伴随着对本体、关系和方法的重新认识,对本体的认识又是基于对本体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而媒介、语义和叙事的数字表征和多模态属性正是突破这层关系的切入口。品牌资料库美学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已经变成一种重要的文化叙事。每一次范式的转移是一次文化叙事的转移,同时也是一次理性重建的过程。本文以媒介、语义和叙事的数字化流变作为起点,从巴贝塔的知识社会说起,考察品牌资料库文化叙事谱系,思考品牌资料库作为一种实践理论,为数字时代提供了哪些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传统客观性新闻、公共新闻和建设性新闻等新闻理念的变迁为线索,考察了不同新闻理念所支持的媒体功能的变化轨迹,发现媒体功能发生了两次重要转型:一是从客观性新闻所支持的"监察功能"到公共新闻所支持的"民主促进功能"的转型;二是从"民主促进功能"到建设性新闻所支持的社会"建设功能"的转型。文章分析了这两次转型存在的困境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建设性新闻强调赋权和弥合社会分裂的媒体功能更加适应当下的风险社会。  相似文献   

8.
张栩 《青年记者》2016,(8):84-85
电视既是一种新闻文化事业,又是现代工业社会中的信息产业.我国的电视行业,长期以来采取行政手段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形成一套传统电视媒体经营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迅速兴起.同时,世界跨国传媒集团的不断扩张,当前的电视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在新的形势下,以广告为基础的传统电视经营方式不得不更加重视产业经营.  相似文献   

9.
论传播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回顾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几次传播技术演 进(口头传播──印刷媒介传播──电子媒介传播)时不难发现,每一次传播技术的革新带来的不只是传播形态的变革,更伴随着传播者心理的重大变化及社会文化的相应变化。例如,印刷媒介扩大了信息接收的时空范围,使人们信息获知权增加得以可能。电子媒介以可视可感的形式传播信息,强化人们对图形信息的接受能力。但困扰我们的问题是,除了同时作用于人这个因素外,传播技术和社会文化是否有其他的关联,一方的改变是否会形成另一方的动因?在本文中,我们将试图分析传播技术和社会文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以来电视传播的画面崇拜观念已处于衰落之中本文从观众直观、学者调查和心理学实验三方面论证了电视传播以语言为基础的结论,并从语言哲学和历史文化角度分析了深层原因“声画结合”论作为一种操作要求是对的,但它更是不足的,是电影观念影响下的产物,是面对编辑机的操作理论,不具有传播学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天天翻车,是“无根应用学”,是一句并不“真实”的“大实话”;以语言为基础论是从现众出发的传播学理论,为电视传播理论及业务建设寻找到了根基回画面崇拜观念与计划经济基础有关,以语言为基础现念在市场经济时代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