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遗民以救亡为己任,投身复明运动本为其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但是,明王朝在它腐朽衰败的过程中已经失去了凝聚力,南明各朝廷实为名利争夺之地。无论是自负有能力经营政局的张岱,还是对君臣伦理原则持绝对信仰的王夫之,抑或怀抱热切进取之志的钱秉镫,都不得不带着失落最终退出政治参与。这些典型个案无不表明:明遗民们虽然有志匡济,这一途径却无法安顿他们的身心。  相似文献   

2.
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教育如何改革自身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兴国大业?日前在首都召开的“科教兴国与教育改革”座谈会上,与会者就这一主题,结合当前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难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科教兴国一定要国兴科教,国家必须真正担负起办教育的责...  相似文献   

3.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前提在国兴科教,关键是国兴教育。本文分析了国兴教育面临的四大问题,并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教育投入、坚持改革方向、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方面提出了国兴教育的实践方略。  相似文献   

4.
5.
董福祥(1839—1908),字星五,清代甘肃固原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倡集团练;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率部反清。期间与各路回民军、西捻军联合作战,共同抗击清军。同时为牵制清军、使西捻军顺利东渡黄河作出过重要贡献。自同治七年十月开始,清军围剿东线西捻军的主力陆续调回陕北,陕北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十月十三日,钦差大臣督办  相似文献   

6.
郑成功(1624~1662)原名森,字大木。是抗清英雄和收复台湾的名将,他为祖国的统一、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从海商起家的,后来被明朝招抚。1644年明朝中央统治覆灭以后,相继建立的弘光、隆武等所谓南明政权,因郑氏财大兵强都对其宠礼有加,委以重任,声势显赫。郑芝龙从海商起家发展到一门朱紫,一时成为炙手可热的权贵。这个家庭的政治、经济及生活环境对于郑成功一生的遭际与作为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1644年,李自成兵临北京城,明崇祯帝在煤山(即景山)自缢,宣告了明王朝的灭亡。代之而起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时期,浙东抗日根据地党和政府认真领会中央教育方针与“冬学”经验,通过试点把中央精神和浙东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党和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社会动员开展“冬学运动”,制订了详实的顶层方案,并采取模范典型引领,充分运用动员方法和技巧;在“冬学运动”中团结改造基层知识分子,使之成为进行社会教育的内生力量。因而,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冬学运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浙东抗战胜利和人民群众政治文化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洪武时期,以刘基、宋濂为代表的浙东台阁文人在政治上处于被打压、被排挤的地位,与此同时,江右派代表刘崧仕宦之旅则呈现上升趋势.因此,以雅正标举,以清平廉慎为精神风貌的江右文学升格为台阁文学,成为明代台阁文学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的回忆散文《范爱农》,浓缩了他青年时代长长十年的革命经历。其中谈到他与徐锡麟、秋瑾、陈子英的一段关系。也谈到了与王金发有关的越铎日报案;谈到了辛亥革命后范爱农的被封建复辟势力迫害而死。但没有谈自己在这十年中出生入死的革命业绩。他同浙东农民会党的关系,当然也是隐而不谈。其实鲁迅与浙东农民会党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相似文献   

10.
早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遣军北伐的时候,安徽省北部颖亳一带的捻军,就群起响应,呼应作战。北伐军失败後,散兵有的加入捻军,因之势力更加强大,杨韦事变後,李秀成和陈玉成对捻军的联系比前较强,李秀成曾招捻军助战,捻军因而接受太平天国的纪律,大受群众欢迎,陈玉成在安徽与清军作战时,又曾得捻军的帮助。因此捻军的首领张洛行於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曾受天王的“殿前北方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天王”的爵号。同年冬,陈玉成部下的遵王赖文光扶王陈德才等奉命远征西北,明年夏,回师援玉成,又联合捻军,转战陕豫一带,关系更为密切。到了一八六四年春天京危急,陈玉成英勇牺牲後,远征西北的大军,归秀成节制,再度西北征,广招兵马,文光、德才等由陕西回军救援,师未至而天京陷落,此後赖文光部和自江南北上的太平军馀部,由於大局的转变,遂完全与捻军合流,继续了坚强的抗清斗争,使太平天国的正朔,又延续四年之久。  相似文献   

11.
黄溍是元代中期倡导雅正文风的台阁文臣,亦是生活在浙东婺学盛行的义乌学人。因此,黄溍的诗话思想、文学理念、政治心态和交游情况无不渗透着与浙东婺学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他的雅正精神与“婺学”思想更是交相辉映,显示出了元代学者对与浙东婺学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余英时先生考论章学诚"六经皆史"之论,以为"六经皆史""实为针对东原'道在六经'的基本假定而发,同时也是对顾亭林以来所谓'经学即理学'的中心理论作一种最有系统的反挑战.""从心理层次看,实斋十分需要一个源远流长的学统作为他自己的后盾,不然他将无法与承朱子之学数传而起的戴东原相匹敌.""实斋说梨洲的浙东之学较之亭林为源远流长,又说南宋以来浙东儒哲言性命者必究于史,这些显然都不免有夸张之嫌."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之一,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制国家,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然而,秦王朝仅维持了15年,便土崩瓦解了。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人们大多归之于残暴统治,而残暴统治的根源我认为与其迷信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浙东唐诗之路沿线除了山水优美这一基本要素外,其经济物产也是不可等闲视之的生根因素。主要有剡藤与名纸,越中名茶,仙药,鲈鱼与蓴菜,藤杖几大宗。其他品类则难以枚举。这些物产对于隐士和文人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隐士、文人来浙东的动机也有这些物产的“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沈光文是台湾文献初祖,他从小接受浙东易学,又深受晚明易学大师黄道周、刘宗周影响。自顺治八年冬,飘海入台,旅居台湾三十余年。三十余年中,他设馆开蒙,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弘扬广大浙东易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黄溍是元代中期倡导雅正文风的台阁文臣,亦是生活在浙东婺学盛行的义乌学人。因此,黄溍的诗话思想、文学理念、政治心态和交游情况无不渗透着与浙东婺学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他的雅正精神与"婺学"思想更是交相辉映,显示出了元代学者对与浙东婺学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浙东自古以来就是海盐的主要产区。浙东台州古镇皤滩位于水陆交汇的要隘上,因其地利而成为浙东食盐贸易的中转站。通过食盐贸易皤滩构筑了台州沿海平原与内陆山区的商业交通网络,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与繁荣。民国以来,交通事业的发展改变了食盐运输的传统模式,皤滩由此失去了作为食盐贸易中转站的优势地理条件。皤滩的兴衰是中国古代盐业与地方商业集镇关系的一个典型缩影。  相似文献   

19.
民俗活动是仪式音乐赖以生存的土壤,在浙东传统礼俗仪式中,民众世代遵循固有的以锣鼓为主导的用乐方式。庙会社火、祠堂祭祖、迎神赛会、节日灯会、祭海谢洋、舞龙耍狮等民俗活动及音声技艺表演中,锣鼓不可或缺。锣鼓音声与礼俗仪式共生互动,是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民俗文化景观,也是浙东锣鼓成为民间仪式音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北宋文人有着一种政治上的自觉精神,但同时又都有着一种用心太过,自信太厚的心理,正是这种心理使北宋君子在政治与学术上失去了一种平和的心态,并最终对北宋的政治发展起了极大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