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沉默是金?     
《新闻世界》2007,(12):41
沉默是金,是我们传统的处世哲学。习惯上,沉默往往被智者认为是有智慧的表现。可是,我们也会发现,沉默是一种纵容,是一种冷漠,是一种胆怯。当我们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选择了沉默;当有人需要帮助时,我们选择了沉默;当有人非法攫取国家和他人利益时,我们还是选择了沉默。沉默也许是一种冷静的哲学,沉默也许是一种隐忍的哲学,沉默也许是一种冷漠的哲学。  相似文献   

2.
摄影,天生来是沉默的,似乎是上帝专为沉默的人群备下的语言。因而,所谓“宏大”,所谓“主流”,之于摄影,尤其显得隔膜。钱瑜先生的镜头,始终都是对着这个“沉默的大多数”——沉默的人,和沉默的处境。沉默得想让你喊出来,但最终还是不宜喊;沉默得要让你笑出来,但最多是一丝苦笑。  相似文献   

3.
木头 《新闻世界》2008,(3):37-37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遇到许许多多约定俗成而实际蕴藏着“不公”的惯例:酒店中午12点结账、空调车不开空调、收费厕所没发票、火车餐车无发票、交了养路费还要收路边停车费……但我们都选择了沉默,有些人虽然意识到其中的不合理、不合法,但自认卑微渺小而隐忍不发。更多的人甚至没有了反思的能力和敏锐的意识。沉默的人越来越多,最终,我们都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但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有三个打破沉默的小人物,给我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根据图书馆管理中员工沉默动机的不同,提出了员工沉默的三种类型:默许沉默、漠视沉默和人际恐惧沉默,分析了员工沉默的文化根源和负面影响,认为通过培养组织信任的氛围可以改善员工沉默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馆员面对图书馆各类问题时,由于担心产生消极的影响,通常做出沉默的选择.根据馆员沉默动机,可以将沉默概括为默许性沉默、漠视性沉默和防御性沉默三种类型.文章分析了馆员沉默的形成原因,提出通过革新管理方法、构建信任组织文化、创建学习型机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破解馆员沉默现象.  相似文献   

6.
古装戏中的武士以及各种黑道英雄,拿持武士刀,身文刺青,高仓健展示的硬汉美学让观众如痴如醉。当新电影模式出现,这位沉默的男子从社会拼杀回归到了对女性不渝的爱,在《兆治的居酒屋》《幸福的黄手帕》中他是性格温和而沉默的男子汉。电影之外,离仓健几乎不参加任何演出,私生活从不愿公开。  相似文献   

7.
摄影,天生来是沉默的,似乎是上帝专为沉默的人群备下的语言.因而,所谓"宏大",所谓"主流",之于摄影,尤其显得隔膜.钱瑜先生的镜头,始终都是对着这个"沉默的大多数"-沉默的人,和沉默的处境.沉默得想让你喊出来,但最终还是不宜喊;沉默得要让你笑出来,但最多是一丝苦笑.--史铁生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社会控制──从“沉默的螺旋”假说谈起郭庆光70—80年代之交,德国社会学、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尔-诺依曼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问题,提出了著名的“沉默的螺旋”(TheSpiralofSilence)假...  相似文献   

9.
刘海波 《新闻世界》2009,(6):123-124
“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为避免孤立,对多数派赞同的意见倾向从容表达,而当感知自己意见居于少数派劣势时,则选择沉默,一方的沉默导致另一方越来越强势,从而形成一种螺旋式过程。这样的沉默往往导致社会良性运行必不可少的监督机制的缺失。恶俗广告正是在这样的沉默声中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0.
文化和非语言交际是密不可分的。沉默是非语言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沉默所产生的效应是由一定的文化环境所决定的。本文以中美两国为例,通过分析沉默的文化功能、文化现象、文化因素,从而了解非语言交际中沉默的文化效应,让沉默在交际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四个城市22所高等学校图书馆馆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研究高校图书馆组织中的馆员沉默现象,分析高校图书馆馆员沉默结构,探讨高校图书馆馆员年龄、专业对默许沉默、防御沉默和漠视沉默各个维度选择行为的影响,并根据不同职业阶段馆员的心理契约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作为大众媒体传播强效果论的"沉默的螺旋"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变化。文章通过对"沉默的螺旋"的运行机制和新媒体传播现状的分析,揭示出新媒体环境下存在的"隐性沉默",并得出结论:新媒体环境下"沉默"依然存在,但控制舆论的力量已经分散。  相似文献   

13.
语言学家认为,在人际交往中,沉默有其语用功能.有一定的交际功能.也是一种会话策略,记者在灾难新闻采访中应懂得沉默的意义.这不仅表现在记者本身要懂得适时的使用沉默.还要读懂采访对象的沉默,并给予尊重.有节制的采访报道.同时,懂得适时沉默的记者并未失去采访的途径.那就是多使用观察(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相似文献   

14.
黎勇  郑凌 《青年记者》2022,(5):50-52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有关"沉默螺旋"与"反沉默螺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沉默螺旋"现象发生的四个条件,指出舆情反转本质上是一种"反沉默螺旋"现象.本文还分析了模型中的中坚分子、信息刺激和时间性三个最重要因素在舆情反转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传播中,认知基模下的沉默的螺旋是如何表现的?本文依据社会认知心理学和沉默螺旋理论,结合毕福剑事件的讨论,认为沉默的螺旋在社会心理机制中产生,并对网络空间的孤立恐惧和群体压力进行分析,说明沉默的螺旋会受到社会心理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书法鉴赏     
何宗 《四川档案》2013,(4):55-55
(一)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纯朴高洁,沉默厚重。你穿越历史而来,印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是蕴藏宝贵财富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沉默,作为一种非语言交际方式,在沟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比有声语言更多的信息。然而由于不同文化对沉默有着不同的态度,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沉默很容易造成交际障碍和误解,甚至冲突。一般来说,沉默在东方文化中有许多积极的意义,因为人们受到集体主义和他们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正好相反。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鼓励讨论,赞赏雄辩之才,因此相对于沉默来说他们更注重有声语言。因此,分析中西方文化中沉默的差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沉默不是金"沉默是金",翻查了几本成语词典没找着,不知哪位智者首先发现了沉默与黄金等价。在那君王专制的年代,一言不慎会招来冷箭,一首小诗可能祸及满门。"识事务者"只得缄默不语。沉默是一种痛苦,一种无奈。有选择的沉默是一种智慧,一种悟性。  相似文献   

19.
周圆 《今传媒》2016,(5):54-55
“反沉默螺旋”作为一种与“沉默螺旋”相背的传播模式,在当下网络舆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探寻“反沉默螺旋”的界定,认为其为一种网络舆情传播的模式;其次,从互联网、传统媒体以及网民三个方面分析这种网络舆情现象形成、变化的原因;接着,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分析“反沉默螺旋”网络舆情传播中的表现.最后反思“反沉默螺旋”现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润权 《新闻世界》2010,(9):159-160
"沉默的螺旋"理论描述了在传统传播环境中舆论的形成模式,而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那么在网络环境下,"沉默的螺旋"是否会消失?本文从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从网络的匿名性入手,在网络环境下探讨"沉默的螺旋"理论是否依然有效的问题,并通过对网络事件中网络舆论呈现情况的具体分析,得出在网络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正在逐步失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