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选自《红楼梦》第四回,这一回“在《红楼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书的各种矛盾与故事情节都与这一回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特别是揭露四大家族权势与豪富的‘护官符’,不仅是本文的核心,也是全书的总纲。”该文被选入初中语文第六册。在反复教学的基础上,我深深体会到,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所要告诉学生的,无非是封建官场的黑暗和封建官吏的无耻,只要把贾雨村这一形象分析透彻了,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我给贾雨村的结论是:人世负义汉,官场变色龙。贾雨村负义,课文和课文后面的资料为我们揭示了三重非同…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阅读《红楼梦》这部小说,还是分析《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篇课文,我们都不能忽略了对“护官符”的研读。“护官符”一石数鸟,作用显著。一、“护官符”高度概括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豪华奢侈的生活和显赫四方的权势,既使我们对这四大家族在当时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了一个清楚的了解,又使我们看到了封建官僚地主对平民百姓的剥削压迫之残酷和他们的罪恶之深重。联系全书,我们不难推断,社会财富和统治权力高  相似文献   

3.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四《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本文通过葫芦僧解释“护官符”和贾雨村随机应变密室定计、徇情枉法等情节的描写,点出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财富、权势及其“一荣俱荣”的庞大的封建官僚统治网,并深刻揭露了他们互相包庇、狼狈为奸、残酷鱼肉人民的罪恶和封建官场的黑暗。对这一主题思想,曹  相似文献   

4.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选自<红楼梦>第四回,这一回"在<红楼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书的各种矛盾与故事情节都与这一回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特别是揭露四大家族权势与豪富的‘护官符’,不仅是本文的核心,也是全书的总纲."该文被选入初中语文第六册.在反复教学的基础上,我深深体会到,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所要告诉学生的,无非是封建官场的黑暗和封建官吏的无耻,只要把贾雨村这一形象分析透彻了,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我给贾雨村的结论是:人世负义汉,官场变色龙.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杰出的小说.它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过程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无耻、必然败亡的命运.就其概括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说,我们可以把《红楼梦》看作是封建社会的一部形象的历史.但是,二百多年来,《红楼梦》一直为地主资产阶级的“红学”家们所践踏.他们从人性论出发,避而不谈《红楼梦》中揭示出来的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总是把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描写孤立起来,抽去它具体的阶级内容,并把它夸大为全书的主题,称《红楼梦》是什么“忏悔情场”之作,是“爱情的青春的颂歌”.把《红楼梦》看成是谈情说爱的小说,还是看成是反映阶级斗争的形象的历史,这是长期以来《红楼梦》  相似文献   

6.
本人高二暑假时读《红楼梦》,读出的是一群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四大家族的势力;读大学时又读《红楼梦》,读出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历史;工作后再读《红楼梦》,读出的是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不同,是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是四大家族的肮脏。三个阶段的阅读.给本人带来三次不同的感悟。  相似文献   

7.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红楼梦》里描述四大家族“贾史王薛”显赫之势的“护官符”可谓在众多红楼迷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我们已不陌生,而主宰保险行业的“四大专业家族”大家又知晓几个呢?  相似文献   

8.
一、书名含义及来由“红楼”即“朱门”之意,是豪门贵族的代称。《红楼梦》意为无论多么煊赫的权势,到头来无非是南柯一梦。书名曾有以“通灵宝玉”的来历取名的《石头记》,有从黛玉以泪报答宝玉滋润之恩角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4,(9)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曹雪芹。该书通过对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从盛到衰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程伟元和高鹗改《石头记》为《红楼梦》。“红楼”即“朱门”,是古代王侯贵族住宅的代称。这样给书命名,不仅体现出原书的内容,而且更能揭示朱门贵族的显赫最终无非是一场春梦。《红楼梦》名称由来  相似文献   

10.
关于《红楼梦》的思想意义,长期以来争论甚多。近年来,在一些新发表的评红文章中,对于过去曾经流行的所谓《红楼梦》是“四大家族兴衰史”、“封建社会没落史”等说法提出了疑问。有的文章认为,《红楼梦》产生在清朝乾隆中期,既然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崩溃,是封建社会的“兴衰史”、“没落史”,那么,为什么《红楼梦》诞生之后,封建社会仍然存在和发展了一百五十来年呢?为什么在此期间,封建社会还出现了某些中兴、繁荣呢?这些研究文章提出的问题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本文愿就此问题做一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许多青年学生要求阅读《红楼梦》,但往往受到一些人的种种非难。有人说《红楼梦》只是一部“爱情小说”,认为看这部书是“不务正业”,不让学生阅读。这是不正确的。《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书呢?它是一部思想性很强,艺术性很高的政治历史小说。全书以第四回为纲,反映了激烈的阶级斗争。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上至朝廷,下至州县,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对农民和一般平民进行疯狂剥削和压榨。纵观全书,有好几十条人命。如,号称“金陵一霸”的薛蟠,为了争买婢女,将冯渊打死,靠贾府之力提升为金陵应天府尹的贾雨村,“循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使凶手逍遥法外,冯渊变成了“逢怨”,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以西门庆的家庭兴衰为线索 ,写他对权势和情欲的追求 ;《红楼梦》以贾府的渐趋衰败为线索 ,写出对世道世界的批判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金瓶梅》以吴月娘和玳安为两条轴线展开“两描写” ,《红楼梦》以世道世界与女儿世界的关联为线索而进行。《金瓶梅》与《红楼梦》的“两描写”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计量方法对《红楼梦》一书前80回中的第三人称代词进行了考察,揭示其在分布和用法上的特点。通过考察发现,《红楼梦》前80回第三人称代词有“他”、“他们”、“他家”和“其”四个。这些第三人称代词在分布和用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他”、“他们”和“其”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他”,竞占总用量的83.9%,而“他家”的使用频率最低,仅0.03%。除了“他”、“他们”的用法比较复杂外,其他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均显得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4.
(三)奴隶们的反抗斗争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实行惨无人道的压迫和剥削,必然激起广大劳动人民的强烈反抗。由于阶级的局限,曹雪芹不可能正面描写广大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但我们透过,《红楼梦》的字里行间,还是可以看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阶级斗争形势的。在《红楼梦》第一回里,就  相似文献   

15.
一封来自中国希望工程青年基金会的收款单据又飞到了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老校222宿舍。这是一个六口之“家”,家普普通通,唯一与众不同的是放在大桌子上的那个精致的盒子。那天,到这家做客,见李会群同学正把买运动鞋剩下的钱往盒子里塞,见我诧异,他便解释道,这就是他们家的“小银行”。这家人的“抠”在全班出了名,学校成立了文明纠察队,在他们宿舍里从没发现过一个烟头,没找出过一个@%,M未AMnl进过录像5,&连奖学金大TS《没给大家意思过一次,更不用说夏天吃雪糕,冬天吃馄饨了。他们只知道一味地“抠”,把节省下来的钱…  相似文献   

16.
“旧红学”的“抉微”和“索隐”《红楼梦》经程伟元和高鹗订补刊行之后,象插上了翅膀一样,很快“遍于海内”,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众所周知,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研究《红楼梦》就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从《红楼梦》问世到“五四”运动这一个半世纪中,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对《红楼梦》从不同角度作出种种评论。人们把“五四”前的这一个半世纪中的《红楼梦》研究统称为“旧红学”。旧红学家,有案可稽者不下二百。他们或谓《红楼梦》为“经书”、“情书”,或谓《红楼梦》是“传己”、“传人”,各执一词,聚讼纷纭,从而形成种种派别。先是评点派苦心孤诣,要抉剔出作品的“微言大义”和“千里伏线”;而后,索隐派广征博引,想从作品中求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  相似文献   

17.
老抠     
去年春晚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其中那句“这老爷子太抠了”还成了时下的流行语。我们家也有一个“老抠”.那就是我的爸爸。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籍问题,是“红学”中若干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但这一问题近年来竟成为“红学”中的“热点”,是有其特殊的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的.《红楼梦》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文学伟著,人们希望更多地了解有关作者的情况本也势在必然,但是关于这方面的情况,人们却又所知甚少,所以虽然《红楼梦》一书传世已有二百多年,而关于该书作者究为谁氏的问题,直至20世纪初,人们才有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即认为该书的作者是曹雪芹.当然,关于曹雪芹在参与创作之前,这部书是否还有另外一个“原始作者”,这个问题至今也还存在争议.然而,无论在曹雪芹之前,《红楼梦》是否还有另外一位“原始作者”,曹雪芹之于《红楼梦》的创作,其地位都是至  相似文献   

19.
如何利用教材中有限的名著片断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呢?教《林黛玉进贾府》时我有意做了一些新尝试。《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小说的主要人物基本出场。其实洋洋洒洒一部《红楼梦》 ,其情节主线及主要人物性格命运已隐藏于第五回的《红楼梦》曲子及十二钗判词中。在大陆拍摄的电视剧中 ,选了其中的一些作为主题曲及插曲 ,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在讲解课文时 ,可重点抓住小说中主要人物 ,开展“欣赏—讲析(语言审美)—再欣赏”活动。“欣赏”即让学生先听有关人物的歌曲 ,“讲析”即教…  相似文献   

20.
乡村三教师     
我的周围都是老师,乡村老师。他们的秉性脾气不同,为人处世的态度也不一样,但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他们聚集在了一起就有许多共性,也就有了一些故事。“抠”老师“抠”老师姓区,叫他“抠”老师,一来是乡音“ou”“kou”不分,二来是老师也是真抠。据说初得“抠”名时他还在教小学,有一次众老师凑钱聚餐打牙祭,末了大家要散去,他说把剩下的残羹剩菜分了再走,大家说就那么一口算了。然而他真的用塑料袋分了分,独自拎一份走了。第二天他跟人讲,别看就一口,我放了点青菜熬了一大锅汤,一家人美美地吃了一顿哩!大家就说他太抠。关于他“抠”的故事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