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万德  孙鹏 《图书馆建设》2011,(5):88-92,96
辛亥革命时期我国报刊活动蓬勃兴起,地处边陲的东北三省的报刊活动也十分活跃,呈现出官办报刊、民办报刊、外国人办报刊等各类报刊共同发展的局面.在辛亥革命时期,东北三省的政府官报占据主流,民办报刊风行无忌,白话报刊颇受读者青睐,外国人办报笼罩东北,报刊文种多种多样,报人报业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出版社新近向读者推出《读报的学问》一书,该书出自复旦大学新闻系青年讲师贺越明同志之手。“读报的学问”?乍听起来,顿生蹊跷。读报是每一个有文化的公民都能胜任愉快的一项活动,缘何也端起了“学问”的雅号? 揭开扉页,便见老报人徐铸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7,(11)
报刊文摘过滥之风当刹文/赵德铭在时下的报刊,大都办有文摘版或文摘专栏。按报人刊人的初衷,是想通过文摘,给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信息与知识。然而,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各个报纸的文摘互相撞车现象愈来愈多,致使文摘已泛滥成灾,不仅违背了办报办刊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4.
植根于农村这片广阔天地的农民报,出路就在日益繁荣的农村市场,一些报人常常这样自我解嘲:不是我们报纸办得不好,而是农民根本就不读报。农民真的不读报吗?100个农民中就没有一个人读报?如果有1%的农民读报,仅四川就有60万人读报?这是多么巨大的市场!实际...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报刊征订工作又将拉开序幕。有人把此项工作喻为是办报人与读报人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其实这种选择对于读报人来说是种主动的参与;而对于办报人来说是种主动的吸引。 如何使报纸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怎样才能使读报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笔者认为,相互间增进勾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作为一名报人,想说几句心里话、实在话。 话题之一:物质产品要考虑市场需求。那么作为精神产品的报纸同样要考虑市场(读者)的需要。首先,办报人要成为读报人的“贴心人”、“知心人”。社会在发展,读报人的需求也在变。如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社会的变迁,会引起人们互相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等。作为办报人  相似文献   

6.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党的优良传统。贵刊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分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开门办刊,精心做好联系报人、读者和作者的通联工作,我认为是诸多报刊通联工作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谭娟 《新闻三昧》2007,(8):55-56
林白水(1874—1926),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报人,白话报刊的先驱。他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办报实践。1901年,他出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到1926年因文字贾祸,25年间他先后创办或参与编辑的报刊有《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  相似文献   

8.
辛文 《今传媒》2003,(3):82-83
10年前,在第一批报刊审读队伍中,多是退下来的老报人,张书省则是屈指可数的“少壮派”之一,正处在新闻工作的前沿阵地,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是个忙人。可他忙里偷闲,读报读刊,随时留心观察、审视报刊的动态、走势。他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敏锐、责任,该赞扬的赞扬,该批评的批评,先后写出的《沉香亭畔四季春》、《葛新德的  相似文献   

9.
新点论击     
版面革新要弘扬三种理念一、从读者本位出发的低成本理念。对报人来说,提高报纸的有效信息量,同时降低读者获得这些信息所付的成本,是吸引读者的关键。而读者读报的成本,既包括购买报纸的经济支出和购买的方便性,也包括读者阅读报纸的时间支出和阅读的轻松愉悦性。因此,报纸版面应尽量帮助读者减少读报时间,使读者得到信息与精神的满足。二、从产业发展出发的整体形象设计理念。在报纸生产经营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运作的今天,版面设计不仅是一种编辑学范畴的操作,还是报纸产业形象工程CIS(CorporateIdentitySy…  相似文献   

10.
不说做编辑要求知识面宽,要博学,不说少儿报刊的版面比成人报刊的版面要求高、要活泼……单就少儿的语言这一关就很难过,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编辑内容的语言少儿化问题。因为少儿报刊的作者不全部是小读者,还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成人为孩子所写。少儿报刊也是成人为孩子们办的,大人办少儿报刊,心理状态、思维、语言、文字习惯很自然地和小读者有距离。少儿报刊要为少儿服务,取得他们的喜爱,为他们所接受,就需要我们少儿报刊的编辑下功夫研究小读者,接触小读者。必须对少儿的年龄特征、认识能力、阅读心理、语言水平、兴趣爱好等有较为…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写作》2004,(5):34-35
新闻出版家、报刊评论家邹韬奋先生一生创办过多种报刊,每次都受读者欢迎。报刊应该刊登什么,不应该刊登什么,他自有其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12.
曾写过一篇论文,提出创品牌,是报纸走向市场的一个突破口。 今年6月中旬,去了一趟美国,更有了一个想法:报纸要上市场,报人不能忘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报刊的公信力。因为读者认品牌——名报刊、报刊的名专栏、名记者名作者写的文章,都像消费者认品牌一样,这里都有一个吸引他的因素在起作用,那就是他对这个品牌的信任,而众多消费者(含读者)的信任,既是品牌赖以产生的基石,反过来也是品牌产生效应的原因。 公信力就是这么重要。  相似文献   

13.
蒋蕾  吴凡 《新闻知识》2005,(9):57-58
作为报人,首先要养成读报习惯,而且不要只看热闹,要看出点门道来,那么,究竟该怎样看呢?笔认为以下几个读报方法比较可行。  相似文献   

14.
报刊导向是报刊的宣传方向,导向错误必定造成方向性的祸害报刊是办给广大读者看的,失去读者就失去了影响力,也就谈不上正确的导向。因此,办报必须既有正确导向,又有可读性,做到正确导向与可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报刊市场,一道难题摆在报人眼前:降格以求,办一份旨在赢利的庸俗小报?还是靠报纸的高品位和自身的特色赢得读者?在今年的奥运新闻大战中,临时组织起来的《奥运快报》编辑部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树立了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纸质媒体初始的办报(刊)理念是我办报刊你阅读消费的“单向传播”,读者是被动的阅读者。读者的定义是什么?是纸质媒体的阅读消费群体,是一群包括消费报刊在内的其他商品的综合性消费群体,又是一群活生生的社会公众。渎者参与互动,不仅能增强报刊的服务性,而且还能直接拉近编者和读者的距离,培养媒体的亲和力,提升媒体在社会公众中的亲近感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信息     
读报观念和办报观念均需转变沈阳日报去年12月20日在该报创刊39周年之际,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吁请读者转变读报观念》。文章谈到,报社决心继续深化新闻改革,力争把沈阳日报办得更加生龙活虎、赏心悦目,同时,也向读者提出一个热切的希望:“为了进一步支持我们的新闻改革,恳请大家能够更新过去的读报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说:“一个报纸既已办起来,就要当作一件事办,一定要把它办好。这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任。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信短文寄去,表示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这个报办得好。”陕西日报和它的前身——陕甘宁边区群众报、群众日报,一贯遵守着毛主席的话,经常在群众中,特别是在和自己有密切联系的通讯员中以及积极读报的工农读者中,征集他们对报纸的意见,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过去陕甘宁边区群众报,每期报纸一印出来,就常常先由编辑部的同志拿给群众去看,或者读给他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被称为中国报纸的政论时代.是因为那个时代迫切需要政论来开启民众的智慧。当时所办的报刊以及读者所关注的对象主要是报刊的政论文章:报刊影响力的大小也取决于所登政论的好坏。因此。维新派有影响的报人都是声名远播的政论家,如王韬、梁启超和汪康年就是杰出的代表。政论时代必然会产生政论写作的理论,研究和总结维新报人言论写作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当时代表报人言论写作的特色,而且可以为当代言论写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报应如何增强可读性,真正办成读者“看电视少不了,不看电视也需要”的报纸?我认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把读者的需求当作编者的追求。 以深入的调查了解读者。广播电视报是一张进入千家万户的影视文化报。报人面对的是广泛、复杂,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多层面的读者,如果报人只顾低头盲目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