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经济稳步提升,教育事业也在稳步推进,在我国越来越重视汉语的教育,这是我们国家民族觉醒的重要节点,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文言文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流传,对我们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语言文字的感知渗透是非常重要的,高中是学生们正式接触文言文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在文言文基础工作中的奠基,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握好相应的对策,才能真正将阅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功力做牢、做实,高中的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小群文阅读的模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们的理解和渗透。  相似文献   

2.
中职文言文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职语文教学中最难的部分。新时期,语文教学倡导人文精神。文言文教学对人文价值的渗透,是中职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谈谈中职语文教学中使用文言文体验式教学模式如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实现教书与人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不仅能够提高读者的文化素养,而且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多篇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篇章。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教学模式可以套用,如何有效进行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成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中职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能够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而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文言文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发展。但传统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内容单一、形式固化,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将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利用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和形式,推动文言文教学创新,更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文言文教学效果。故此,本文主要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就如何促进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不能简单只局限于词句的教学而偏废了文学、文化的学习。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做到“文”、“言”并重,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改变文言文教学低效现状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推动人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我们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相当普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文言文本身离我们年代久远,有语言障碍;二是在现实生活中,除了考试,似乎实用价值不大;三还跟我们教学文言文的传统方法有很大关系。结果,文言文教学常常是台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台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效果差矣。那么怎样改变文言文教学低效的现状呢?  相似文献   

7.
何亚娟 《考试周刊》2014,(93):20-20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言文教学包括四方面内容: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对文言文中优秀作品的学习,可以让今人了解其中的民族文化,初中新课程理念要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必定离不开文言文教学。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本文主要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出发,对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认为文言文非常枯燥乏味。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解决文言文教学问题、改善现状显得非常迫切。本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出路做了探讨,以期能够为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在初中整体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文言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深入理解古代文人的表达方式,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近些年非常重视国学等传统文化的回归,很多学校采取很多措施来弘扬民族传统文学知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初中文言文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文言文教学对于学生、教育、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针对创新文言文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有效的策略,希望为文言文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在初中整体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文言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深入理解古代文人的表达方式,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近些年非常重视国学等传统文化的回归,很多学校采取很多措施来弘扬民族传统文学知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初中文言文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文言文教学对于学生、教育、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针对创新文言文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有效的策略,希望为文言文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方菊红 《成才之路》2021,(14):36-37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应该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文言文知识体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文言文素养和语文素养。高中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差异,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基于这个原因,教好、学好文言文意义非凡;而且,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笔者调查研究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并对其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一门重要学科,文言 文作为其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汲取我国传统优秀 历史文化、开拓文化相关视野的有效途径。在新的教学理念的 要求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加 之文言文的学习极易使学生因理解不当产生枯燥心理,由此, 如何优化文言文教学策略,合理应用技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 教师的教学主要任务。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 问题,进行教学技巧与方法的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使之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服务,是摆在广大中专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一、正确认识文言文的教学价值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近代的书面语,有长达两千年左右的历史。它的长期流传,保存了中化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可引为世界文化的骄傲。学习文言文不仅是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方面,而且有助于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传统。搞好文言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祖国…  相似文献   

16.
古典文学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学习传统礼仪、提升语文素养、个人修身养性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文言文流传至今,经过岁月的洗礼,留下了众多的国学精粹。文言文一直是初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代中学生较为头痛的一部分。提高语文成绩的总目标已经逐渐演变为提高文言文成绩,其难度和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如何攻克文言文教学难关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讨论已久,虽然各式各样的方法都有所成效,但是文言文的教学平均水平提高缓慢。本文从语言学习的根源出发,对攻克文言文教学难关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学好文言文,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文言文因其年代久远,与现代文有距离,不但在语文教学界饱受非议,而且是阅读教学的瓶颈。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意义重大,阅读教学有章可循,现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好文言文有助于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古代汉语的言语智慧。但是文言文的文本特征鲜明,与现代汉语存在明显差异,小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文言文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值得教师重视其教学有效性。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就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教学《杨氏之子》一文,要根据编者意图,准确定位文本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要求等,借鉴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按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特点展开教学,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文本读通、读顺;结合文本情境,展开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文言特点,体会人物思想;引导学生想象品味,使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密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黄辉 《学周刊C版》2014,(7):36-37
中职文言文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职语文教学中最难的部分。新时期.语文教学倡导人文精神。文言文教学对人文价值的渗透.是中职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谈谈中职语文教学中使用文言文体验式教学模式如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实现教书与人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