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大师小传维克多·雨果(l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诗人。19世纪前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一生创作的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成为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中一份辉煌的遗产。雨果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的主导思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其中《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2.
教学重点 阿基米德及其主要贡献,《荷马史诗》和《天方夜谭》,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相似文献   

3.
人物背景伽西莫多是法国小说《巴黎圣母院》里的一号主人公。这部小说,有的翻译为《钟楼怪人》,"怪人"指的就是他。《巴黎圣母院》问世于1831年,是作家雨果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它以15世纪的法国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敲钟怪人  相似文献   

4.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丰富的想象、怪诞的情节、奇特的结构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小说反映的是路易十一时代神权与人权、愚昧与求知之间、庞大沉重的黑暗制度与挣扎着的脆弱个人之间的分裂、冲突。笔者通过探寻雨果在《巴黎圣母院》运用"美丑对照原则"刻画、审视人物的特点,以揭示小说主题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沈毅 《阅读与鉴赏》2007,(12):58-60,80
1831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出版。它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是作者的“美丑对照论”的实践结晶。  相似文献   

6.
雨果的浪漫主义艺术成就中蕴含着丰富的现实主义因素。美丑对照艺 术是《巴黎圣母院》的精华,而这幅对照艺术图的底色是现实主义的,主要表现为作品 具有丰富的生活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人物形象具有真实性、具体性、典型性和概 括性。观察是作品的基础,想象是作品的特色,这是《巴黎圣母院》最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法国文学家雨果《巴黎圣母院》这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巨著,带给了人们思想上的震撼,并且该部著作的艺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高度.在《巴黎圣母院》一书中,雨果将《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丑对照原则”积极运用其中,将人的“美”与“丑”所象征的二元性进行充分表达,从而使《巴黎圣母院》一书在突出人物特性的同时,也将人物所表达的精神实质进行展现.文章就这一问题作出简单的概述,以期对《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进行认知.  相似文献   

8.
《大卫·科波菲尔》出生于《艰难时世》,早《九三年》,他还处在《童年》时,《母亲》就离开了《人间》,只给他的《父与子》留下了一条《项链》。少年时,他向往着《德国——一个冬天的空适》般的世弄,又田于《少军维特的烦恼》而在《静静的顿河》边徘徊。他也曾涉定《名利场》,但生活打破了他的《促夏夜之梦》,以后又羡慕起《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生活采,并想做《堂·吉诃德》那样的游侠骑士,但在《羊泉村》与《强盛》搏斗负伤,住过了《巴黎圣母院》,在《包法利夫人》的悉心照料下,他终于摆脱了《死魂灵》而《复活》。后来,父亲由…  相似文献   

9.
人性 人道 革命和爱──雨果小说对爱的独特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爱的精神的探讨和描写,贯穿于雨果的整个创作之中。《巴黎圣母院》主要从人性的角度去阐释爱,《悲惨世界》则从人道的角度去探讨爱,《九三年》则从革命的角度去理解爱。对爱的阐述的逐步人生化、社会化和深刻化,是雨果小说创作日益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我爱读书     
小时候,我就常常幻想着自己能够步入文学殿堂,幻想着和李白一起《月下独酌》,和高尔基一起比《童年》, 更想和雨果去揭露那个《悲惨世界》,去撞响《巴黎圣母院》那震撼人心的圣钟。所以,我酷爱读书,喜欢把握住每一个美好时光,在每一寸土地上留下我畅游书海的串串足迹。  相似文献   

11.
《巴黎圣母院》主题辩蒲丽田《巴黎圣母院》的主题是什么?报刊发表的有关论文,几乎都用“反封建”三个字来概括。这个概括不无道理。但是,它是准确而深刻的么?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看看作者在小说“原序”中说的话吧!当作者在研究巴黎圣母院时,“在两座塔楼之...  相似文献   

12.
<正>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题记沿着塞纳河畔散步,我开始读懂脚下的这个城市——咀嚼着文化的成果,品味着艺术的盛宴,倾听着历史的回声。我循着清脆响亮的钟声,去膜拜这座神圣的殿堂——圣母院。我的目光被一群孩子们围住的地方吸引了——这是两座钟楼中的一座。几个孩子兴奋地指着一个幽暗的角落,那墙上刻着一个单词,突然想起,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也曾看到这个希腊文:命运。雨果写成的《巴黎圣母院》,至今已有两百多岁了。两百年,可以用  相似文献   

13.
维克多·雨果是十九世纪法国大作家。他二十五岁的时候,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在序言中公开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主张积极的浪漫主义。过了三年,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问世,被人们誉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了雨果对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在创作上实践了他的浪漫主义主张。本文试图对后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豪雨果的长篇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著作之一。从"原型批评"的角度来看,《巴黎圣母院》带有《圣经》中的一些文学元素,本文将从替罪羊形象、U形叙事结构、爱与救赎主题以及善与恶的主题着手,探析小说中的圣经文学元素。  相似文献   

15.
克洛德·孚罗洛是《巴黎圣母院》中的主人公之一,对这个人物的评价似乎已有定论。不少教科书给这个人物性格的定论都是单一的否定,如“道貌岸然,心如蛇蝎的教会上层分子”、“淫邪虚伪、凶残的化身”、“十分卑劣肮脏的色情狂”等等。用阶级的观点看,作为巴黎圣母院副主教的克洛德确实是一个宗教势力的代表人物,他对爱斯梅拉达不择手段的追逐和迫害,暴露了教会的虚伪和凶残,体现了他性格中丑恶的一面。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克洛德绝不是一个性格单一的标签化人物,他是作者在《巴黎圣母院》中着力塑造的一个性格二重性人物的典型。雨…  相似文献   

16.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19世纪著名积极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之一。作为世界文学史中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这部小说的主要特色之一便是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而又经久不衰的文学典型形象,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李罗洛就是这一系列典型之一。克格德副主教这个文学形象自诞生以来,对其评论便是众说纷法,但总的说来,基本上都是将其作为恶势力的代表而成为抨击对象。在文学史上也就成为了“道貌岸然”“心如蛇蝎”者的代名词,当然,纵观整个《巴黎圣母院》,我们不难从他身上找出他的这些成分来,但如果我们的眼光再放开一些…  相似文献   

17.
环球音乐     
《音乐世界》2020,(2):4-7
40位法语音乐剧演员共同发声,为抗疫加油出演《摇滚莫扎特》《唐横》《巴黎圣母院》《罗密欧与朱丽叶》《摇滚红与黑》《小王子》《美女与野兽》《乱世佳人》等音乐剧的40名法国音乐剧知名演员,他们用14天的时间录制了一首公益歌曲《Together/与你同在》,声援武汉、为抗疫加油,唱出了爱与坚定、守护与希望。发起人之一的洛朗 班是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男主角,该剧去年在四川大剧院演出受到成都音乐迷的追捧。  相似文献   

18.
尚继武 《现代语文》2007,(10):43-44
由陈敬容翻译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的《巴黎圣母院》,其第六卷第四部分标题即为《一滴眼泪换一滴水》①。仔细读后觉得标题与本部分小说情节未尽吻合。后经  相似文献   

19.
《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通篇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利用美学的原则来体现出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中通过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对比,使情节更加丰富,更能深刻表明作者的思想。本文对《巴黎圣母院》的对比手法及其形象体系进行了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雨果作为十九世纪法国的浪漫主义作家和世界文豪,其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且体现在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的方方面面。通过查阅数据库资料、阅读文学作品、理性分析、合理归纳的方式从《巴黎圣母院》中找寻雨果的人道主义踪迹,不仅对于进一步认识雨果和其文学精神有着重大意义,对进一步了解十九世纪法国的文学发展概况和欧洲人道主义思想也有帮助。本文从歌颂自由与肯定人性,呼吁和平与期待博爱,弘扬理性与反封建三个方面对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