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易明 《语文新圃》2009,(8):33-33
《汉语大词典》释“蔚起”为“蓬勃兴起”,所引书证为清王士稹《居易录谈》卷中:“誉麾蔚起,诸生之诵法弥殷矣。”此处书证,盖据丛书集成初编本(2824册)。但“誉麾”显然不能成词。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卷六十六共有63首<少年行>一类的诗篇.其中唐代诗人就占有55首;卷六十七有31首<游侠篇>一类,唐代诗人也达18首.这亦见载于<全唐诗>卷二十四(也是55首)、卷二十五(也是18首).如果我们再仔细翻检<全唐涛>,还会发现,在<全唐诗>的其他卷里,也散存着这类以"少年"、"游伙"为题的诗篇.  相似文献   

3.
唐时为李白编集的有李阳冰、魏颢、范传正三家.入宋后,乐史、宋敏求等所缟<李太白文集>是宋时最早的李白文集,李、魏两家所编<草堂集>、<李翰林集>先后被采入.先于<李太白文集>成书的<文苑英华>是唐宋之际最早的总集,其所录李白诗文则当是范传正所编"文集二十卷".<文苑英华>录有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记>,而未录李阳冰的<草堂集序>和魏颢的<李翰林集序>,是其所录李白诗文本之范本的反证.而<文苑英华>所录<初月>等十七首为<李太白文集>所无,且被严羽指为赝伪,符合范本"或得之于时之文士,或得之于宗族"的复杂来源,是<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文源自范本的旁证之一.乐史、宋敏求等编的<李太白文集>只采用李、魏两家编本,说明范本已为乐史、宋敏求所不见,而<李太白文集>修成后,李、魏两家编本也不行于世,此或可作为<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文本之范本的又一旁证.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编<思想政治>第二册第三课中讲到"诚实守信"这一内容,笔者在此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谈一点对"诚实"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0年第3期<中学语文教学>的"深度关注"刊发了潘新和、郑秉成先生谈"作文教学教什么"的文章:<从失真回归到仿真--写作教学内容辨正>(以下简称<回归>).  相似文献   

6.
杜甫<客至>中的"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肯"字如何解释.实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版,P146.本文所谈教材皆为人教版)将"肯"释为"正、恰".这显然不妥.因为,若是"正'与邻翁相对饮",那么,"隔篱呼取"就成了多余的举动了.  相似文献   

7.
"回灯"怎解     
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对"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一句中的"回灯"注解迥然不同.有的注释为"把灯芯捻大一些",有的注释为"重新掌灯".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作品选>(中编第二册)注释也是"重新掌灯".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下)第989页注释为"把已撤了的灯拿回来".陶今雁先生编写的<唐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又注释为"移灯".  相似文献   

8.
"如坐春风"语本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程颢)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日:‘光廷(朱名光廷,字公掞)在春风中坐了一月.",后以"如坐春风"四字成文,意思是就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之中,比喻与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相处,受到亲切的教诲.如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答尹相国>:"开诵之余,如亲化雨,如坐春风,墨虽尽于行间,言尚余于札外."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向来以清新自然而被人称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更是描景的神来之笔,然而,对"别枝"的理解尚有分歧.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32课<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节选自朱光潜先生<艺文杂谈>)中认为"别"是"离开"、"落下"之意.朱先生说:"别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朱先生的观点非常新颖(以致有的鉴赏辞典也沿用此说),但有失原意."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笔者不揣谫陋,试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本2003年6月第1版)<勾践灭吴>中有这样的句子:"国之孺子之游者."<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译为"看到流浪无归的孩子",此处将"游"译为"流浪无归",笔者认为这种翻译不妥,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7年语文高考全国卷语文(Ⅰ)第五题<总想为你唱支歌>一文中写道:"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瀚沙漠所包围.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发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这句话传达出的信息是:当年苏武牧羊的北海在如今甘肃省的民勤县,北海如今已经"干枯".这样说是不对的.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苏武牧羊>一文对"北海"的解释是:"[北海]在匈奴的北境,即现在的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看来,苏武牧羊的"北海"并不在民勤,而北海(贝加尔湖)也并未"干枯".……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章培恒<中国古代散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不符合这种特性的东西归根结柢是无法被人接受的."此句中的"归根结柢",<现代成语小词典>写成"归根结蒂(底)",解释为"归结到根本性的问题上",<新华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写成"归根结底",释为归结到根本上,底,也有写作蒂、柢的.  相似文献   

13.
<正>本丛书系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著名教育史学家宋恩荣(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余子侠(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联袂担任丛书总主编分为第一卷"东北卷"、第二卷"华北卷"、第三卷"华东、华中、华南卷"和第四卷"台湾卷"。系海内外第一套全面系统地汇编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史料档案的大型专题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点校本<大唐新语>卷十一<惩戒>条中有"昨买得<王僧孺集>"与"胜于僧孺远矣"之语,涉及南朝梁代诗人王僧孺.点校时所据底本及对校本,两处俱作"孺"字;<太平广记>引录<大唐新语>,则作"襦"字."襦"正"孺"误.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的第二单元"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中有一篇课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该文选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原著共十一卷六十一章,节选的为原著的第六卷第四章,题目是编者据原文确定的.  相似文献   

16.
教学改革,就<数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引导其运用数学原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无疑是要义之一.如将数学喻为"思维的体操","排列组合"这一教学内容无疑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极好的"体操动作".下面笔者就<中职数学(第二册)>第十章"排列组合"(P158-165)的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雾中辨"薄"     
众所周知,"薄"的读音有三个:bao、bo、bo.其中bo比较易于区分,而其他两个有时则很难区分.省编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三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有这样一句话,"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第6课<船长>中有这样一句话,"薄雾笼罩着大海,诺曼底号轮船像往常一样行驶……"在这里出现了两次"薄",而且都与"雾"有关,那么,这两处"薄"该读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学习<庄子: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我说:"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庄子人格的光芒,穿透时空,在我们的心中闪耀.  相似文献   

19.
<菜园小记>(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2002年12月第1版,2003年10月第1次印刷)中有几处用到"韭"字,但也有写作"韮"的;如: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6册第16课<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中有这样一句话: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课下注释是这样写的:拿出袖子里笼着的铁锤,一锤打死晋鄙.前一个"椎"是名词,后一个"椎"是动词.袖是"藏在袖子里"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