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悲情政治是政治的基本形态和最高追求。悲情政治以对立为基本元素,以生存价值为动力,以独立意志为基石,以乐观主义为本质要求。毛泽东极具悲剧精神的诗词创作,艺术地再现了悲情政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古诗十九首》摄人心魂的悲情主题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本文比较全面地描述了对生命的感悟和离人相思的悲情主题的表现,并从社会时代和深层的文化内涵分析了《古诗十九首》悲情主题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教育》2009,(7):16-16
不是父母离异,就是父母双亡,考生作文里涌现出太多“悲情故事”。高考评卷老师感口义:作文编造痕迹太明显,考生的假悲情难博同情分。(6月20日《重庆晚报》)  相似文献   

4.
《项脊轩志》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散文,这篇散文以叙事的真实传神、抒情的诚挚感人著称。细细品读便能体会到,文章不只因为写了亲情,写得真切,更因为他写的是悲剧,抒的是悲情。所以才会震撼人心,感人至深,“读之使人欲涕”(黄宗羲评语)。那么,文章的悲情主要在哪里?本文试作如下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刘爱和 《学语文》2008,(1):29-29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挖掘的营造悲情世界的素材。以鲁迅作品为例,《狂人日记》《药》《故乡》《阿Q正传》《祝福》等被选入中学教材里的小说,都为我们读者营造了催人泪下的悲情世界,这为我们进行悲情教育与熏陶提供了非常好的蓝本。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这种感情,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时代,网络言情小说受到追捧,随着当代年轻人在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下苦闷情绪的日益显现,“悲情”写作成为网络文学中的写作主流之一。匪我思存是网络言情小说“悲情”写作的领军人物,在其精致婉约笔触的渲染下,“悲情”主题凸显的同时,“悲情”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尤为成功,特别是那些由性爱分离到深陷情感围城的女性和在欲望、仇恨中不能自拔的女性身上“悲情”色彩更为浓厚。  相似文献   

7.
纳兰性德是一个具有生命悲剧感的满族词人。其词具有悲情诗学的典范意义。最能概括纳兰词风貌的应该是:悲情。纳兰悲情人格的形成,既是作者个体特有的思想和行为及其对环境的反映,又是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孕育的结果,同时又深深地植根于一定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从汉族传统文化对其人生的影响和规范来解读纳兰的悲情人格。  相似文献   

8.
杜甫的《登高》是其诗歌中七律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学语文的经典篇目。诗中意象壮阔,情感悲壮深沉。杜甫《登高》全诗渗透着悲情。诗人的悲是不断加重的。诗中不是纯粹悲个人命运,也不是单纯悲国运,而是将各种悲汇聚起来,使悲情愈发沉重。因此,聚焦诗眼“悲”,探寻诗中深沉悲情的呈现形式及其丰富的悲情意蕴,有助于更好地体会杜甫的复杂情感,加深对悲情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悲情"内涵作为一种浪漫主义特有的风格范畴,也是肖邦音乐里最为宝贵的深刻的人性意蕴体现。本文从肖邦"悲情"内涵的源头追溯出发,结合作品特殊复杂的曲式结构对肖邦音乐中的悲情性内涵进行分析,同时力求站在"悲情"内涵这一富有哲学意味的审美把握中解读肖邦音乐。  相似文献   

10.
《学周刊C版》2017,(14):27-28
中学语文课本中,李商隐是一位比较独特的诗人。无论从题材的选择、内容还是艺术表现上来看,围绕在其咏物诗中的始终是他因身世、人生遭遇而流露出的种种悲情,贯穿于其中的也是这份悲情,而且正因为以物表现的这种悲情才使得他的咏物诗有了不同于前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青衣》有着丰富的悲剧内涵,即人性的悲剧、人生的悲剧和艺术的悲剧。人性的悲剧在于人性中的"低劣部分"得以不应有的放纵和滋养;人生的悲剧在于自然法则无法摆脱和超越;艺术的悲剧在于社会的异化。而希望的出路则有待于人性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焦仲卿、刘兰芝的悲剧,根本上是由于封建礼教以及家长制的迫害而致,这是目前学术界的共识,但其具体原因尚可探讨。社会转型期新旧价值观的激烈冲突与东汉末年的经济状况以及由这种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是造成焦刘悲剧的社会原因;深刻烙在焦刘二人身上的封建文化以及焦刘二人的性格亦是造成他们悲剧的重要原因。社会、文化和性格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把焦刘二人一步步推上了绝望的道路。焦刘二人的悲剧有其深刻的思想意义、美学意义、题材意义和现实意义,至今仍给世人以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周妮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1):111-114
《青衣》是毕飞宇创作的一个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完成了他艺术上的自我突破,在创作上再次出现一个新的标高。本文试图通过对《青衣》中三代青衣人各自的悲剧命运分析,对造成人物悲剧的原因进行阐释,以期对小说的悲剧艺术进行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的爱情是托马斯·哈代的"性格和环境"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主旋律,悲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苔丝个人的性格与命运、环境、社会的冲突,从而造成了个性的毁灭。  相似文献   

15.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其蕴含的悲剧意识也是评论界长期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迷:一、社会悲剧意识:苔丝与社会客观势力、社会意识形态的冲突;二、性格悲剧意识:苔丝性格中的真善美成分与其囿于传统价值而形成的保守观念的冲突;三、命运悲剧意识:独特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加重了作品的命运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6.
悲剧艺术起源于古希腊,从即兴表演发展而来。亚里士多德将悲剧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进行探讨,黑格尔将悲剧演变为作为哲学观念的悲剧,马克思将黑格尔伦理力量的冲突替换为社会和历史的术语,提出了革命的历史悲剧学说。而叔本华则是从人性的角度解释悲剧发生学,悲剧因而与现代性联系起来,并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鲁迅以自觉而明确的态度创作出了许多撼人心魄、发人深思的悲剧小说,以实现他“为人生--反封建、启蒙思想、改造国民性、变革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悲剧的冲突成因和审美感受两个角度,鲁迅的悲剧小说可划分为“社会悲剧”与“个性悲剧”两种构成形态,以及“情感型悲剧”与“理智型悲剧”两种接受形态。  相似文献   

18.
《德伯家的苔丝》——哈代综合悲剧观的完美体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命运、社会、性格三个方面分析了苔丝悲剧产生的原因,指出这种融命运、社会、性格于一体的悲剧观既是哈代对悲剧的体验与思考,又是他对悲剧探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在长篇小说《长恨歌》中塑造了程先生这一痴情男形象。他对爱情专一,终生未娶,最终还是换不来王琦瑶的真爱。文章首先从个人命运和心路历程着眼,对程先生的情感发展脉络进行全面梳理.然后从性格和命运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造成其爱情悲剧的缘由,进而探寻人类该如何存在以及悲剧的拯救。  相似文献   

20.
关于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主题,历来都有不少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为性格悲剧说,一为命运悲剧说。本文则试图从社会悲剧的角度来重新解读此文,深入挖掘作者的社会批判意识,以期为读者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