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贤亮的小说创作,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人们称他为我国的“西部作家”,把他的作品誉为“西部文学”的代表。张贤亮曾热诚地呼吁宁夏的文学工作者:认清社会的潮流,深入火热生活,深入人民群众,“努力发掘大西北人的特点、自然的特点、经济的特点,创作出富有西部特色的作品来。”(1)由此可见,他的小说之所以富有独特的塞上情致和韵味,是其在创作中自党地探索、追求,不断刻苦实践的结果。张贤亮小说的鲜明地方特色,首先表现在他善于用饱蘸深情的笔触,抒写自己熟悉和热爱的自然景物、地方风光等特定的地理环境上。  相似文献   

2.
自然主义对茅盾小说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创作前的准备过程——对现实生活观照与把握的视角和素材的收集与整理上,也表现在创作过程中的创作心态与创作思路上。更具体表现在作品“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上。正是这种影响,使茅盾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风姿别具。  相似文献   

3.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以“近真”的笔法和“平淡自然”的艺术格调为当时上海社会写真,是近代狭邪小说的压卷之作,但关于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众说纷纭,胡适从作者当时的经济状况、成书时间及作品本身入手,认为这决不是一部“谤书”;王燕从韩邦庆本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入手分析韩邦庆借此书行敲诈之术的可能性,两人都本着从客观出发的原则,力图恢复韩邦庆写作《海上花列传》时真实心态,还历史以真实。  相似文献   

4.
刘震云早期的小说是一个复杂的文学现象,列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新写实文学”皆可。作品体现出一种“消解英雄”的英雄情结。作品中的人物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往往以柔性和韧性突围。作者擅长运用古今交融的手法演绎现代生活,体现根植人心的官本位文化。刘震云早期的小说创作受到其审美心理定势的制约,体现出作品内涵和风格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孙犁具有和其他工农兵文学作家不同的创作精神。他建国前的小说,在构思与选材方面,以独特的视角对接“为工农兵”的大方向;在思想与情感方面,以对真善美的发现和欣赏的心态,赞颂工农兵的斗争生活;在情趣与风格方面,以独特的艺术情趣和艺术理想,体现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总起来说,就是“遵循大方向,坚持独特”。这种创作精神决定了他的作品具有和其他工农兵文学不同的面貌,而这些作品,却又从另一侧面代表了上一世纪工农兵文学的文学成就。它和其他规范性的工农兵文学作品一起,共同表现出工农兵文学的多样性。当今,发扬孙犁的这种创作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1930年代的政治化语境中,穆时英创作了一批很有左翼色彩的大众文学,被左翼作家誉为“普罗小说中之白眉”。但是,“普罗文学”和“大众文学”全不是穆时英的真志趣,他所响慕的是烂熟的都市文明,不信仰“某种思想或主义”,远离政治,他只是忠实于自己,忠实于生活,努力进行艺术的探讨,创作出标新立异的现代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7.
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总是有他独特的风格,而一个作家的风格,首先产生于作家由于立场、态度、感情、气质所决定的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反映生活的独特视角。在赵树理反映农村变革的一系列作品中,他始终如一密切关注和表现的便是家庭问题,这可以说是赵树理整个小说创作的“眼睛”。 毋庸置疑,家庭问题,不仅是社会学家们热心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许多文学家们密切关注和表现的重要社会问题。从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金瓶梅》到《红楼梦》,直至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家》,都无一例外地把家庭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眼睛”。但在中国文学史上,还很少有人象赵树理这样,从创作的发端,直到创作生涯的结束,始终不渝地通过家庭这个“眼睛”,来反映中国农村复杂而深广的社会生活,即通过家庭的窗口,透视整个社会生活的风貌;以家庭生活的微澜及家庭  相似文献   

8.
论李劼人的文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人创作的出现与成熟依赖于中西文化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融汇。他是将法国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当作有历史渊源联系的整体来认识的,他更重视经由自然主义发展而体现的真实客观的叙事风格,冷静科学的理性作风,以及历史生活的整体性观念。他的文学选择的内在机制是他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的作家、而中国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促成他文学选择的客观依据。真实、客观、全景地再现历史转型期社会生活的追求是他借鉴法国文学创作经验的最根本原因。他对法国文学的借鉴,对他创作的独特性和艺术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他的作品是在中国文学中出现的中西影响相融合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9.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乡土作家,他的“威塞克斯小说”再现了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的风土人情,描写了现代文明对宗法制传统的侵蚀,以及普通人在时代转型期的人生境遇及心态,特别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完整地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思想。有人评价说:“哈代的世界是由年青妇人和姑娘们构成的世界。”①他在作品中村建了一个以女性为文本中心的叙事结构,尤其是在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的名篇《还乡》和《苔丝》中,打破了英国文学主流文化传统将男性作为创作主题,把女性作为文学作品中附庸的角色模式,在他…  相似文献   

10.
“荒诞”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也是卡夫卡小说最显著的特征。区别于其他荒诞文学的哲理表达,卡夫卡在小说创作中体现的荒诞感更多地与他的个人生活、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在表现手法上,他采用“变形”手法来凸现陌生感和隔离感.用漫画手法来凸现世界的无生命状态和机械性。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在作品中大胆创新,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创作了享誉文坛的小说:“非小说”的问世,开创了美国新闻体文学的先河;“后现代派小说”代替传统形式是其创作史上的一次戏剧性转变;以超然态度客观转述的记实小说使写作风格又发生了变化,在文坛和传媒界博得好评如潮。  相似文献   

12.
1907年-1918年,鲁迅对文学的思考呈现出深刻的变化。1907年前后,鲁迅更多地关注创作主体的精神建构和张扬文学本体的社会职能,之后,他在深切的生命体验中意识到了接受主体以及作品形式对于创作目的(启蒙)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创造了“去语障解心囚”的小说格式并生成深邃的小说意境。  相似文献   

13.
周文小说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曾在康藏边地生活过,这段生活成为他日后小说题材的主要源泉。他的小说,成了二十年代康藏社会生活实录。从其创作经历中,可清晰地看到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浪潮,是如何将一位热血青年的才能激活,并将其带入文学殿堂的过程,也让我们能看到其小说风格与现代文学风格之间那相辅相承的关系。审视周文小说,为的是让我们重新评估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重新确定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是曹雪芹留给我们的一宗极其宝贵的思想财富和艺术财富。作为一个卓越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曹雪芹不曾写过什么小说作法或文学概论之类,但他以毕生的心血精力创作的《红楼梦》这部作品本身正是他伟大的艺术实践,其中生动地体现着他的创作思想和文学见解。特别是小说第一回的楔子对于了解曹雪芹的创作思想、探索曹雪芹观察和概括生活的奥秘是很有意义的。作者关于将“真事隐去”而用“假语村言”敷演故事的主张;关于再现生活必需“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的主张;关于打破熟套以求“新奇别致”的主张,都是作者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重要内容。它贯串在《红楼梦》的整个艺术创造之中,启示我们去正确理解作家创作经验中那些带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李劫人解放后担任了成都市的副市长,从一个“民”变为了“官”,这种社会角色的变化,使他在从事文学创作时,心态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常常会不由自主地从一个官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他的作品中,过多地注入对政治与历史的思考,而文学的情趣少了,从而使他的创作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评霍桑笔下布朗的性格和塑造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是19世纪美国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创作对现代西方“意识流”的小说和科学幻想小说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的短篇小说在美国文学中同时也在世界文学中居有很高的地位。其作品深刻、细腻、统一、和谐,如同优美的散文诗;同时  相似文献   

17.
真实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一个十分强调生活对于创作的重要意义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柳青特别重视作品的真实性,追求作品对生活的真实描写和客观反映。然而,在实际上他的创作的客观效果与主观愿望往往并不完全相符。究其原因柳青推崇的是一种有附加条件的真实。高尔基曾经指出:“对于人和人的生活环境作真实的、不加粉饰的描写的,谓之现实主义”。①而柳青的现实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有限的现实主义。因为柳青所信奉的是在先进世界观指导下的真实。柳青坚持的这种真实现,在创作实践中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认为一个革…  相似文献   

18.
库普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继承了俄罗斯文学民主主义与人道主义传统,其小说创作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一方面是"真",即注重小说故事的真实性,借助选择素材、塑造人物、描摹细节、锤炼语言等手段来创作具有深厚生活基础的作品:另一方面则是"善",即在文学创作中融入人道主义情怀,注重小说的道德教诲作用,通过塑造蕴含英雄本色的小人物来展现作家的人道主义道德观.  相似文献   

19.
想写好作文,首先要重视体验,丰厚积淀。以下几位作家的创作体验应能给学生的写作带来有益的启示。1.郁达夫:勾勒自己生活的纯真和个性的解放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小说极具个性,差不多就是他的“自传”,他大胆地把“自我”体验直接写入作品中。《郁达夫小说集·出版者的话》就有这样的说明:作者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强调“作家的个性,是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里头保留着的”。他的小说有着与其他作家迥然不同的创作特色,常常以自己的遭际、经历作为小说的素材,忠实地勾勒出了自己生活的纯真和个性的解放。小说中,寄寓了作者…  相似文献   

20.
杨清华 《现代语文》2006,(10):75-76
法国五六十年代出现的“新小说派”是二十世纪影响最大、争议最大的文学流派之一。在1984年东京国际笔会上被选为“当今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的阿兰·罗伯-葛利叶是“新小说派”最杰出、最激进的作家,被公认为“新小说派”的首脑人物。他极力主张纯描写性的“反文学”,如实地把视觉所触及的客体表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一起参与和创作,直接进入意识活动;认为人生活在物质世界的包围之中,只能看到事物的外表,作家的任务就是用一种“没有人格化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言,冷静、细致、忠实地描绘客观世界的形象,从事物的变化反映人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