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D.H.劳伦斯的自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劳伦斯自然观的内容,分析其形成原因并着重就劳伦斯的三部小说《白孔雀》,《虹》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分析,展示劳伦斯自然观,从而得出结论:从根本上说,劳伦斯相信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活生生的联系,提倡两者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
王小波在提及自己的文学师承时,盛赞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声称自己对小说的看法就是被《情人》固定下来的。《情人》充满诗意的语言、流动的韵律、精致的结构、适度的篇幅以及对小说创作完美化的追求.对王小波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倾听的耳朵     
跟一位学生聊天时,她突然打断我,说:"老师,你听我讲,你听我讲!"我没有丝毫不快,停下来,静静地听她讲述。之后她解释说:"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跟你聊天吗?因为你愿意听我说。别的老师可能听一分钟后就不耐烦了。"以色列作家奥兹的自传体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中,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无数英国青年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3年,劳伦斯的成名作《儿子与情人》问世。为了这部被后人誉为“19世纪的最后一部伟大的小说”,三年来作者呕心沥血,惨淡经营,有如“在小说中摆脱自己的病症”。长期以来,人们多认为这“病症”是俄狄蒲斯情结,是畸形母爱或占有性母爱。作者本人在小说创作后期致加勒特信中,似乎证实了这种看法,并且说这是“无数英国青年的悲剧”。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小说的具体内容,探讨作者提到的“病症”,探讨这种普遍的“悲剧”,以求正确地理解作者及其《儿子与情人》。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中充满了日落、月光、死鸟、马以及纸片等诸多意象。劳伦斯正是通过这些意象的使用,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复杂感情和心理状况,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乙子与情人》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伟大小说家劳伦斯早年最重要的作品,小说创作的背景环境和人物素材很多都源于作者本人早年的真实生活。童年的矿区生活是劳伦斯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不仅如此,母亲莉迪亚和初恋情人杰西这两个在劳伦斯生命早起极为重要的女人也是影响他创作《儿子与情人》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劳伦斯的成长环境在《儿子与情人》中的反映,以及他生命早期的两个重要女人——母亲莉迪亚和初恋情人杰西,与小说中的莫瑞尔太太和米利亚姆的形象对比分析,揭示出他的早年的矿区生活和这两个重要的女人对他小说创作的影响,从而证实小说《儿子与情人》的浓厚的自传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受到争议的同时也在英国广为流传,是"情色大师"劳伦斯的经典之作。书中不仅包含大尺度的情色描写,还在故事中透出作者本人的恋母倾向以及对于女权主义的态度和对社会的批判。下面,让我们通过分析《儿子与情人》小说中莫雷尔这一人物特征来深刻了解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8.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代表作《儿子与情人》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精神分析小说,男主人公保罗的爱情悲剧在该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主要从两方面来分析导致保罗爱情悲剧的原因,即"俄底普斯"情结和两位情人的性格缺陷。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并非是一部宣泄性描写的低俗小说,在其丰富的蕴涵中,潜隐着一个不能忽视的主题,即小说表现了人与自身统一的精神生态观、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生态观、人与自然共存的自然生态观。无疑,小说对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无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音乐世界》2012,(17):13-13
重要的人 郭采洁的全新专辐《给他》,不仅收录了很多情歌,还有不少和现实生活贴近的主题。郭采洁说:“专辑中收录的陈小霞老师写的《单曲循环》最让我感动,是她说,在情人怀里放松很懒惰,才能在现实生活里继续奔波。那个情人可以是你生命中、你心里任何一个重要的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忙碌。”  相似文献   

11.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是一首爱欲的颂歌,康妮在性爱场景的不断演变中逐步走向了爱欲的新生之路;古华的小说《贞女》体现了重复的修辞术,呈现为一种突出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二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呐喊》有:《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有:《祝福》、《在酒楼上》、《孤独》、《伤逝》。这些小说,反映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都和作的人生经历有关,作试图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暴露社会现实生活的矛盾。当然,“我”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能等同于鲁迅,只能说有鲁迅先生的影子。现就鲁迅小说中“我”的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赵丽莉 《文教资料》2010,(35):14-15
莫瑞尔夫人和曹七巧分别是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和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母亲形象,本文从内外因出发探讨社会压迫及性格弱点共同造成了她们一致的婚恋悲剧。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人物关系存在着一种双环结构形式,即以格特鲁德和保罗为圆心,以“情人关系”或“情敌关系”为半径,组成了一个两圆相切的双环结构。通过这种结构形式,作品阐述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如何残害人性,异化了男女两性关系,体现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为后人在人物结构艺术方面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中篇小说《让爱为你导航》,作者用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揭露了腐败分子与情人之间在虚伪面纱下的交易。该文对小说揭露的腐败的情人现象、打工妹的神话、情人的地位、在觉醒中奋进这四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崔薇 《教师》2014,(23):123-124
理性与感性在文学作品中时有出现,显示出人类成长的轨迹,启迪人类的思想也为文学舞台增添色彩。《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小说中作者展示了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充满理性的米莉安和富于感性的莫瑞尔夫人。本文探讨了理性与感性在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体现,主要分析了两位女性角色的性格特征以及她们悲剧的结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1995年到2010年,美华新移民小说中离婚女性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美国梦里》、《美国爱情》、《美国情人》到《白日飘行》,女主人公离婚逐渐获得了合理性,可看做新移民女性对男权保守的"进阶突围",但婚姻道德始终是小说中的重要主题。1996年张慈在美国出版的小说《浪迹美国》通过谢思羽反叛婚姻道德的方式消解男权,显示出美华新移民小说中少见的激进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早期作品中一部代表作.该小说以心理探索为其主题,揭示了现代文明与自然文明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圣经典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创作后期最重要,也是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因为对性赤裸裸的描写而一直被视为诲淫之书,并被禁止出版。然而,该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和独具匠心的寓意,使其问世至今一直为各个层次的读者和评论家注目。现在国内研究此作品多是从社会角度、精神分析、生态自然和女性主义着手,却忽视了小说中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圣经典故。文章拟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圣经》之间的联系入手,对劳伦斯在小说中运用的圣经典故和其对圣经典故的重构加以分析,从一个全新角度重新审视劳伦斯这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0.
《音乐世界》2013,(15):18-19
严爵《好的情人》 从先前大热的专辑《好的事情》到新专辑《好的情人》,严爵自认自己在这几年来对情感的态度成熟许多,但不变的是对爱情的专一与执着。对金牛座的严爵来说,《好的情人》就是愿意为了爱《牺牲》。牺牲是付出、是交出自己,是为爱不顾一切的勇气。在写出《谢谢你的美好》时,严爵曾无比崇拜当时为了爱无比勇敢的年轻的自己,而《好的情人》更是他写来提醒并鼓励自己,就算自己慢慢成长,经历多少挫折与失败,也要像当时一样的勇敢、坚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