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次序术语     
《围棋天地》2010,(8):109-109
所谓次序,系指围棋行棋过程当中的下子先后步骤,也作“顺序”,日语为“手顺”,中文中亦时有所见。 围棋每着一子.盘上情况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先走什么,后走什么,结果常常会迥然不同。棋界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围棋是次序的艺术。”次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青年时代的藤泽先生很喜欢写诗,是吧?在《棋道》杂志上也曾发表过先生的诗作,能为我们介绍一首与围棋有关的诗吗?“我向神明请教棋为何物,神明亦不能解答。有人告诉我下棋不能贪婪,要在控制之下进行,此为最善。名垂棋史的名人所下的棋为最善,我亦不作此想,到底以何为明灯指引我前进呢?这是我这个凡人所不能解答的问题。”这首诗道出了先生的围棋观吧。与诗人们的关系我是像拼命探索棋的奥秘那样来对待诗歌的,至今,这种对诗歌的摸索和向往也没有什么改变。我喜欢诗歌,一直都在读,有时候也用自己的方式写。提到诗歌,昭和时期的…  相似文献   

3.
棋界前辈陈祖德老师曾经在讲座《围棋与东方智慧》中提到:“围棋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矛盾体,比如这个‘围’字就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围地,另一个含义是围子。这两种含义,一种是防守,一种是进攻,包括了攻守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而诸如攻与防、进与退、大与小、急与缓、厚与薄等辩证思想在围棋中比比皆是。围棋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意思,棋子的黑白两色代表阴阳。棋诀“攻彼顾我、舍小就大、动须相应”处处体现出中庸思想。  相似文献   

4.
江崎先生自述道:“‘围棋乃调和’之说为我所知,始于1952年拜读《吴清源棋谈》(川端康成著),是很早的事了。毫无疑问,当年此说令我钦佩之至。”  相似文献   

5.
父亲是棵树     
《围棋天地》2002,(5):29-29
“一开始我教永训下棋的目的就是想使家庭生活过得更有趣味一些。”当谈到朴永训是如何走上围棋之路的时候,父亲朴光浩总是这么说。、朴光浩是业余5段,对围棋的热爱非常执著。教棋伊始,他并没有期望儿子将来有多大作为,也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却不曾想把围棋深深地扎根在朴永训的脑海,开出了花,结出了果,培养出了韩国围棋的冠军头衔保持者。  相似文献   

6.
我热爱围棋.不管我与朋友下棋是输还是赢;同样的,我们广大棋迷热爱围棋,也不管我国的职业高手们输还是赢。2005年以前.国手世界比赛的成绩总体上说比较惨淡。那时我热爱围棋,总有太多的期盼。2005年以后,世界比赛成绩突飞猛进,2013年甚至出现了六位青年才俊分别登顶世界大赛顶峰的壮观景象。我来不及让庆祝的心情平静下来,就迎来了下一场庆祝,然而,在新的一年快要到来的时候,不知为何。我却有此疑问:我为什么热爱围棋?我比以前更加热爱围棋了吗?  相似文献   

7.
马晓春 曾有一位记者问马晓春,你的棋是追求胜负还是追求艺术? 这话问得有些笨,不过马小回答得也颇妙,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追求胜负,我自然看重胜负,等到大家去追求艺术时我再追求艺术。 我们看惯了雅客的拈子作势,仕女的兰花指柔,但那不能算是下棋,他们只是玩棋,赏棋。 真正的围棋从来都是一场战争,胜负是要拿命去搏的,飘逸的马晓春背后是一个真正的胜负大师。不了解这个你就很难理解这个被称为很“妖”的男人。 马晓春的棋是那种让你能看得出漂亮的棋,他不像李昌镐慢慢的让你感觉到力量,平平淡淡中未见什么妙手就占据了优…  相似文献   

8.
轻松地带     
如此“三枪将”某棋友三项棋都会一点儿,自称“三枪将”。有位棋友问他哪项棋最好,他说:“在中国象棋手里边,我国际象棋最好。在国际象棋手里边,我围棋最好。在围棋手里边,我中国象棋最好。”对不起吕钦1984年我有了第一本棋谱,从那时起就知道了吕钦这个名字,可是直到1986年我从电台听到吕钦夺取全国冠军的报道后,才意识到我竟读了近三年的吕“软”。  相似文献   

9.
汉朝的围棋     
喜爱国棋的智者黄宪将他对围棋的看法写成了一篇著作,著作的名为《机论》。《机论》一篇中,所谓机指的是有关围棋棋理的一系列内容,其中涉及了一部分“手筋”的内容,其他一部分内容为一些下棋的窍门。在《机论》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在所有的事物之中,都蕴藏着围棋的棋理。或言所有事物皆有其所对应的手筋,其中是有规律与窍门可寻的。”他的这种“天地万物皆机也”的看法虽未免有失偏颇,但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黄宪曾对人说:自古至今的圣贤明帝皆是用同于棋理的一些手法与窍门完成了他们的伟业,圣人们的手筋是仁与义,贤者的手…  相似文献   

10.
各位棋友大家好,上一期我们简单阐述了棋形对于厚薄的影响,本期我们来探讨影响厚薄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根据地”。围棋名宿赵治勋九段曾有过一句名言:“我认为活棋是最厚的。”的确,在对局中,哪怕一块棋看起来非常庞大,只要它还没有明确的两个眼位,就有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金同实 《围棋天地》2007,(17):96-96
我去参加应氏杯大学生围棋赛的活动,在厦门与应明皓先生不期而遇。我们是老朋友了,一起参加过六次围棋规则研讨会。我们都认为以实战解决围棋中的所有争议是最合理的办法,可谓是所见略同。到厦门那天正好是倡棋杯复赛的第一天,倡棋杯用的是应氏规则,在厦门的大学生围棋赛和即将在美国举行的世界青少年围棋赛都冠以“应氏杯”,也都使用应氏规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本期给大家讲解的是我与马望棋友在中州棋王赛期间进行授二子三番棋的过程。马望是一名很有建树的医学博士,更是一名热爱围棋的爱好者,只要去北京就必到“天地间”以棋会友。这次第8届中州棋王赛他做起了服务工作,为各个省份的棋友做起了后勤(我们3年没有对局了,这次看长棋没有),所以我们相约郑州,忙里偷闲进行了三番棋交流。  相似文献   

13.
棋内棋外     
福建联赛如火如荼,但比赛之外,一直支持福建围棋的“艺术企业家”范总的一句话却让我思索良多:“尽管我围棋下不过你们,但是围棋带给我的却一定比你多,围棋对于我来说是最大的爱好,是一种道,围棋的棋理和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几乎都能贯通,这才是围棋最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13,(9):98-106
我们曾经在《图说围棋:在思想与图像之间》一文中讨论了中国古代围棋绘画中所蕴涵的围棋思想的信息。其实,“图”不仅限于“画”,就围棋史而言,还有一种“图”更值得关注,这就是由棋谱和棋式构成的“棋图”。棋谱为棋局的实战记录,构成了理解围棋的最重要的文本。棋式(中国古人又通称为棋势)包括各种边角定式、死活、官子图式等。历来我们都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这些“棋图”,做出价值评判,而技术永远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旧人,所以除了棋史专家、爱好者,现在的棋手包括急于长棋的棋迷,都很少去关注古谱和古代棋式的变迁(现代人唯一还感兴趣的是古谱中的死活题)。现在的围棋杂志,  相似文献   

15.
一棋,这种引人人胜的智力竞技活动是我们生活中最有趣味的一种活动,从孩子、青壮年到中老年人都可以参加;有三种棋,中国象棋、围棋、国棋象棋已被列入全运会竞赛项目。棋类活动已是如此广泛地吸引着各个阶层的人们,深入到我们盼业余生活,以致在八小时之内我们也会不知不觉地要提到它。我们说“全国一盘棋”,当然是提到了棋;我们说“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这其实也没离开棋,因为这里使用的“活”,原来是借用了围棋术语。我国全运会棋类比赛的三种棋的中国象棋、围棋和国际象棋,除国际象棋的发明权还有待最后确定归属外,前两种棋都是我国先民的创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炎黄子孙对世界文化宝厍的卓越贡献。中国象棋、围棋都有两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16.
饥渴     
郭永利 《围棋天地》2011,(21):105-105
我与围棋的结缘,惜乎晚了一点——那是初二,我十四岁。某天到一同学家玩儿,目光逡巡间瞄到了一个新奇物——两个方方正正的纸盒,看上去有些古色古香;使我诧异的是上面的字。“这‘国基’是什么?”我问。惭愧,圆转曲弯的仿篆“围棋”二字,而“棋”还是上下结构,遂被我认作了“国基”。  相似文献   

17.
在台湾围棋界目前最大的热点莫过于本因坊最新得主王铭琬,并由此掀起了一轮“围棋热”。曾诞生过王立诚棋圣以及堪称棋坛元老林海峰九段的台湾围棋界正日渐成为世界棋坛一股不容忽视的生力军。让我们藉由这篇访谈,一窥其中奥秘吧。 记者:王铭琬:王: 首先恭喜你成为新本因坊。在台湾,围棋是很受欢迎的一项运动,听说很多达官显贵喜欢下围棋。 王:围棋是一项大众化的运动、即使是老年人也不会感到太过吃力,这也许就是它目前风靡东亚的原因吧! 围棋世界是一个天下大同的世界,没有国界之分的。在日本的围棋职业联赛中中国棋手和韩国棋…  相似文献   

18.
我其实有两局棋终身难忘:一局关乎个人,一局关乎集体——往小了说,关乎北京新闻界;大了说,关乎中日新闻界围棋孰强孰弱。既然《围棋天地》征稿征的是“一局棋”,只好“舍小就大”。  相似文献   

19.
《围棋天地》2006,(14):58-58
读过《墨香棋趣》和《为惨败干杯》,会不会有人哂笑?这日本文人的棋也忒菜了!且慢,陈祖德九段在谈到中日文坛围棋交流时,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对专业棋手来说,胜负是他的全部,是他的生命。围棋圈子,是生死的世界。面对棋盘,友谊是次要的。业余棋手不一样,不能以胜负做为唯一目的。特别是文化界的朋友,将围棋视为文化,胜负就只是一部分,友谊才是首要的。”这里,文人的友谊又必然地浸透着浓浓的文化色彩。欲品其中味,需放眼棋盘之外。再者,中日文艺界也不乏业余高手在,那却是后话了。  相似文献   

20.
孙桦 《篮球》2000,(16)
女篮国手们的训练是艰苦的, 也很枯燥,但是她们的业余生活却又是丰富多彩的……迷恋围棋的王玲在国家队,王玲迷恋围棋是出了名的,虽然比赛、训练非常繁忙,但王玲却总是忙里偷闲,只要一 有空就会与教练陈德春 比试一番。王玲的围棋水平虽然 不高,但她却下得很认真。王玲 说:“我不是单纯地为下棋而下 棋,我下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 好地打球。也许人们会认为棋和球之 间没有关系,其实只要稍作研究,就 能领会到棋和球有许多相同之处。当 我的棋艺长了的时候,我的球技也长 了,下棋用脑子,打球更要动脑子。”陈丽莎Engli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