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父亲、已故百岁棋王谢侠逊,是现代中国象棋运动的开拓者和“我国推广国际象棋的先导者”(见知名棋史专家李松福的专著《谢侠逊与象棋》第77页)。 在我国,他是荣获中国象棋冠军的第一人(1918年,有全国60余名好手参加的我国第一次象棋大赛),也是荣获国际象棋冠军的第一人(1935年中、美、英、德、奥五国“银龙怀”国际象棋大  相似文献   

2.
一棋,这种引人人胜的智力竞技活动是我们生活中最有趣味的一种活动,从孩子、青壮年到中老年人都可以参加;有三种棋,中国象棋、围棋、国棋象棋已被列入全运会竞赛项目。棋类活动已是如此广泛地吸引着各个阶层的人们,深入到我们盼业余生活,以致在八小时之内我们也会不知不觉地要提到它。我们说“全国一盘棋”,当然是提到了棋;我们说“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这其实也没离开棋,因为这里使用的“活”,原来是借用了围棋术语。我国全运会棋类比赛的三种棋的中国象棋、围棋和国际象棋,除国际象棋的发明权还有待最后确定归属外,前两种棋都是我国先民的创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炎黄子孙对世界文化宝厍的卓越贡献。中国象棋、围棋都有两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3.
一 1979年.棋类被列入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国象棋赛共设男子团体、男子个人、女子团体、女子个人四枚金牌。中国象棋能进全运会,这在当时可谓是一件象坛大喜事,各地方棋队、棋手深受鼓舞,对这届全国赛给予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女子不如男,在中国的象棋界,这是个事实。现在,且不谈男女平等或男尊女卑,让我们心平气和地看看这几年象棋比赛对局,翻翻象棋杂志,便会发现男女象棋手的棋艺仍有较大差距。象谢军那样与男子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对阵,如芮乃伟一般向男子围棋超一流挑战,对女子象棋手来说仍是不可企及的梦幻。自1979年首次举办全国象棋女子比赛至今,已诞生了十一位女子全国冠军,她们在棋枰上呼风唤雨,胸中不乏奇谋巧思,眼中不畏艰难险阻,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演奏出一曲曲铿锵有力的“象棋奏鸣曲”。她们的素质可谓卓越,水平却跑男子高手甚远,胜…  相似文献   

5.
轻松地带     
如此“三枪将”某棋友三项棋都会一点儿,自称“三枪将”。有位棋友问他哪项棋最好,他说:“在中国象棋手里边,我国际象棋最好。在国际象棋手里边,我围棋最好。在围棋手里边,我中国象棋最好。”对不起吕钦1984年我有了第一本棋谱,从那时起就知道了吕钦这个名字,可是直到1986年我从电台听到吕钦夺取全国冠军的报道后,才意识到我竟读了近三年的吕“软”。  相似文献   

6.
还我至尊     
4月3日,由中国象棋协会、安徽省体育局、安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安庆开发区杯”第3届全国象棋特级大师赛在安庆市拉开战幕。这是继2002年第2届“黄山杯”后,中国象棋顶尖高手在安徽的又一次聚会。16名参赛选手中,15名为现役特级大师,他们分别是胡荣华、许银川、吕钦、柳大华、赵国荣、陶汉明、徐天红、于幼华、刘殿中、卜凤波、林宏敏、万春林、庄玉庭、郑一泓和王斌,另一位是东道主棋手、2003年安徽省棋协杯冠军钟涛。 许银川虽然在不久前举行的“银荔杯”比赛中卫冕失利,但本次比赛仍然发挥了较高的水平,接连战胜林宏敏、于幼华、赵国荣和柳大华,获得冠军。柳大华、赵国荣和胡荣华分列2至4名。  相似文献   

7.
郎祺琪:为棋而生的女孩儿 一 我平生最痴迷的,就是中国象棋了,每当下班第一件事就是上电脑和别人下一盘,下够了,再上象棋网站看看棋人棋事,一次浏览成都棋院的网站,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原因是文中痴迷象棋的父女名字很有趣. 在第三届“迎春杯”成都市象棋家庭联谊赛上,笔者又见到了蓬安籍青少年好苗子郎祺琪.她在2011年宁波举行的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中获得女子12岁组冠军.  相似文献   

8.
柳大华1战48群雄。2004年2月15日,由澳门体育发展局主办,澳门象棋总会、围棋会及国际象棋总会协办的“大众棋聚贺新春”在望厦体育馆举行。全日场面热烈。  相似文献   

9.
现今的世界上,流行着两种十分近似的象棋:即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两种象棋的起源,棋史研究界争论了很久,至今迄无定论。那种认为象棋不是中国发明的人中,有的人说:国际象棋中有“后”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始到2004年止,男子象棋大师赛已经热热闹闹地进行了七个年头,2004年“慈溪棋协杯”首届女子象棋大师赛终于姗姗而来。这次比赛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打造一位新的女子特级大师,更重要的是它见证了女子棋手在中国象棋艺苑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20岁的北京女棋手谢军,是我国继刘适兰、吴敏茜获得国际象棋女子特级大师的第三个人。她自幼学中国象棋,10岁改学国际象棋,13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和全国女子第六名,成为我国最年轻的国家大师。18岁晋升国际大师。19岁获  相似文献   

12.
一.源远根深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属于同一棋种的不同分支。中国象棋定型于宋代,它比国际象棋定型早五百多年,从历史文献考察看,世界各国有史记载的都要晚于中国。因此,可以认为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  相似文献   

13.
林野,象棋女子特级大师,1962年9月出生于四川成都. 1977年学棋,师从棋校教练陈德元.聪颖好学,水平提高较快.1978年参加全国象棋少年赛,获得第三名.1979年第14届全国象棋赛(也是第四届全运会象棋赛)上,17岁的林野获个人第三名. 1980年,林野进入四川棋队,教练是陈新全,此后棋艺进步神速. 1981年4月,在广东肇庆举行的全国象棋女子个人赛上,林野以不败成绩摘取当年桂冠,也是我国第四位女子全国冠军. 1982年,林野获象棋特级大师称号.  相似文献   

14.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乌克兰小将波诺马廖夫不久前在迪拜国际象棋大奖赛首轮比赛中出人意料地败给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中国棋手诸宸,爆出赛事的最大冷门。这也是国际象棋史上在正式比赛中棋王首次败给“棋后”。在谈到失利原因时,这位今年年初荣登冠军宝座的乌克兰天才棋手说:“诸宸是女子冠军,水平很高。再加上我在行  相似文献   

15.
每年一届的“京华杯”棋牌对抗赛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一项传统赛事,受到两校师生,尤其是棋牌爱好者的共同关注。比赛分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和桥牌四项,其中群众基础最好的当属象棋。象棋比赛实行一对一分先两局制,我的对手是清华大学的周游,他是上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象棋冠军,棋协大师。曾在前三次“京华杯”象棋比赛中六战全胜,是我们北大象棋队的重点防守对象。第一局,我执先,在只剩下二分钟的时候,侥幸获胜。这是我们第二盘棋的争斗。清华大学周游(先负)北京大学吴优(2003年4月5日弈于清华大学)仙人指路对卒底炮仙人指路…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七月,我有幸作为中国象棋代表队的成员出访欧州,参加了法国象棋总会主办的“第三届法国象棋锦标赛”与海外棋手对弈,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胡伟长先生是法国华人中象棋高手,1991年曾代表法国到中国昆明参加世界杯赛,战和台湾棋王吴贵临,获得第十一名的成绩,是有一定实力和临场经验。此局他在被动落后的情况下沉着应战,残局时抓住我因时间紧张而急于求成的心理,顽强反击,守成和棋。他获得此次比赛的第三名,一至四名是:柳大华、邓清忠、谢鸿合,我本人获得第五名。  相似文献   

17.
《棋艺(象棋版)》2020,(4):45-45
今年,成都将有男女共五支棋类甲级队伍出现在国内顶级联赛中(男子围甲联赛、女子围甲联赛、男子象棋甲级联赛、女子象棋甲级联赛、国际象棋甲级联赛)。“棋城”也将成为继上海和杭州之后,第三个在所有棋类甲级联赛中都有队伍参加的城市。  相似文献   

18.
1962年我出生在上海,父母、兄弟姐妹都是象棋爱好者,从宜年时代起,就经常看他们下棋。大约七岁那年,父亲开始教我学棋,进步很快。上学以后,家里人就把我送到了精武会馆,在那里我接受较为系统的训练。 1977年我第一次参加上海市第六届运动会,便取得象棋女子冠军。1978年我面临着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是下棋还是上学?最后我选择了前者,从而放弃了进市重点高中的机会。同年在浙江温州的全国女子少年赛上,我披荆斩棘,最终跻身三甲。 1978年底我正式进入上海象棋队,开始了梦寐以求的专业棋手生涯。1979年首次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象棋协会: 我是中国象棋的老帅,象棋自发 明以来,就一直没有做过什么规则上 的革新,死守着冷兵器时代的老路 子,实在跟不上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 步伐。这不,越来越多的人改下围棋 和国际象棋去了。作为中国象棋的老 帅,我觉得脸上无光啊!为了适应当 今时代,吸引更多的人来下中国象 棋,老帅我认为应该与时俱进,修改  相似文献   

20.
金松     
1974年4月30日出生,辽宁省沈阳人,象棋大师。沈阳市第八、第十届全运会冠军,1995年“棋协杯”全国象棋比赛冠军,1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