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桂萍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3):98-99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本文围绕21世纪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特征以及高等教育的使命,初步回答了高等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实现教育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丁仲云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50-51
现代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当前高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为此,高校应该树立整体的教育观,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加强创造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3.
邹粉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1):30-33
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实践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统一的历史过程。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遵循人的“全面发展观”,与学生的职业目标和社会生存需要相融合,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创新人才培养要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避免急功近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才能实现创新人才能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生动体现,深刻认识和把握其基本内涵,既是不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又是扎实推进教育改革的核心要义,还是持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文章提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人才培养过程、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措施,积极探索新时代科学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路径,努力答好时代提出的教育之问,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汪松明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2):5-9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与科学的实践观的创立分不开的。正是由于科学的实践观以及唯物史观的创立,才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前辈理论家中的有益思想因素,通过对科学的实践观、主体客体关系、人的本质及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类解放关系的具体研究。深刻揭示出人(个体与类)实现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通过制订本院2010级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探索,阐述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思路,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和制订过程中的组织工作,说明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成果在校内其他专业的辐射的意义,加强后示范校建设,是摆在国家示范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汪星辛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1,(1)
班主任身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能够促进班级和谐地发展。通过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落实,不但能够有效提高班级教学质量,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需要班主任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全方位地管理好班级。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既是自然过程又是自觉过程。自然过程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现实性,自觉过程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能动性,二者统一于现实实践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适时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这体现为以发展生产力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以执政为民为本质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所显现出的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忽视学生非技能性素质提高的问题切入,提出了专业技能培养和非技能性素质提高要并重的主张,阐述了提高学生非技能性素质的三方面举措。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通过获得的缄默知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唐华生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26(2):121-123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渐进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其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文化发展的水平直接取决于教育质量的高低。故发展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阵地,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先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和动力,建构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实践活动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核心工作。而完成这一任务不外两途,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前已经做得不错,后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从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多种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个性化的形成等诸方面作用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勇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63-6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应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握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创新思想,深刻认识人才资源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深刻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深刻认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特征和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完整的提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我们只提“人的全面发展”,“自由”二字被忽略了。按照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完整思想重新表述我国教育目的,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明确“自由”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高职院校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过程中存在着过分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人文教育、过分注重专业能力而忽视非专业能力、过分注重就业率而忽视职业发展等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学生是推进我国高职教育深化发展的需要、兼顾社会需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升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质量的需要。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可从构建"平台教学、专业分流、岗位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人文素质全、专业基础知识宽、专业核心知识精、岗位方向技能强的"点、线、面、体"课程体系,采取"导师+项目+团队"的教学形式,探索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学生。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以软实力为主体的竞争背景下,大学生领军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聚焦的新领域。从总体上看,当前大学生领军人才培养面临育人力量的协同性失调、育人过程的策略性偏差、育人结果的有效性不足等问题与困境。大学生领军人才的脱颖而出有赖于完善、科学的培养机制的形成。全面发展视野下的"联通-贯通-融通"育人机制实现了育人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和各种资源力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