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面的故事】《红楼梦》第94、95回写到贾宝玉丢失了脖子上挂的通灵宝玉,之后就逐渐变得丧魂落魄、有些呆傻,"若有人和他说话他就笑,没人和他说话他就睡"。贾母等人忧心如焚。为了给他冲喜。决定赶紧把他和宝钗的婚事办了。因知道宝玉心里只有林妹妹,王熙凤便和贾母建议。设一个掉包计.让众人对宝玉只说是娶林妹妹.实际上和宝钗的婚事照办,骗得一时是一时。不料在贾母屋里干粗活的一个叫傻大姐的丫头。无意中把这个消息泄露给了黛玉。黛玉万念俱灰.病情急转直下……  相似文献   

2.
<正>林黛玉|入乡随俗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对贾母的回答,林黛玉说了真话,结果倒显得自己  相似文献   

3.
<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的出场各不相同,各得其妙.先看人物的出场描写.贾母是"迎"出来的.贾母在贾府中地位最高,又是黛玉最亲近的人,黛玉进贾府第一个该拜见的当然是外祖母,而贾母出场不报姓名,未明身份,由黛玉认定,正如评者所云"文约而意奇",在等级森严的贾府哭声中迎客的惟有贾母才能如此.邢、王二夫人,表嫂李纨是"随"出来的,按照封建的礼教家规,儿媳妇平时要在婆婆面前侍候起居,贾母出场带出邢、王二夫人,孙媳妇李纨,合情合理.作者对他们的介绍一笔带过.……  相似文献   

4.
贾琏引资     
加入了WTO,荣国府兴起招商引资热.贾母说,要与时俱进,把大观园建成外商投资的乐园.  相似文献   

5.
说晴雯     
《红楼梦》里众多的女子中,晴雯大约是最叛逆的一个。鸳鸯女可以誓绝鸳鸯侣,说出“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的话来,贾母是她的靠山,离了贾母她一日也不成。林黛玉可以不要别人捡剩了的宫花,她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的遗孤,是贾母当嫡亲孙女养的小姐。探春可以给抄捡大观园的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那因为她是三小姐。可是晴雯呢?论出身,她是赖嬷嬷孝敬给贾母的丫头,可以说是人下人,奴才的奴才,大观园里,没有谁比这更低了的吧。可她照样不齿于袭人与宝玉的暧昧关系,嘲笑…  相似文献   

6.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是学生了解《红楼梦》的最佳篇章之一。历来论者多谈其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刻画,而忽视了两个重要人物:贾母和王夫人。先说贾母。《红楼梦》第三回中,涉及贾母的,我们主要应注意三处语言描写。第一处:"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  相似文献   

7.
宝玉劝架     
贾母拿出二十两银子,摆酒唱戏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戏唱完了,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赏钱赏给深爱的戏子.这时,心直口快的史湘云笑道:"这戏子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相似文献   

8.
张则平  宋玮 《现代语文》2006,(1):117-117
<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向黛玉介绍王熙凤时说:"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一个的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几个称呼便把王熙凤的性格、作风、才干及在贾府的特殊地位揭示出来了,给读者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这种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给以不同的称呼的手法,就是"异称"法.  相似文献   

9.
<正>不少经典文本的细节具有全息性,对它的细读往往能窥见原著的整体。统编九年级上册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是这样的经典。本文尝试细读课文第七段。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  相似文献   

10.
《林黛玉进贾府》中有一个场面写黛玉在贾母处吃晚饭。贾母对黛玉说舅母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可是等黛玉入席,贾母又命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在贾母那里吃了晚饭没有呢? 这要从林黛玉进餐时的座次说起。贾母是贾府的至尊,“正面榻上独坐”,这是首席。两边四张空椅,又按左一、右一、左二、右二分为四等。王熙凤熟谙封建家规,忙拉了黛玉坐左边第一张椅子。这左一、右一应是舅母王夫人和嫂子李氏坐的,“黛玉十分推让”,不肯就座。贾母说:“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她才坐下了。接着陪客的迎春三姐妹按长幼次序坐了右  相似文献   

11.
王熙凤本来是“木石前盟”的支持者,兹因林黛玉心事过重,身体每况愈下,终遭贾母的遗弃。王熙凤秉承贾母的旨意,见风使舵,转而赞成“金玉良姻”。在贾母李代桃僵的授意下,竟生出偷梁换柱的“掉包计”,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终成为宝黛婚姻悲剧的制造者之一,给历代读者造成了无限的喟叹。  相似文献   

12.
刘用奇 《现代语文》2006,(7):122-122
提起《红楼梦》里贾府的女管家王熙凤,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人说她长得漂亮,是个美女子:有人认为她精明能干,是个女强人。在我看来,还是《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中贾母对她的评价一语中的,准确鲜明。贾母说:“她是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称作辣子,只管叫她‘凤辣子’就是了。”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下面文段: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  相似文献   

14.
刘姥姥初进大观园,贾母盛情款待,席间一道菜,名为"茄鲞",刘姥姥死也不肯相信如斯美味的东西居然是茄子制成,还说,"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来,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待王熙凤道出泡制秘方,刘姥姥细品果有茄香,方才叹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红楼梦》中的贾母原型——顾景星的姑妈刘贞节的诸多故事与贾母的吻合,作为论证《红楼梦》一书作者主要依据之一。诸如她们同是封建大家族里权利至高无上的大家长,她们的话在这个大家族里无异于都是圣旨。她们同是早岁守寡,同是信佛之人,同是贾母(假母)。她们一个是出生于金陵史氏,一个是出生在假金陵的蕲州,而又是死于真金陵的南京,且顾家的假母刘贞节与弟弟有过"长姊弱弟"、"情同母子"的故事,这与移植到书中的贾元春与宝玉的这个故事亦合;她们死后均有过寄灵寺庙和送其灵柩归江南,也即程甲本第一百十六回回目有"送慈柩故乡全孝道"的情节;书中贾母的两个生日与顾家的假母两个生日亦合;贾母去世时,其贴身丫鬟鸳鸯自缢殉主,这与顾家的假母生平有一琥珀不离身,其死后作为殉葬品亦合。还有,贾母头上有一疤痕,与刘贞节在张献忠屠蕲城时以头触石感贼全家侥幸免害,又是如此吻合!如此足以证明《红楼梦》这部伟大巨著乃清康熙间明末遗老顾景星所撰。  相似文献   

16.
此文成功与不足都在首段,它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词——"痴情不改";但是,不应节外生枝——"贾母把你称作‘混世魔王’","是她的溺爱造就了一个愤世嫉俗而又痴情不改的你"。首段改为"衔玉而来的你,对黛玉痴情不改",全文就有"主轴"了——第二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写"痴情",第九自然段至第十一自然段写"不改"。卒章"谁能解你的痴情呢?还是给你一杯忘情水吧"是神来之笔——其中的"解"针对前文两度出现的"改"而来,借宝黛爱情说事——作者主张"痴情应有度"!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阅读》2007,(12):17
袭人原来是贾母身边的丫头,本名珍珠。贾母担心她的爱孙宝玉身边的人不可靠,才把这个“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的丫头给了宝玉。宝玉因她姓花,便依据陆游“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诗句改其名为花袭人。  相似文献   

18.
王熙凤参与两次治丧是一个前后呼应对比的整体,后四十回中为贾母治丧是不容忽略的一个章节。没有第二次治丧,我们对凤姐形象的解读就是不完整的。通过给贾母治丧的“失败”,告诉我们两个重要的哲理:末世英才难回天,靠山靠不住,靠山是冰山。  相似文献   

19.
贾母弃黛娶钗,是因为黛玉不符合贾母一贯的择媳标准;贾母十分疼爱黛玉,只是外祖母对外孙女的亲情,与祖母的择媳之爱是两回事;贾母对贾宝玉百般溺爱,而且也明知宝、黛感情亲密,然而,家长地位和封建宗法制度决定了贾母可以无视这一切。有的红学家没有认真分析贾母的地位、身份和性格,误认为贾母是宝黛爱情的保护神,并由此推论后40回非曹雪芹原著,这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0.
一、试释“白首双星”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的回目为“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其中对“撕扇子作千金一笑”谈得很多,而对“因麒麟伏自首双星”却未作什么交代。这“白首双星”究竟指谁呢?于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指宝玉和湘云,有人说指卫若兰和湘云,有人说指贾母和张道士。其中“白首双星”乃指贾母和张道士之说为许多人所不赞成。被斥为“荒诞无稽的臆测,不仅异想天开,于情理未合,而且以后文伏前事,于文理更属不通”。但是我却相信“白首双星”乃指贾母和张道士。下面谈谈我的看法,敬乞《红楼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不吝赐教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