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此过程中有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探讨如何优化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有必要了解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相关政策。本文以德国为例,试图通过对其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与相关对策的分析研究,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民工政策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20多年,巨大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要实现全面小康,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就必须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离乡不离土的流动转变为离乡又离土的转移.为此,政府必须破除一切制约农村劳动力流动转移的制度障碍,积极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自由流动转移,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是以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为契机,由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的城乡劳动力以城镇为中介,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和从城市向农村流动并存的态势.而我国现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单向流动,给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来了不少问题.文章认为,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是缓解农村和城市劳动力双重过剩局面,加速城市化进程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浅析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的外部不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在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同时,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外部不经济。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由混乱走向有序,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巨大的城乡差距、产业结构调整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职业教育应该为农村劳动力流动提供支持,但是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缺失与城市忽视农民工的培训,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动途径不畅,流动后发展受阻;应通过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在劳动力流入地发展新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强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与联动,共同服务于农村劳动力流动。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如果现行法律政策没有重大调整,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一国或地区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经验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为主要动力,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条件,政府的政策和法律制度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适合国情的转移模式是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关键.为此,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选择适合国情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加快相关政策制度的改革调整,加强教育培训以增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通过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循序渐进,以促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南海 《职教论坛》2007,(15):12-14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着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明显的特殊性。二元经济的存在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阻碍着城市与农村经济的普遍繁荣,延缓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在以多种方式向城市或非农产业转移,同时,中国城市在经济的转轨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导致了绝对数额不可小觑的大量的失业、待业、下岗、转岗的城市劳动力。鉴于上述问题,正确引导该类人员中的一部分人到农村去主要从事非农产业,这对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将是大有裨益的。为此,国家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正确地引导和鼓励这一部分人到农村去就业、创业,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技术或管理专长。在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的"双向流动"过程中,"农民工"是主流,占有绝对的优势,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一类新的生产力。因而,伴随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农民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南海 《职教论坛》2007,(8S):12-14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着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明显的特殊性。二元经济的存在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阻碍着城市与农村经济的普遍繁荣,延缓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在以多种方式向城市或非农产业转移,同时,中国城市在经济的转轨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导致了绝对数额不可小觑的大量的失业、待业、下岗、转岗的城市劳动力。鉴于上述问题,正确引导该类人员中的一部分人到农村去主要从事非农产业,这对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将是大有裨益的。为此,国家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正确地引导和鼓励这一部分人到农村去就业、创业,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技术或管理专长。在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的“双向流动”过程中,“农民工”是主流,占有绝对的优势,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一类新的生产力。因而,伴随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农民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思路。要立足于城乡要素合理流动, 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综合发展,促进农村工业化;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探索农民工“双向流动”的就业机制;坚持沿海发展战略,积极促进农民工跨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在促进农民增收、构建和谐社会、加速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置疑的作用。然而,我国自2004年全面实施有组织地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项目以来,傍生了诸多问题和矛盾,分析和解决矛盾,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推进,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一元化的重要动力.劳动者的素质制约着劳动力的转移范围、从事的工作及其稳定性.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加其就业资本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剖析了职业教育在应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职业教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教育是促进劳动力流动、变人口包袱为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径。从力的三要素作为切入点分别探析教育水平对劳动力工作流动的作用力大小、教育在劳动力流动中的作用力方向、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力点,来阐述教育在劳动力流动中的作用力。提出启示和建议来消除劳动力流动中的教育障碍,化解我国劳动力流动中的矛盾,以期实现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教育是促进劳动力流动、变人口包袱为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径。从力的三要素作为切入点分别探析教育水平对劳动力工作流动的作用力大小、教育在劳动力流动中的作用力方向、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力点,来阐述教育在劳动力流动中的作用力。提出启示和建议来消除劳动力流动中的教育障碍,化解我国劳动力流动中的矛盾,以期实现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演变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经历了从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到允许并鼓励农民进城、控制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动、引导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流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这样一个变化过程.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不容乐观,政府还须进一步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致力于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通过统筹协调,形式多样,政策扶持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推进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通过统筹协调,形式多样,政策扶持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推进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快速推进,农村就业转移却呈缓慢趋势,究其原因,有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够、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有自发性和无序性、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农村工业发展缓慢、整个就业形势严峻等因素,也与农村兼业劳动和经营群体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比较收益发生变化密切相关。为此,需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  相似文献   

19.
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提供有效劳动力资本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入手,进行农村职业教育职能的拓展、城乡公共教育资源统筹使用政策的建立,多渠道教育资源投入机制的实施等多方面进行对策研究,从而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流动机制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然而,在中国改革过程中,劳动力流动和城乡收入差距呈二律背反趋势。这主要源于农业投资有限、政策长期失衡、户籍政策僵化、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部分失败、地域性转移相对不足、转移方式仍较落后等。欲解决上述矛盾,有必要发展活力城市、双向畅通劳动力转移渠道、建设更趋合理的农村教育体系及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