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明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史上,继蒙昧时代、野蛮时代之后的历史时代。中华民族何时跨入文明时代门坎的,这是个有争论的学术问题。对此,在上篇谈了冶铜的发明、文字的形成。本文将要谈及的城市的耸起,神权的统一,以及人文的勃兴。“九俪之城”——城部问源城郭,它是人类从野蛮跨入文明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城乡差别、阶级对立的出现,以及国家雏形的问世。中华大地上何时始筑城郭,自古以来,主要有三说:一说为禹。《博物志》:“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老战。城郭自禹始也。”一说为综。《淮南子》:“综作九旬之城”。切…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与21世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纪,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预言今后将是一个文明冲突的时代,但是从儒家思想的角度看来,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将促进人类文明的新的繁荣,因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史伯论和同》)。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纪,只有按照孔子“和而不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思想来引导,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出路。不同的文化之间虽有一定的矛盾,但更重要的是还有互补的一面。21世纪是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纪,只看到矛盾的一面,看不到互补的一面,将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误导。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着重强…  相似文献   

3.
林安梧 《中国文化》2004,(21):24-34
一 任何“抽象性的概念”皆来自具体的“经验性的觉知”。主持人,还有在座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安,(掌声)很高兴与各位年青朋友见面。今天要与诸君谈谈东西方文化的异同,这是一个类型学上的大问题。这里所谓东西文化,主要仍是指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当然,就东方文化而言,中国、印度、日本、韩国还是有区别。下过我们今天是就大的类型来说,怎麽说?从何处说?就从“筷子”和“叉子”说。  相似文献   

4.
漫谈东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漫谈东西文化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中国俗话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两句话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既然同是人,当然会有其共同之处。但又不完全正确。这里要说明几句,主要说明东西方是不完全相同的。什么叫"心"呢?这个字的含义比较复杂,一般可以理解为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东亚整体观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跨入文明门槛以前,有过原始思维和野蛮思维,此不具论;跨入文明门槛以后,其思维史大体经历了古典的整体思维,近代的分析、实证思维,进入现代,则在古典与近代的思维奠定的基础上,产生分析与综合统一的新的整体思维,从而完成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正——反——合”螺旋全过程。古典整体思维、近代。分析实证思维、现代整体思维的三段划分,是大略而言,各民族又各有自身的特点。例如希腊人在古典时代,与整体思维相比较,分析思维也相当发达,“分析”成为希腊人的格言,古希腊文化中处处显示出分析的力量。推动工业文明诞生的欧洲…  相似文献   

6.
叶舒宪 《寻根》2008,(4):4-12
考察华夏文明之渊源根脉,20世纪前期最有影响力的学说是“夷夏东西”说。倡导此说的傅斯年先生认为,历史凭借地理而生,夏商周三代历史背后,存在着一东一西两种文化对立斗争和融合的线索。傅先生搜罗文献史料,描绘出以空桑(指曲阜一带)为中心的“东平原区”和以洛邑为中心的“西高地系”,阐发二者的互动对于中华早期历史展开的重要意义。傅先生的论说振聋发聩,给20世纪的古史研究带来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神话是原始人类的思维方式,是原始人类万物有灵观念下无意识的集体信仰,是原始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生活的结晶。可以说,神话就是原始时代的“人话”,体现着原始人类的文化精神。那么,神话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文学,特别是与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马克思说过:“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这就是说,神话是民族文化之根,又是文学家族之源。而神话与小说的关系,正如鲁迅所说:“现代一班研究文学史者,却多认为小说起源于神话。”这“一班研究文学史者”的看法,固然尚有争议,但探讨神话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曾说过:“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从而一方面它消灭宗教本身,另一方面从它的积极内容说来,它自己还只在这个理想化的,化为思想的宗教领域内活动。”①依据这一经典理论去思考,我们认为,中国哲学也是通过对古代宗教的“扬弃”而产生的。关于“弃”这一面,哲学界历来论述繁多,对“扬”这一面却少有觉察,甚至根本否认。结果得出的结论大多是,中国哲学是作为古代宗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这显然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就以先秦时代的两位哲学家孔子和老子来说,哲学界多认为孔子的道德主义和老子的自然主义是对古代宗教…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从人类揖别野蛮蒙昧步入文明之时起,化妆便以独特的装饰美化魅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原始社会时,人类就已经懂得用色彩装扮自己的肌肤。举凡古今名目冗多、种类繁缛的各式化妆品,无一不是人们对美孜...  相似文献   

10.
吴正格 《寻根》2012,(2):54-56
“粥”的本字是“鬻”。字中的“鬲”,为最原始的煮粥器,是猿类进化为人类的物象标志。“粥”置“鬲”上,兹证是野蛮到文明的食象标志。人以口喝粥,“人”加“口”就成了“史”。因而,这一碗粥里就装得下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1.
一简说“文化”与“文明”首先我想略为清一下“文化”和“文明”这些词汇的含义。对这些含义,古今中外已有了好些不同的说法,尤其是十八世纪以後,哲学家、社会学家和史学家,往往用法不一,我在这裹不多加分析。现在中文多把英文culture译作“文化”,把civilization译作“  相似文献   

12.
自从进入文明史以来,医学一直因为其具有野蛮、残忍、不够科学的一面而饱受争议、备受嘲讽。在《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一书中,理查德·扎克斯以嘲讽的笔调谈论历史上各种匪夷所思的“医疗手段”。所以当进入现代社会,医学得以迅速发展时,曾经一度使人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13.
正人类社会摆脱了野蛮状态,便进入了所谓"文明"的状态。于此,人类似乎从各个角度展现了自身的魅力,世界的日新月异恰恰是拜先进的"文明"所赐。不过,文明也造就了人类走向自残、自虐的工具:等级、监狱、武器、毒品……。自从文明产生的那一刻起,战争不仅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相反,却愈演愈烈了!在中国的文化系统中,道家当为诸家之中对文明批判之最力、反省之最深的一家。尤其是处  相似文献   

14.
三星堆的海贝和铜贝□屈小强三星堆文明是迄今为止我们知道的古蜀人在从“野蛮时代高级阶段”步入“文明时代”以后所创造的长江上游流域最早的奴隶制文明。在这一文明时期(其鼎盛阶段相当于中原的中商至晚商时期),三星堆蜀人商品贸易或者说三星堆商人所使用的货币是什...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亚洲正经历着一场金融危机。在探索这场金融危机的成因时,有人把文化因素尖锐地提了出来,并且归罪于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甚至认为亚洲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就不能不唤起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新的反思。不少人认为,儒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也许人们清楚地记得,在东亚崛起以前,西方学者曾把“儒家文明”批评得一无是处,认为它既是封建帝制的可耻护符,又是小农社会的愚昧象征;而随着东亚经济的腾飞,某些西方学者却赞扬东亚的“儒家文明”,誉之为无可匹敌的文化动力。曾几何时,东亚一旦出现金融危机,又有人…  相似文献   

16.
一说起“文化”,人们就会联想到“文明”。在一般人看来,“文化”就是识字撰文,其实不然。从1871年至1951年间中外学者对“文化”一词作过164条定义,时至今日,没有一条被世人所共认。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观念形态和不同的文化。一般“文化偏在内,属于精神方面。文明偏在外,属于物质方面”(《中国文化史导论》)。“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科技进步高度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这是理解文化与文明区别的重要尺度之一。哲学的基础是文化,而文化的基础是经济,无论那个时代的文化,都必须与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相适应。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17.
尔尹 《文化市场》2002,(3):21-21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自然是说求上进的意思。回望2001年的文化市场,“高”恐怕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其间既包含了“求上进”,又有许多复杂滋味让人咀嚼,难以消化。  相似文献   

18.
舒大刚 《寻根》2006,(4):22-25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孝道”的民族,这一优良传统曾经伴随我们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从低迷走向辉煌。现在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最近报告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7.7%,按照国际上的惯例,超过7%就算进入了老龄社会,所以,未富先老,成为中国人口战略转变过程中需要重点对待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年已82高龄的著名东方学家、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半个世纪来一直从事东西方文化的研究,成果丰硕,见解精辟。笔者近期曾聆听其一席谈,颇有启迪: 每一个民族,不管大小,都或多或少地对人类文化做出了贡献。几千年来,人类文化形成了两大体系: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这两大文化体系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各领风骚,“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东西方文化有其明显差别:东方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西方则是分析的;也就是说,西  相似文献   

20.
背景○近年来,您一直在倡导和实践文明对话。冷战结束以后,关于国际关系方面出现了很多议论,比如亨廷顿(SamuelHuntington)的“文明冲突论”等。请问,您倡导和实践文明对话的背景是什么?●我在中学时代就对儒学有兴趣。到了大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考虑“东西文化对话”的问题了。那时我在台湾的东海大学念书,接触到不少美国精英大学如普林斯顿、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到那里去教英文,包括会话和写作。当时我与他们之间就有一些关于中西文化,或者中美文化比较方面的讨论。毕业的时候,每个人都用一段话来描写自己的兴趣,我的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