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高层次高技术人才自主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高层次高技术人才的界定,分析了高层次高技术人才的特征和创新团队中的构成要素与角色分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层次高技术人才自主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2.
高技术是信息与智能相统一的技术群 ,伦理是高技术的内在维度。高技术伦理直接反映了高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高技术与自然的关系和高技术与人的关系的新特点。高技术与自然的关系所引发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高技术伦理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高技术伦理发轫于高技术实践过程中的利益冲突 ,高技术对人的选择权与自决权、机会均等权与发展权的挑战凸显了高技术伦理的人权本质 ,高技术与人的关系是高技术的本质。高技术的阶段性决定了高技术伦理的开放性 ;高技术的过程性决定了高技术伦理具有过程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发展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在制定高技术发展规划的同时,也把高技术开发区建设作为发展高技术、拓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措施,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已建立38个国家级与省区级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今年四月,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4.
针对科研机构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中科院高技术类研究所的项目管理、知识共享现状及特点,结合中科院ARP系统在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在系统分析高技术类研究所科研项目典型研制流程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实现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知识共享系统模型,并给出了中科院高技术类研究所知识共享系统模型总体架构,实现研究所显性与隐性知识的积累与共享,推动业务流程优化,加速实现研究所的科研创新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富华 《科学学研究》1994,12(2):34-39,57
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这是加速我国高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过程。实现国民经济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更新和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寇伟 《软科学》1989,3(4):38-40
<正> 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增殖率高和向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广泛渗透、扩散的特点,对于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科技进步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全国各省市都在致力于积极开发应用高技术、发展高技术产业,以促使产业结构逐步向高级化转移,实现科技与经济在高层次上的紧密结合,为其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应该看到,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不仅具有高增殖性和高扩散性,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它还具有高投资、高风险的特点。要发展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需要在社会生产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社会  相似文献   

7.
高技术发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玉川 《科研管理》2001,22(2):29-39
高技术发展是指包括先进技术的研制,及其与其它生产因素相结合形成现实生产力,并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高技术发展分为三个层次,高技术研究,高技术商业化开发和高技术扩散,在高技术创新过程中所形成的高技术经济,是泛指融入高新技术因素的生产力和生产形式,通过对高新技术产品和产业生成路径的创新分析,阐述高技术经济存在着内在差异,高技术经济的生成,发展遵循着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既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又是整个经济系统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演化(进化)的产物,最后,对我国高技术发展有关政策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对知识和技术的依赖性更大,知识密集度更高.相应地,它对掌握知识与技术的主体——人的要求更高,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技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研究人力资源这一特殊生产要素,对于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此即本文主旨.本文首先分析了风险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结构,运用效用分析方法研究人才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人才社会流动的成因、方式,并从宏观及微观两个层次分析流动对风险企业及高技术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信息》2001,(3):14-1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各国在高技术领域内的竞争日益激烈.科技,特别是高技术及其产业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在这样的世界发展形势下开始并实施的,以面向全球高技术竞争,加快我国高技术及产业化发展为宗旨的863计划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虚拟空间下高技术产业知识网络(HTIKN)是现代区域发展在理论及实践上的延伸,并逐步成为高技术生产与服务创新管理的一个独特的组织形态。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高技术产业知识网络的发展现状,揭示HTIKN形成动因与内涵层次,给出其微观运作的生命周期,建构角色及组织特征。结合跨区域知识主体的决策组合及动态网络的控制规则,刻画HTIKN动态运作过程和最优行动方案,提出HTIKN虚拟化运营模式的结构体系及变动趋势。此研究对于高技术产业组织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及相关产业技术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一词来源于英文High Technology。我国一般译为高技术,台湾、香港地区译为高科技。从字面上看,虽无Science(科学)之意,但这种译法比较广泛。那么什么叫高技术呢?高技术就是指信息社会中那些知识密集产业。从这个定义我们不难明白高技术的特点:a.必须以信息社会为基础,即高技术必须和周围环  相似文献   

12.
樊五勇 《软科学》2000,14(1):36-38
目前,世界各国都把高技术及产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和军事竞争的实力基础。争夺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优势,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高技术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形成高技术的产业。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品的广泛渗透,不仅促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而且对社会、经济与政治产生日益巨大的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前景和潜在的经济效益是难以估量的。高技术产业源于创新,而创新源于大学。高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中心,是科学技术生产和再生产的基地,也是高技术产业的源泉。高校发展高技术产业,有利于发挥高校特有的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纵观世界高技术…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产业集群效应是高技术产业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并表现出强大竞争力的经济学内在机制,也是区域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本文采用效用值法,结合高技术产业集群表现出的技术、人才、投资集聚效应以及协同效应和知识外溢效应,从技术创新与扩散能力、经济推动能力和社会促进能力三个方面对陕西高技术产业集群效应做出分析并提出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李哲浩 《科研管理》1994,15(2):11-16,10
本文回顾了制造高技术发展的历史,分析了美日两国在发展制造高技术方面的差异及值得重视的两种倾向,提出了我国制造高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5.
技术可划分为高技术和传统技术,相应地,把不同的技术所支撑形成的产业称为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高技术的发展有高度综合性、不连续性和加速发展等特性。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环境主要有市场需求的拉力、国际竞争的压力和社会支持力。传统产业有需要改造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把发展高技术与改造传统产业融为一体,直接利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加速高技术发展和实现产业优化、经济腾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技术产业化过程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亚 《科研管理》1996,17(2):38-42
高技术产业化的机制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本文从辞海关于“机制”定义出发,揭示出高技术产业化机制研究的三个主要内容:高技术产业化过程各环节的联系方式;这种联系方式发生的逻辑过程;这种联系方式的存在条件.文章联系中国实际提出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化机制有效运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当前,面对经济全球化与新技术革命两大浪潮的挑战,我国东部然实现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将不得不适时进行战略调整。本文认为,高技术经济战略一方面反映了东部地区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也是东部地区抓住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机遇,全面推进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最优战略选择。在东部具体实施高技术经济战略过程中,首先要突破实施高技术经济战略的两个瓶颈,其次构建高技术经济战略的一个支持系统,从而武艺发展高技术经济的整体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8.
<正> 推进高技术企业走向世界,实现其生产经营的国际化,这是中国高技术企业在世纪之交所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中国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必然趋势。由于高技术及其产业将是21世纪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是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所以,鼓励高技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对于我国未来社会和科技发展,经济、国防建  相似文献   

19.
高技术成果商业化的一般过程揭示了决定企业技术创业成败的商业基础。高技术成果商业化实现的基础和标志是高技术企业商业平台的成功建立。商业平台是决定高技术创业成败的基础构架。建立商业平台是高技术创业投资的核心战略目标。用商业平台模型解析铱星系统商业计划的沉浮,证明了它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魏江  朱海燕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6):116-121,138
通过对一个证券类应用软件产品——柜面系统的创新历程的实证解剖,揭示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过程的演化特征,同时以杭州软件产业集群为例,分析我国目前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过程存在的局限性,并与硅谷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构筑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模块分包的创新过程模式,实现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网络化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