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问     
18岁的炼红在育才学校读书。他兴趣广泛,学习又很努力,感到这所新型的学校与过去他读过书的地方不同,什么都新鲜,样样都想学,还特别爱提问。陶行知工作很忙,他平时住在北碚,来一趟“育才”不容易,要处理的事务很多。炼红见了他就要提问题,有人责备他不懂事。陶先生却说:“做学问就是要学要问,光学不问,只做到一半;光问不学,也只是一半。又学又问,才是完整的学问。好比一个人,不能光有上半身,也不能光有下半身,要上下半身都全,才是完整的人。”炼红听了写了一首诗:“学问学问,既学且问。光学不问,半截理论。光问不学,一半是零。又问又学,真正…  相似文献   

2.
小议“问”     
英国的文学家、神学家托·富勒曾经说过:“不问一个为什么,你就什么知识也学不到。”这句话说明了“问”对“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告诉我们:学问,学问,不但要学,而且要问。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孔文子)不但聪敏好学,而且善问,不  相似文献   

3.
学问、学问 ,顾名思义 ,就是既要学又要问 ,光学不问 ,构不成完整的“学问”。问是学的手段 ,学是问的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发“问” ,是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 ,促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一是鼓励学生“敢问”。现实中 ,有的学生怕出丑 ,不好意思问 ;有的学生胆小 ,不敢大胆问 ;有的学生迷信书本、迷信老师 ,在学习中不善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对问题发表新看法、新见解。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敢于问 ,敢于大胆思考 ,敢想敢说敢问 ,敢提出异议 ,努力为学生发问创造宽松的条件。二要鼓…  相似文献   

4.
“问”才是学问之源,创新之本.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保护好儿童的这一天性,是使其善学求知的前提条件.学问即是要通过勤学好问而获得广博的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效能感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有效方法.学问既是静态的结果,又是动态的过程.学问就是学“问”的过程,学问就是学“问”所期许并要达致的结果.要做真正的学问,首先应该摒弃学“答”模式,回归到学“问”之学问.从问中学才是学问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5.
谈“问”     
谈起学习 ,大多数人主张勤奋刻苦 ,持之以恒 ,这当然是对的 ,但也需讲究方法 ,这方法的一种就是问。王充说 :“不说自知 ,不问自晓 ,古今行事 ,未之有也。”在学习中 ,我们应当边学边问 ,多想多问 ,不然怎么叫“学问”呢 ?“问”是很重要的 ,但怎样能才问得“好”呢 ?郑板桥说 :学问二字 ,须要拆开学 ,学是学 ,问是问……读书好问 ,一问不得 ,不妨问数人 ,……他告诉我们 ,遇到疑问 ,就要反复地去请教别人 ,要问得透彻 ,问得深入 ,我们也常常犯这样的毛病 :问是问了 ,但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 ,问的时候又往往不善于思考 ,问其然不问其所以…  相似文献   

6.
就“求学”.诺贝尔奖得主、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有一精辟论断:“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这短短12字,读来,朴实无华;品之,意味深长。尤其是对为学生打基础的小学教学各核心学科的教师而言.读来.品之,当可受到应有的震撼和启迪:求学问,为什么需学“问”?自己平时的教学是否注重让学生学“问”、会“问”:只学“答”,为什么非学问?自己平时的教学能否致力于让学生求到真学问?  相似文献   

7.
"问"才是学问之源,创新之本。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保护好儿童的这一天性,是使其善学求知的前提条件。学问即是要通过勤学好问而获得广博的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效能感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有效方法。学问既是静态的结果,又是动态的过程。学问就是学"问"的过程,学问就是学"问"所期许并要达致的结果。要做真正的学问,首先应该摒弃学"答"模式,回归到学"问"之学问。从问中学才是学问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8.
毛春红 《成才之路》2009,(18):28-29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这是《学与问》一文中的两句话,它指出了“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课堂上怎样激发学生多问,怎样引导学生多问,并使他们知道问什么,怎么问?我在教学第十二册《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一课时,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中, 学问一词即知识、 见解、见识,而它们正是问的结果;学着问,就可以获得学问. 问得多,学问就可能多;问得深,学问就可能深. 所见所思如此,于是我一直问着,一路走一路问.在论文中问着,在著作中问着,在授课时、演讲时、聊天时也常常问着.与此同时,就多是商讨式、探求式的,绝无斩钉截铁、一言九鼎.对他人的、自己的东西予以评议时,也尽量以询问的形式表现出来. 是这样的吗?还可以是别样的吗?一直没什么变化吗?  相似文献   

10.
学问、学问,有学有问,要有学问,就应勤学善问。一位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就可以看出他的素质和水平;一位主持人的随机提问,就可以看出他是否有学问;而科学家的提问,则往往是发明创新的前导。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为什么不往天上飞?如果一个人用光速向前飞行,他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这些问题正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相对论之滥觞。可见“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一次发明创造也都始于问题的发现。正如陶行知所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功,只在每事问。”孩子进幼儿园阶段,他…  相似文献   

11.
学问,学问,一要学,二要问.为什么要学习?应该怎样学习?中学语文教材选了《荀子》的《劝学》.学习必须要有老师,什么人可作老师?师生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中学语文教材选了韩愈的《师说》.而为什么要问,向什么人问?中学语文教材没有选一篇这样的文章.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向同学们推荐刘开的《问说》.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号孟涂,桐城人,清代文学家,亦能诗.他的文章内容丰富,而文笔又能发挥尽至,与方  相似文献   

12.
《学与问》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课文围绕"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这一观点,通过哥白尼和沈括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怎样利用这篇课文教给学生写说理文的方法?几遍研读后,我发现如下引导读写,渗透可以达到无痕。一、首尾呼应呈论点———言之有序师: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习过说理文,比如四年级学过  相似文献   

13.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要想考上理想高中,需要有扎实、全面的知识,每科都需做到一个“懂”字.在一个问题上没弄明白,就可能影响以后的学习,甚至形成不可逾越的“障碍”.同学们在学习或复习中可能会碰到不少不懂的问题,这是  相似文献   

14.
学问,既是名词,也是动词。作名词,泛指知识的广博与专深;作动词,意指在学中问,甚至多问以代学。可见,"学"与"问"密切相连,但两者又离不开"教"。可见,"教"之于"学"是引导,"教"之于"问"则是启发,三者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三大支点。  相似文献   

15.
学问学问,既要学也要问,问是一种思考,一种探索。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和孩子们共同做学问的人,更应当学会"问"。这里的"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后的探究反思的过程,要把自身置于新课程环境下研究和反思自身教学行为,要用新的眼光去分析。一、何为"问课"何谓"问课"呢?汉语词典解释为请教课业。"问课",顾名思义,有追究之意,其目的是追究"为什么"。授课者在上好课的基础上,应该反思,以及主动询问学生、同  相似文献   

16.
孔子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问”是人们探究未知世界构建已然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所谓“学问”,既“学”又“问”乃成就“学问”,只学不问的人,正如韩愈指出的“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成为两脚书橱而已。陶行知先生曾引用杜威的话说,教学生的法子,先要使他发生疑问,  相似文献   

17.
学习就是做学问,教学就是教学生做学问。学问就要“问”。做学问须勤“问”,教做学问须善“问”。“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因而是一门学问。一、谁之“问”人是能思维的动物。有思必有疑,有疑应有问,故“问”乃人之天性。“问”是一个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亚里士多德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活跃的、积极的、主动的;反之,一个不会提问的学生,说明他缺乏积极的思维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但在…  相似文献   

18.
蒋朝阳 《考试周刊》2010,(49):90-91
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可是在日常教学中许多学生就是不问,也不会问。2006—2009年在武进区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我校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反思性学习,开展了常州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和实践》,针对如何培养学生敢问、善问作了一些深入探讨,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学问、学问,学中有问、问中有学。”“问”即是提出问题,也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因而,在教育教学中,挖掘和培养学生敢问、善问的意识,乃至于行动,就成为当代教育教学工作者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学贵多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源于问。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问”是学习动机的着火点,也是启动思维的引擎。传统的教学中只学“答”,不学“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做的是死学问而不是活学问。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融合,学而不问难以长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