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术通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严复翻译实践,其鲜明的修辞特性表明了严复“托译言志”的翻译目的。以《美术通诠》为研究对象,从修辞学家伯克的“认同”理论出发,借助哈里克的象征资源分类,探究严复为实现读者认同所做的努力可以发现:严复打通中西文论和引入中国道德观,与目标读者互动;运用同情认同和无意识认同,对原文进行节译;使用文言文体和华丽文风等翻译修辞策略,提升了译本的认同效果,扩大了译本的传播覆盖面。研究也为如何在翻译实践中建立译本认同提供借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带有受众意识,积极使用象征资源提高读者对译本的认同感;要意识到修辞的反作用力,要在忠实的基础上为译作增添修辞色彩。  相似文献   

2.
提起克罗齐,人们首先想起的自然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名言。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是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文学评论家,因此他的美学著作和哲学著作国内早有译本。  相似文献   

3.
重译外国文学名著应该说是一件好事,它是使译本臻于完善的一条途径。但是,重译一定要在原译本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重译就是要超越原译本,否则,重译就失去了意义。由梁守锵、孙鹏重译,漓江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波斯人信札》就是一部超越原译本(罗大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好译本。《波斯人信札》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唯一的小说作品。主人公是波斯贵族郁斯贝克,他在法国  相似文献   

4.
来春燕 《大观周刊》2011,(47):12-13
本文从“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浮生六记》的译本进行对比,试图从这个角度找出两译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一、《毛泽东自传》是“建国以来首次出版”吗2001年9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将1937年11月上海文摘版汪衡译本《毛泽东自传》旧书影印,加简化字横排对照出版,宣称是“建国以来首次出版”。事实上,汪衡译本《毛泽东  相似文献   

6.
詹恂 《新闻界》2004,(3):52-52
十六大之后,中央对宣传工作提出了“三个贴近”的新要求,即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2003年4月,李长春同志指出:“一切妨碍先进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先进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先进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这对新闻媒体的改革也就提出  相似文献   

7.
李永安翻译的《图书馆学问题》,是现在所见到巴特勒《图书馆学导论》的最早中文译本。这一译本久被忽略,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发现这一译文对于廓清我国学界对美国"芝加哥学派"的认识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警醒我们要重视学术著作的承传问题。  相似文献   

8.
《金刚经》从古至今的极度流行堪称一种奇妙的文化现象,对其不同译本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和分析是解读这种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译本源头、译本本身、译本流传等3个方面展开分析,揭示了《金刚经》罗什译本一枝独秀和其他译本备受冷落的历史背景和文本原因,说明只有理解各译本的基本特色,理清诸译本的相互关系,才能更加完整地把握《金刚经》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共产党宣言》李泽彰节译本(简称“李节本”)的研究一并论证陈望道译本(简称“陈本”)日文底本说不全面,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日本中介说难以成立。主要论据有:李节本有力加强证明英文本为陈本的底本之一;李节本参考了德文本;李节本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促成德欧直播、日本转播、苏联传播在五四北大合流(简称“三流合一”)的见证和缩影;李节本和陈本均有独特的译本特点。李节本及其译本价值和传播史地位应得到重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汉译最多的著作——足见汉语知识界对这本书青睐有加。最早的中译出自鲁迅之手,名为《察罗堵斯德罗绪言》,顾名思义,只译出前言10篇。《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一个全译本出自萧赣之手,以文言翻译,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36年3月出版,不过,被施蛰存讥为“笑掉牙床”,随后各种译本不断。晚近,连续问世两个新译本——钱春琦译本和杨恒达译本,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要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从这一高度来审视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问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无疑是中国广播电视发展中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1989年4月,英语诗歌翻译座谈会在河北石家庄召开,我的发言是“莎士比亚诗剧全集的召唤”。我们已有了莎士比亚全集的散文译本,为什么还要呼唤新的莎剧全集的诞生呢?这是因为莎剧的艺术生命就在于那有魔力的诗的语言。对于莎翁可说得心应手的素体诗是莎剧的主要体裁。既然莎剧是诗剧,理想的莎剧全集译本应该是诗体译本,而不是那在普及方面作出贡献、但是降格以求的散文译本。这一发言只是表达了这么个心愿,其实并没有多少信心。倒是出席这次座  相似文献   

13.
重译又叫复译,是指“已有译本之后,复出另译本”①.在中西方的翻译史上,重译现象层出不穷.据统计,莎士比亚的名剧Hamlet共有8个汉译本;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也有了6个节译本和2个完整的版本;而一些中国的古诗,如陶渊明的诗歌,其译本甚至多达几十种.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译现象,以往学界关注的焦点多集中于对重译译本文本层次的探讨,鲜有涉及对重译现象文本外因素的研究.重译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并非是在真空中发生的文本转换活动,对它的充分解释必然离不开对文本外因素的剖析.其中出版因素是影响和制约译本再生的最重要的文本外因素之一.重译现象从表面上看是译者的选择,实际上是出版机构的选择.本文拟从出版的角度来寻求重译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对创新和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有几句话堪称经典语录,引用率极高:“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十六大”同时也首次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地位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要求。这些论述,极大地鼓舞了新闻出版工作者,必将推动新闻出版业在新的时期获得更大的发展。 用“十六大”精神重新审视出版专业分工,笔者有两点启悟: 一、应当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态的眼光看待出版专业分工,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出版社激增,出版界已形成“百舸争流”的竞争格局,科技出版界亦未能免俗,甚至常常书名几近雷同。与这种“碰碰车”局面相反,科技译著(既包括外版科技专著的中文译本,也包括中文科技专著的外文译本)的出版却显得比较冷寂。这在地方科技出版社中更突出些。据1~70期“地方版科技新书目”所载图书条目统计,译著  相似文献   

16.
路旦俊 《图书馆》2005,(2):103-106
冯梦龙纂辑的“三言”自1736年第一次出现英语选译本以来,不断有译本问世,但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及译者的独特处理造成了三言篇目的英译比较混杂,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对现有“三言”英译本中的篇目追根溯源地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订。  相似文献   

17.
时效和时宜     
新闻要讲时效性,也要讲时宜性。所谓时宜性,按戈公振的讲法,即“新的,现在的,得时的一切条件,若均能包括,方可谓完全。”新闻要怏,但不能匆匆忙忙只图快;新闻要新,但不是不加选择只求新。新闻还要考虑到其它“得时的一切条件”。有的新闻要“抢”,弄清事实后要尽快发布;  相似文献   

18.
以《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2022)》英文本为依据,比较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的中文译本、《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的中文译本和程焕文的中文译本三者之间的异同,分析和讨论前两者在译文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程焕文的中文译本是迄今为止最接近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英文本原意的中文译本。  相似文献   

19.
概括分析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汉译本在近30年中出版和销售的特点,指出译本的销量与译本质量、读者口碑、译者身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以及选题的特点息息相关。江枫译本的销售情况表明,译文质量好,读者口碑佳,译者身份非凡,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高,以及选题别具慧眼,这些因素促成了译本长期稳定的销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书写和阅读的网络化,网络出版势在必行.但是,网络译作的出版作为网络出版的一部分,不仅指传统纸媒译本的电子化,而且必须考虑网络条件下的全新译本形式——超文本译本.该种译本可在译作正文之外开辟互动帖,使得传统印刷媒体中被代言甚至被忽视、被压抑的读者得以显身,他们发表观点,参与讨论,甚至直接参与翻译过程,而读者的心得和讨论又作为后续读者的阅读对象,成为整个网络译本的构成部分.在这种能充分互动的译本中,翻译活动各主体都逐渐演化为"读—译者",从而实现了翻译活动各主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主体间性,促进了译本的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