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很容易随着时代的远去而销声匿迹.可是我们说,忘却的尘埃无法遮蔽历史,在人们的记忆里历史从未远行,当历史的烟云散尽时留下一些杰出的、卓越的人来点燃那把记忆的火焰,时时把后来者的路照亮.在中国新闻史上有一批著名记者将永远留在后人的记忆里,人们会以各种方式纪念他们.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他们留下来,被人们记住并且不朽呢?是机遇,是才华,是道德,还是学识,或者其他的什么?也许有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谁都磨灭不了一个最基本的东西:他们都是德才兼备的人.这也正是河北大学乔云霞教授主编的<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以下简称<名记者传略>)一书想要告诉读者的.  相似文献   

2.
我有个习惯,买菜时喜欢和庄稼人一起聊聊收成,逛街喜欢看时尚广告,笑称是抓住青春的尾巴。其实,这些举动是为了增加新闻稿中的“泥土味”。  相似文献   

3.
(一) 把曼德拉与汪精卫放在一起。一个伟人与一个奸人,注定是很容易挨板砖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编辑、记者等最重要的业务工作,从多年的新闻采写、新闻实践来看,我认为,从事新闻采访与写作必须遵循基本的规则。一、增强新闻敏感是记者的基本功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一些新鲜事,但是不是都能构成新闻,就看记者是否具有新闻敏感性,即发现新闻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去年“11&#183;3”湖南衡阳特大火灾事故发生时,几名记者为了抓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素材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冒险采访.身负重伤.充分表现了新闻工作者优良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精神,令人赞叹。  相似文献   

6.
陈锐  高卫红 《青年记者》2022,(4):122-124
《采访与写作》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应对战时新闻教育急需,由国际新闻社编辑出版的一份新闻业务刊物.该刊自出版后,广受读者欢迎,是战时极具针对性、操作性的一部新闻采写教程,在中国共产党战时新闻人才培养上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是研究战时新闻学、抗战时期媒介生态、国际新闻社社史的宝贵文献.其间蕴含的历史智慧及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出现了新的认知和了解。各大报社作为人们精神文化的传播者,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新闻质量来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这样才可以让报社更好地发展下去。在当前的媒体融合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媒体平台开始出现,对此,新闻工作人员作为报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创新采访和写作的方式,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找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进行改正,进而让报社更好地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新闻工作人员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媒体融合环境下改善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方法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强金国 《今传媒》2022,30(2):140-14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开发的不足和可供借鉴资料少之又少等实际情况,本文以动态消息写作学习情境为例,按照寻找线索、确定选题、准备采访、实施采访、写作稿件、修改稿件、刊发稿件等七个步骤,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尽管帮忙类节目受到了众多观众的广泛认可,也取得了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这类节目却暴露出了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使得这一类型节目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广电总局新闻评论监督员、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老师曾经对我国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做出了"五只鸡"的评价,即是鸡毛蒜皮、鸡零狗碎、鸡犬不宁、鸡飞狗跳外加一地鸡毛。其实,帮忙类节目在实际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崛起和传统媒体的寻求融合与转型,新闻业生产流程和生态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泛新闻化就业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新闻学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在当前这样的发分析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改革,为新闻与采访课程的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贺一红 《新闻窗》2012,(1):81-82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一名记者应具备的基本功。高校大学生记者能否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挖掘和挑选鲜活而真实的新闻事实,是检验其新闻职业素养的一个主要方面。大学生记者在采访中要掌握主动权,除了选择合适的采访时机,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外。在采访过程中恰当运用多种采访技巧.寻找与被采访师生员工的共鸣点,就能了解所需要的新闻事实,采写出内涵丰富、内容厚实的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12.
关众 《新闻传播》2012,(9):89+91
财经新闻,作为新闻学当中一个较新的门类,在采访与写作方面,存在着有别于其他新闻门类的特殊规律。财经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特殊规律,是由其功利性这一本质属性决定的。正是由于这一本质属性,导致了财经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采访时,最需要采用"借嘴"的手法;所采写的内容要力求准确、客观;注重搜集和运用故事。  相似文献   

13.
《新闻爱好者》2011,(18):110
学新闻,教新闻,干新闻,再教新闻,是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秀国的主要人生轨迹。理论与实践的两度结合,是杨秀国的最大特点,其主攻方向为新闻传播业务。他1982年初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后到河北大学执教,主讲新闻采访、写作等课  相似文献   

14.
随着媒介融合趋势的日益加快,"全媒体"时代已然到来,这对于高校新闻学教育影响深远.《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作为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核心课程,要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把学生从"单一型选手"培养成为"全能型选手".本文以笔者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建设项目、精品视频公开课《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为例,从"全媒体"时代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以及课程网站等方面对该课程体系建设提出自我见解.  相似文献   

15.
李希光,49岁,清华大学校务委员、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任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军事科学院三战论坛研究员、国防大学三战研究中心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  相似文献   

16.
正"新闻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写作导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麦尔文·门彻的这句话说明了导语写作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极有造诣的资深记者,还是权威的新闻学者都认为,导语不仅是新闻重要的部分,其写作也是新闻写作最难的部分。如果记者在写作消息导语时做到了在三言两语之中感染了读者,把新闻主要内容传递给了读者,那么他的消息就写好了一半。然而,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却屡屡  相似文献   

17.
丁子洋 《新闻实践》2012,(12):18-19
飘萍,这是我需仰止的人物。获得浙江省第九届飘萍奖,对于我来说,除了兴奋、激动,还有沉甸甸的压力与责任——记者拒绝平庸。一个有良好职业精神的记者,必须时刻在思考着,他手中的笔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下。事实、报道、思想、对社会现象的关注,是一个记者安身立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北京电视台播出了题为《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影响恶劣,也引起了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又一次关注。其实,就在本报记者采访工地事故中,也曾遭受工地负责人跟踪,负责人甚至赤裸裸表示要用“广告费”收购版面,遭到本报断然拒绝。  相似文献   

19.
一朝出位,名声大震,也许是受到那些"出位者"成名的刺激,如今不少记者都爱在新闻事件中争抢出位,以成为新闻主角、比新闻本身更热为荣。这实际上是记者的失职,记者只是新闻事件冷静的旁观者和忠实的记录者  相似文献   

20.
吴伟 《出版广角》2011,(1):31-32
我们没有输出思想,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思想,中国的文化底蕴深厚,遗产丰富,现在经济又高速发展,确实具备了向强国迈进的条件,但是如何影响世界,如何让世界了解我们、理解我们,与世界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友好关系,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是一个想做强国的国家一定要做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