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豆腐西施     
此文将“微不足道”的材料整合出“心灵美”的主旨。所写的三个同“钱相关的材料,缺一不可:“拾起硬币”——重视劳动所得;“‘陪(?)豆腐”——得理让人,献出劳动成果;“送还一元钱”——不取非劳动所得。将“心灵美”定位于“尊重劳动”——主旨鲜明而又集中。  相似文献   

2.
西施考述     
明代中叶,在我国剧坛上出现了一朵鲜艳的奇葩,这就是传奇《浣纱记》。这是一部反映我国春秋末吴越两国兴亡的历史剧。全剧以西施、范蠡爱情线索敷衍故事。关於西施及吴越故事,散见于诸子、史著和文人笔下,至梁辰渔时始得以集之大成。梁氏之后,这个故事仍以各种文学样式得到表现。本文单就西施为线索,追求这一题材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豆腐西施     
豆腐,软弱也;西施,美丽也。“豆腐西施”,何物哉?勿急勿急,让我来解释。我家就有一位现成的“豆腐西施”。who?本人也。我,有着虚弱的身子,这都要归功于本人平时不锻炼身体,好睡懒觉。夏、秋两季暂且不谈,春、冬两季是我的病的多发期,  相似文献   

4.
挑灯看剑 《高中生》2008,(15):50-51
一列位看官,早先咱中国人遇到漂亮美眉,绝对不会说"真性感"——那是要遭美眉白眼的,人们大多含蓄地夸赞美眉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这沉鱼、落  相似文献   

5.
西施的痣     
北董 《初中生之友》2010,(26):33-39
<正>A女孩八九岁的样子,右手拎一根木槌,左腋窝下夹着个显得过大的红漆木盆,里面有几件衣裳,沿着石板小路慢慢走来。这条小路,连接到村边不远处的无名小溪,小小的她已经往返了无数遍,这就是幽远的后人们所说  相似文献   

6.
西施是谁     
十六岁的时候,她还是乡间的浣纱女.忽然间地完全不同了,只因其貌美,她被带去,习礼三年,后入吴.  相似文献   

7.
西施的缺陷     
尽人皆知,我就是那位温柔婀娜、弱柳扶风的西施.那天,我因胸口痛在街上掩面皱眉,没想到却被邻居东施看见,她居然学我的样子.大家看见她后全都匆忙避之.相反,我则“淡妆浓抹总相宜”,样样都惹人喜爱. 其实,我也有烦恼,人们只知我是“倾国倾城貌”,却不知我也是“多愁多病身”,有很多缺陷的.  相似文献   

8.
西施是谁     
女人,无法逃脱的宿命。归与不归,一样的痛苦。历史之中那么渺小,几近于无,只因被运用,像一枚棋子,才无限放大、放大。历史,让我羞于翻动。西施是谁?除了她很美丽,她为男人们曾经做过一件不小的事,她还是谁?  相似文献   

9.
想啥实例东施效颦,留下千古笑柄。东施真的一无是处吗?人非生而知之,所以要学习。学习是从无知到有知、从少知到多知的演变过程,其中自然难免要出纰漏。倘若出了纰漏,便横加指责,或当作笑料,那么就会给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1月12日晴话说民国鲁镇有尖酸刻薄的"豆腐西施",而今,我校有威震太平的"卖鱼西施"!每每放学,我们都纷纷抄起吃饭的"家伙",雄纠纠气昂昂地奔赴饭堂,远远地就望见饭堂多了一张别样醒目的桌子,旁边正襟危坐着一美女。我没在意,和宿舍同胞们一起嬉皮笑脸地排队买饭。老穆突然指着那美女,扯开嗓门,叫我们快看:"咱隔壁班的!"我们定眼细看,那人儿出落得真是"骨若白玉青葱,貌似初荷落虹",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当男人把天下弄乱甚至弄丢 之后,做君王的、做臣子的,特别是那些甘 心为君王鼓唇弄舌、摇旗呐喊的文人,总是 要找个托辞,把过错强加到女人头上,以证 明国家之亡与圣明的帝王无关。夏亡在妹 喜,商亡在妲己,周亡在褒姒……这种论调 后世称之为"女祸"论,即女人是国家灭亡 的祸水。依照这样的逻辑自然可以推知:吴 越争霸中吴国的覆灭定然和西施有关,是 西施亡了吴国。  相似文献   

12.
小胖 《新作文》2013,(5):61
我眼中的生活很简单:每天在学校开开心心,回到家有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吃,晚上睡觉,可以梦到隔壁班的班花……哈哈,当然了,这些都是理想中的生活,所以才称之为我眼中的生活。那么现实的生活呢?现实的生活和理想中的生活还是有一些差距的。首先,我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升入高二以来,课业负担逐渐重了起来,每天大  相似文献   

13.
钱汉东 《新读写》2011,(4):55-58
美女西施位列中华四大美女之首,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西施传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遗”名录。  相似文献   

14.
追寻中国文化历史,古人围绕西施,或描述,或欣赏,或议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探视生活美学王国的窗户、在一定意义上,西施成了生活美的语义浓缩。所谓生活美是指人在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美。它的基本构成因素是人自身及其衣、食、住、行等方面所展现的美。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审美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个人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地域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西施》是根据梁辰鱼《浣纱记》改编的新编昆剧。剧中西施的性格经历了由单纯到复杂的演变,人物心理变化是人物性格发展的核心。人物心理转变存在以下几个关键节点:1.被伍子胥揭破真实的身份时;2.收到范蠡来信,让其设计杀伍子胥时;3.吴国灭亡,夫差自刎时。西施的存在不只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历史与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又是宋人。先前读《韩非子》 ,总觉得韩老先生可能对宋人有偏见 ,不好的故事都编排在宋人身上。看来 ,宋人的思维方式出了毛病。同样一句话 ,同样一句提醒 ,儿子说墙坏了 ,不修会招贼 ,是聪明 ;邻居说了 ,倒成了盗贼的嫌疑。古哲先贤 ,总善于从日常生活的故事里 ,提炼出发人深思的哲学道理。人是感情动物。感情又常常打着深深的主观烙印。人们认识事物、决策行为 ,往往总难摆脱亲情的影响。这就会使人们的判断自觉与不自觉地偏离事物的本真。儿时的故事 ,让人至今难忘。一次我们几位小同学应邀去一位同学家里玩 ,第二天 ,这位同学的妈妈说家…  相似文献   

17.
妈妈从外公那里带回了一盆含羞草,我欣喜若狂,连忙从妈妈手中接过花盆,小心翼翼地放在阳台上。  相似文献   

18.
"西施"?西师!     
重庆,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撇开众所周知的“山城”、“四大火炉之一”特色不说,重庆还有其他的独特之处,比如,重庆的建筑最鲜明的特点是山坡上的高楼和瓦房可以相邻而居,很具层次感;重庆人不仅爱吃辣,脾气也火辣直爽,连说话都透着那么一股子“辣”劲;重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棒棒军”,他们衣着简陋,精力旺盛,遍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随处可听见他们招揽顾客的吆喝声,看见他们肩挑各种行李货物的身影。  相似文献   

19.
花未岁 《成长》2005,(6):52-53
我是扩招上的大学,昂贵的学费让我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变得更拮据了。所以,即便是男生,我也很省吃俭用。在饭厅里我总是打最便宜的菜。食堂里负责打菜的是一群新招来的年轻姑娘们。我常去的12号窗口负责打菜的就是茆霞,她和我年龄相仿,人长得清秀素净,同学都喊她“豆腐西施”。  相似文献   

20.
韩福林 《科学教育》2007,13(6):90-90
鲁迅小说《故乡》主要写了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和“我”。在课堂教学中,多数老师只注意对闰土这个人物的分析,忽略对杨二嫂这一形象。主题是通过人物形象展现的。在《故乡》这篇小说中,重点写了“我”童年时代和少年闰土的愉快的交往以及20多年后“我”回到故乡与闰土重逢的场面。通过闰土20多年前后的巨大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国农村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而二嫂这一形象则是另一群破产者———城镇小市民的代表,她的命运和遭遇,从城镇小市民的角度揭示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衰败、萧条和没落,反映了社会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