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12月23日,首届《中国电视掌声·嘘声》论坛在北京大学开幕。掌声、嘘声活动是冬至时节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针对一年来中国电视媒体对当下公共事件的报道和节目传播,以掌声和嘘声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立的立场、独特的发现、独到的评论,发出学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价值选择、专业判断与学术观点。《2011中国电视掌声·嘘声》共评选出5个年度掌声、2个嘘声和1个年度特别注目。掌声,意味着认同与致敬,更表达了一份诚挚的褒赏。嘘声,意味着批评与提醒,更表达了一份深切的关注。掌声与嘘声既是北大电视研究中心给2011中国电视的一次学人视角梳理,也  相似文献   

2.
2011年冬至时节,由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创立的首届“中国电视掌声·嘘声”发布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开幕.这一活动是针对过去一年中国电视媒体的公共事件报道和节目传播,以“掌声”和“嘘声”的方式,表达传媒学人独立的立场、独特的发现,独到的评论,发出传媒学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价值选择、专业判断与学术观点.掌声,意味着认同与致敬,更表达了一份诚挚的褒赏;嘘声,意味着批评与提醒,更表达了一份深切的关注.两者共同传递着传媒学人不变的坚守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电视法制节目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繁荣于世纪之交,现已成为中国观众最为熟悉与欢迎的节目类型之一。电视法制节目为什么在近几年成为广大观众持续关注的热点?电视法制节目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哪里?电视法制节目创作与制作中应当注意和处理好哪些关系?这是亟需我们探讨的命题。 一、电视法制节目持续走红的主要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佳 《记者摇篮》2005,(8):36-36
与法制节目的不解之缘使我们有幸在每一期节目里倾听着我们国家法制进程的脚步声,也感受着电视媒体中法制节目的日益成长壮大。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法制节目像雨后春笋般地覆盖了几乎中国所有的电视台.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一大电视门类。不少电视媒体因法制节目办得有声有色而名声大振,并成为各台的强档和金牌节目。全国各地电视法制类(栏目)节目的开办率与收视率逐年飚升。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中期,可以算作电视文艺发展过程中一个小小的分期线。在此之后,曾长期在电视文艺节目中居主体地位的艺术欣赏性综艺节目一度被游戏娱乐性的游艺节目所取代。现象之一就是综艺节目的观众大量流失,而游艺节目则掌声四起。然而,时至今日,专家、学者和行家们对游艺节目表示出不满,观众对此也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于是乎,电视文艺开始  相似文献   

6.
过去我们对电视科教节目有认识不清的地方,以为电视科教节目就是那种几分钟一个的科教片。其实电视科教节目同电视文艺节目一样包涵着许多内容和形式,有必要对科教节目从创作理念上,从定位上进行新认识。电视科教节目是以电视手段反映科学教育知识的节目。因此只要满足了以上的  相似文献   

7.
电视传媒已进入“白热化”,儿童电视近年来已成为电视界的—大热点,儿童电视是专门为儿童量身打造的电视频道和节目,它的出现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际节目中也有许多瓶颈,本文就其如何走出困境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儿童电视的现实意义儿童电视是指以儿童为收视对象和表现  相似文献   

8.
电视选秀节目在中国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超级女生》,《快乐男生》等都将这一节目形态引入高潮,可随之而来的大量复制和节目炒点的庸俗化使得电视选秀节目也难熬七年之痒,但2012年推出的《中国好声音》无疑是电视选秀节目史上的一次扭转点,这一成功是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分析的,本文便从受众的心理角度去分析《中国好声音》是如何成功的。本文借鉴大众传播心理学与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受者的心理,并总结出传者所采取的传播策略,以《中国好声音》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从传播心理学层面对《中国好声音》进行分析与研究的结果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对于所有电视选秀节目来说,它只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为每一档节目的性质和定义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其受者的心理原型与情节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田甜  秦茜 《新闻世界》2013,(8):40-41
电视访谈类节目是上世纪90年代才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上的节目类型,以上海东方卫视在1993年创办的《东方直播室》为开端,电视访谈类节目已经在中国走过了十九年的历程,在这十几年当中,各类电视访谈节目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个省级电视台开办,而节目形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以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为例,分析自2002年开办至今,该节目为适应受众市场的变化而进行的一些改革和改版,概括近十年中国电视访谈节目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0.
《声屏世界》2013,(2):84
12月20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2012中国年度电视掌声·嘘声"论坛中,由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制作、播出的廉政公益广告《底线篇》获得评委们的一致认可,赢得了年度电视掌声。活动的"致掌辞"中写道:"《底线篇》公益广告,简短有力,不喊口号,却直接赢得民心,好看耐看,它为尚显虚弱的电视公益广告,特别是廉政公益广告作出了积极的引领。"《底线篇》邀请中国著名羽毛球运动员林丹出演,  相似文献   

11.
关于电视理论节目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电视理论节目在整个电视节目中的地位 从社会对电视的基本要求看,理论节目的一席之地至为重要.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民族需要理性思考,社会发展需要理论创新,电视媒体承载着用主流意识形态统一人们思想的政治任务,"以正确的理论武装人"是中国电视作为主流媒体的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办好电视理论节目是这种任务和使命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12.
谈话类节目是指主持人与访谈对象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并可以通过现代通讯手段与场外受众沟通交流共同参与的节目形式。在国外通常被称为脱口秀,这种起源于西方广播谈话节目的节目形态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当今很多电视节目中的主要节目样式。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实话实说》栏目的播出可以说是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的标志。随后电视谈话类节目风起云涌,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电视谈话类节目已经超过150个,形成了当今电视收视的新风暴。  相似文献   

13.
电视专题是指主题相对统一,能对主题作全面、详尽、深入的反映,与综合节目相对应的一种电视节目,是电视三大支柱节目之一。任何一个电视专题节目,无  相似文献   

14.
汪波 《传媒观察》2006,(4):43-45
社教节目曾经是我国电视台节目设置的三大支点之一(新闻、社教、艺)。曾几何时,上到中央台下到县级台都设有“社教部”(再不济也是个“新闻社教部”)。每年大大小小的各级评奖中,“社教节目”也都是紧排“新闻节目”之后,奖项的含金量也在伯仲之间。可如今绝大部分电视台都不见了“社教部”的踪影,新入行甚至可能都没有听过“社教节目”这一个节目门类。社教节目似乎已经离我们的电视从业人员、电视观众远去了!  相似文献   

15.
电视专题片又叫电视纪录片或电视艺术纪录片,它是一种很能体现电视特点的节目。是当今荧屏中的主要节目形态之一。对于什么是专题片,目前的看法并不十分统一,但可以认为专题片有三个基本特点:纪实性、参与性和艺术性。纪实性是指节目内容应是真人、真事,不可虚构、杜撰;参与性就是在叙说真人、真事的同时,还常表现出作者的感受和思考,或者直接表现出作者对有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艺术性则是为了节目的纪实性、参与性,常常使用多种电视艺术手法,从而体现专题片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6.
董舸 《视听纵横》2007,(2):90-92
电视娱乐节目是指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的,大众广泛参与互动的,以娱乐性、消遣性、趣味性和商业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电视娱乐节目是最为轻松、最符合受众口味的一种节目形式,这也是人们喜欢电视娱乐节目的根本原因。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兴起到今天,已经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从节目的内容到栏目的形式,都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目前,我国电视上的娱乐节目呈现出丰富多彩、繁荣多样的景象。  相似文献   

17.
伍新明 《新闻窗》2005,(2):35-37
真人秀电视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进入部分中国电视受众的视野,由于当前中国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几乎是移植、模仿西方的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形态,这就给中国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带来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就是节目内容背后的文化背景。任何一种电视节目在背后支撑它的就是特有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以直观的影像展现人群生活的电视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18.
刘佳 《视听界》2005,(4):i002-i002
曾经,它是电视台的三大支撑(新闻、社教、文艺),而今它正在离我们远去。我们只能远远地望见它蹒跚的背影。它的名字也被人们渐渐的淡忘,它就是社教节目。所谓社教节目,指的是社会教育类的节目。社教节目是以电视的功能、作用来划分的节目形态。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视相亲节目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三个高潮期,呈现出从婚介到速配再到"真人秀"的典型发展趋势。它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电视相亲节目的三个问题,第一是创新能力不足模仿抄袭严重,第二是娱乐至上以致娱乐至死,第三是片面追求"收视率第一",放弃社会责任。节目有创新,娱乐有分寸,媒体有责任,这应该是中国电视相亲节目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目形式,电视谈话类节目在中国的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电视谈话节目的英文名是"talkshow",汉译为"脱口秀"。现在我们把视点投向由凤凰卫视陈鲁豫主持的《鲁豫有约》,从它的成功经验探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