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前辈赵超构有过这样一段精譬的论述:“本地人爱读本地的人与事,可亲可信。地方性是别的报纸拿不去的东西,是本地特有的,是独家新闻,是绝对特色。”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县(市)报说的是家乡人、家乡事。它与大报相比,在地域距离、时空距离、心理距离,同读者最接近。我们应当很好地发挥这个优势,烧好“家乡菜”,办出“特色宴”,把县(市)报办成一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报纸。 结合《射阳报》的办报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三方面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同读者“近些、近些、再近些”,这是各级各类报纸所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地方报纸尤其是地市报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接近读者的优势。全国几百家地市报纸虽然各具不同的地方特色,而接近读者则是共同的特性。所谓地方报纸的地方特色就是接近性的具体表现。 地市报的接近性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空间接近。地市报的任务是以反映本地情况为主,兼容中央、本省及外埠新闻。所有反映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新闻事实,都是发生在读者周围甚至是身边的;(二)时间接近。就是指新闻发生与传播到受众之间的时差很小。地市报记者凭借接近读者的优势便于以最快的速度去发  相似文献   

3.
张诺 《新闻窗》2009,(2):103-104
近年来,随着县市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报业市场竞争的目趋激烈,县市报已处于一个竞争的环境中。作为最基层的报纸,县市报与对手的竞争并不在同一平台上,在人力资源、采编经验、新闻来源、地方限制等方面也往往处于劣势。但对县市报来说,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贴近,而最有提升空间的,恰恰也就是贴近。所谓提升,就是要把与读者地域上的贴近转化为心理上的贴近;把与读者物质层面的贴近转化为精神层面的贴近。  相似文献   

4.
如何办好县(市)报,同志们已经创造了丰富的经验。笔者在办报实践中得到一点体会,这就是要在近、小、实三方面下功夫。近,即身边事,大家关心的事。县(市)报的读者主要是本地人民群众,它有地域上同读者接近的优势,读者在想什么、爱什么、愁什么,报人可以及时了解,并且可以同读者有共同的感受,进而及时在报纸上给予反映。读者通常喜欢想什么呢?莫过于与自已有直接关系的事情,如当地鼓励棉农植棉的优惠政策、粮食收购政策、计划生育和砌房用地政策,等等。报纸报道好这些  相似文献   

5.
县市区域报有着自身“地域接近性”的优势,它最接近本土基层读者。当本地读者每天面对一大堆报纸的时候,往往最先阅读的就是自己县市的报纸。因此,县市区域报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关注本地人、本地事。  相似文献   

6.
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党报,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呢? 与中央、省、地(市)党委机关报一样,县市报要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耳目,社会效益是第一标准;但从商品属性和市场属性而言,报纸又是特殊的商品,同样要受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也就是说,只有读者认可,报纸才有市场。因此,县市报必须认真研究自己的消费群体,找准位置。 县市报的消费群体在哪里?县市报最大的特点是地方性、接近性,这是县市报的立身之本,也是它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县市报的市场在农村,其目标对象应锁定在乡…  相似文献   

7.
宜兴报复刊六年多来,发行份数逐年上升,现在已达四万二千多份。在当前报纸林立、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宜兴报为什么能得到这样的发展?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经常调查,研究读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县报的优势,就在于同广大读者最接近。为了充分利用、发挥这种优势,每年结合发行工作,我们总要派人对读者进行调查,认真听取他们对报纸的意见。今年4月上旬,我们还专门派人作了一次读者抽样调查。记得宜兴报在1980年3月初复刊时,主要  相似文献   

8.
县报也应在贴近性上下功夫周如福报纸是要办得引人入胜,要赢得读者,就不能不强调报纸的贴近性,强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大至党的方针政策,小至具体问题,在报道时都要力求缩短与读者的距离,不能满足于简单的传达和解释条文,要针对群众思想、认识、心理和...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县市报如何改进宣传报道,把报纸办得可亲、可信、可用?这里略谈几点想法。洞察新情况县市报的接近性优势逐渐弱化。近几年来,农村通讯、交通发展迅猛,许多乡镇建立了网络站,用上了传真机、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也走进了农民家庭,农民家庭上网已不是新鲜事……这就大大缩短了农村与中央和省级大报的距离。由此说明,县市报与农村基层距离的接近性优势正逐渐减弱。同时,随着大报大台的扩版增时,报道容量增大,见报、上电视对农民来说也不是稀罕事。因此,县市报如果不能真正贴近群众的心理,即使是身边的人和事,也难…  相似文献   

10.
报纸的接近性,是指报纸输出的信息与读者心理感应之间的距离,受版面内容和编排手段的制约。因此,丰富的信息内涵和合理的编排布局,对于增强报纸的接近性与可读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运用这两种手段来办活报纸,以增强企业报的接近性?笔者认为,从企业报的特点出发,有这样两点需要考虑: 一、信息。报纸传播的信息量如何? 二、特色。是否有别于其它报纸,反映了本地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报读者的读报兴趣取决于报纸的质量。只有报纸的质量不断提高,不断地满足读者求近、求实、求新、求知的心理期望,读者才会产生出读报的兴趣。我们在两年多的办报实践中体会到:要办好企业报,必须研究读者的心理爱好,尽量缩小企业报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12.
接近性是相对的企业报是企业自己办的报纸。与读者接近.是企业报的一大优势,是企业报所以能够在强手林立的新闻大军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从辩证的观点看,企业报与读者之间这种接近也是一样.只是企业报优于其他报纸的一种相对的条件。如果看不到这一点.而是把眼睛固守在这一优势上,甚至盲目地夸大它的作用.其结果就会适得其反。企业报的接近性所以是相对的,首先是因为事物总是在相互比较中而存在。与中央、省市等综合性报纸相比,企业报在地理位置、职业方面的接近性确实比较明显,因此,企业…  相似文献   

13.
宜兴报复刊六年多来,发行份数逐年上升,现在已达四万二千多份。在当前报纸林立、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宜兴报为什么能得到这样的发展?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经常调查,研究读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县报的优势,就在于同广大读者最接近。为了充分利用、发挥这种优势,每年结合发行工作,我们总要派人对读者进行调查,认真听取他们对报纸的意见。今年4月上旬,我们还专门派人作了一次读者抽样调查。记得宜兴报在1980年3月初复刊时,主要是围绕“办给谁看”和“怎样办”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读者看报,总要拣那些和自己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新闻来读,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有个“接近性”在起作用。接近性不仅有地理上的接近,还有心理上的接近。地理上的接近性,也叫距离的接近性。事件发生地点与读者、听众在空间距离越近,新闻价值越大。西方报纸、广播十分重视本市新闻和地方新闻,这是基于对读者的科学分析得到的答案。苏联心理学家多柏雷宁认为:“引起人的注意的原因有三类,一是外界刺激;二是人的内在兴趣;三是人们已有的  相似文献   

15.
处在最基层的县市报,要适应新世纪的竞争,应该是一张地方性、开放性、服务性并重的报纸,让读者“一报在手,尽知本地新闻,了解国内大事,知晓世界风云”。 县市报是县市委的机关报。它的生长点就在于以区域内的权威性、指导性和服务性,而牢牢吸引自己特殊的读者群,成为一张地方性很强的严肃的报纸。 县市报的地方性,决定了县市报必须突出地方特色。 怎样突出地方特色?关键是离得近更要贴得近。县市报离党委近、离读者近,灵活性强,这是办好县市报的有利条件。 当然这里说的近,不是指时间和空间上的近,关键在于在思想上、情感上、…  相似文献   

16.
县(市)报是最基层的一张机关报,它的自身优势是贴近群众,接近生活。但是,贴近群众并不等于报纸就真正面向群众。一个时期以来,县(市)报的新闻报道立足点这个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表现为: 会议报道过多。在县(市)报中,逢会必报的情况时有发生,没有把县委、县政府的会议与部门的会议相区别,没有把重要的会议与一般性的会议相区别。一版的头条和报眼经常被会议新闻占领,一版上经常有好几条会议消息。近几年,县(市)报都  相似文献   

17.
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报纸,最大的优势就是地域接近性。在当前媒体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县市报要生存和发展,只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做足做透做好民生新闻,才能为报业发展不断注入活力。近年来,《金胶州报》牢固树立走  相似文献   

18.
《新民报》办报历史当中的出版实践及其出版思想与价值需引起重视。重新审视这份传奇报纸的创新发展路径可以发现:办报方针一以贯之确保报纸与受众的接近性,编读互动新闻联动拉近与读者心理距离,内容生产协同优秀作者形塑良性媒介文化,这些互动出版实践进路均能对现代报刊编辑部进行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深度创新拓展探索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立足实际 明确特色 县市报的特色是什么?怎样办出特色?我们认为,县市报最大的特色是:它是最基层的、离群众最近的一张党报,这是它与中央、省、地上级党报及其他报纸所不同的最显著的特色,也是其个性所在之处。根据这鲜明特色,要办好县市报,一个根本的、关系到县市报生存价值的途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突出这一特色。而要突出这一特色,就必须增强其贴近性。 报纸的特色,是报纸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报纸需要有特色,因为有特色的报纸才能触发读者积极的阅读动机、良好的阅读心理和有效的阅读行为,并在阅读过程中升腾起某种审美效应,进而使报纸的新闻价值得以尽可能充分的实现。报纸特色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为了吸引读者抓住读者,大报如此,县市报亦如此。  相似文献   

20.
县报,是最基层的党报。它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但搞得不好,就会“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领导批评报纸,在宣传上没有很好地体现他们的意图,围绕中心工作不紧;群众也批评报纸,认为官腔官调太重,没有解决他们的思想和实际问题。究竟如何发挥县报的优势,把县报办得领导、群众都满意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