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努力探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有效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加强教育引导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主渠道;强化媒体引导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主阵地;实施文化渗透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有效举措;注重实践养成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关键所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发展,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及其现实意义,提出通过坚持以人为本与以文化人、以科学理论引领社会思潮、以现代传媒弘扬新风正气、以教育灌输构建共识、以制度规范建设强化共识的五个大众化路径,从而达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价值意识的差异性、价值体系的社会性和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的规律看,人们需要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告知、说理论证和实践强化机制是人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路径。任何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性,是人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事实,以学生为本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改革;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关注学生成长;进行生活化引导、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路径。这三大路径有利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从而推动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价值认同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认同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是相互制约的,认同危机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路径是:加强理论教育,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注重实践,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农科高等院校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认知系统路径、践行系统路径、渗透系统路径、管理系统路径、示范系统路径角度,提出了农科高等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两个方面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引领作用: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为理论依托指导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第二,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统一的基本内涵。高校大学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章着重探析了理论教育路径、实践创新路径、价值尺度路径、结构功能路径、组织发展路径和文化辐射路径等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科学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现实的强烈呼唤;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价值需要,广开渠道,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搭建立体宣传平台;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为培育大学生普遍的价值体系认同提供坚强的政策后盾;强化主渠道和主阵地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汇到课堂教学实践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路径:价值认同是前提,以文化人是关键,强化实践是保证,制度建设是基础.  相似文献   

11.
要改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好的办法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手段,即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其策略包括:通过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营造情景氛围,激发愤悱情绪;整合优化资源,突破难点;发挥转换优势,变节奏为图形,以突出重点;再现生活场景,驰骋想象空间,以创编词谱;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他们丰富的感情、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以"任务型自学—议论交流—评价反馈"为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简称"自学、议论、评价"教学模式,遵循了"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这一宝贵的教学理念,把教学重点从"教"转移到"学",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文章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肯定了其教学意义和优势,相信其对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repor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Taiwanese physics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subatomic phenomena that are explained by quantum mechanics. The study uses students’ explanations of their answers to items in a questionnaire as a proxy for students’ thinking. The variation in students’ explanations is discussed as is the development in the way in which students link different concepts. A discussion of the source of students’ ideas turns to the way schema contain mental models that derive from sensori‐experiences. The principal recommendation for teaching is the need to include practical activities on a range of precursor phenomena so as to extend the students repertoires of mental models. This advic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given in previous studies.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是训练语言和思维技能的载体,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有助于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哲学观念和艺术传统。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英语文学阅读与欣赏,可以改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拘泥于词汇和语法等语言形式的被动式学习,促使他们主动通过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来加深对语言文化的了解,并借助内隐认知的自发性成效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内在规则,增强语言学习的自信,体会语言世界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哲学解释学揭示的是人类精神活动中的"理解"。教育通过理解培育人的精神,形成人的整体发展。教育者应通过对学生前经验、课程等的理解建构教育意义并使之与受教育者的精神发生关联,进而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建构意义,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精神的成长。因此,理解是学生真正与教育发生意义关联的方式,理解扩展着学生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杨贤江在对中小学教科书教学法的思考与建构中,对教科书内涵有独特理解,对养成国民共通的观念及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大有裨益。为此杨贤江创造性提出"由教学达至修养"的理念和补充读物出版观。补充读物教学法的重要性是养成学生阅读态度,可增进学生"见己见人";补充读物教学法使用工具种类主要有六种,可增进学生"见人见物";补充读物教学法使用工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公民道德及个人修养等,可增进学生"见直见曲"。其现实路径是以补充读物改造课程教学,善用教科书,广猎补充读物,检验补充读物良效,培养和增进学生接触知识的兴趣、增进生活的乐趣,最终由教学而达至修养,这对当下如何更好地改革中小学教科书教学法,具有丰富的启示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ntroductory students regularly endorse naïve skepticism – unsupported or uncritical doubt about the existence and universality of truth –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Though some of the reasons for students’ skepticism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student – for example, a desire to avoid engaging with controversial material or a desire to avoid offense – naïve skepticism is also the result of how introductory courses are taught, deemphasizing truth to promote students’ abilities to develop basic disciplinary skills. While this strategy has a number of pedagogical benefits, it prevents students in early stages of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from understanding truth as a threshold concept. I argue that we can make progress against naïve skepticism by clearly discussing how metadisciplinary aims differ at the disciplinary and course levels in a way that is meaningful, reinforced, and accessible.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从新课程的标准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立足于课堂教学,从创设情境、以学生为本、授之以"渔"、激励赞赏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能力展开阐述,力图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能力进行多方位地审视和探讨,努力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阶段的母语学习,这一点已是学界共识。大学语文转机的出现,使得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具体问题——显现出来。让母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既需要有精品的教材还要有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而在具体教学中学生对母语的领悟力、感受力直接关系到他们表达水平的提升,因此人文性应融注在知识性之中,让学生有丰富的知识积淀,从而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