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许许多同学认为清华大学很神秘,高不可攀。的确,清华每年在外省市各专业最多只招三名,甚至一个也不招,能有幸考上清华的自然都是各地众多考生中的佼佼者。我来上清华时也这么想,因为我的成绩在我们学校不能算是最优秀的,一般年级排名都在二十名左右,当时我只是把想上清华的愿望埋在心中,从未敢对任何人讲过。能考  相似文献   

2.
清华标记     
《中国科技奖励》2011,(5):26-27
在中国,还没有哪所学校能像清华一样,对中国,尤其当代中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清华无疑当属中国第一高校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校,很多东西已经被人们熟知,比如许多国家领导人出自清华、许多院士出自清华……清华被赋予了无尚的光环而更值得人们尊崇的是,清华大学见证了祖国从飘摇到富强,几乎是与国家的科技发展同命脉。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像北大、清华这样的顶尖高校毕竟有限,只有很小一部分学子能进入其中深造。但是,借助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不出家门就能"坐"进北大、清华的课堂里听老师讲课、和老师互动,这样的在线教育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触手可及。◇"幕课"风暴来到中国,北大、清华上线课程免费学◇  相似文献   

4.
陈晶晶 《大学生》2014,(5):24-24
正账号:人人网主页清华树洞,又名"THU树洞"描述:清华同学匿名发布信息的平台,它让全校同学都能听到各自的秘密,号称清华同学的留言板。2013年创建,已有关注者14648,2013年12月11日14点38分,THU树洞留言:树洞暂时关闭。  相似文献   

5.
能考上北大、清华,对每个学生来讲,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在四川南充,有位名叫张非的考生横空出世,四次参加高考,一次考进北大,两次考入清华,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6.
张蕾磊 《大学生》2012,(17):23-24
Q:清华新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在我看来,清华新生的问题主要出自他们太优秀了。首先,在清华,新生学习适应是个大问题。一种是高考分数很高,进来后有失落感,还有是真的不知道怎么能听得懂课。因为大学里的授课方式与高中完全不一样,一下子彻底失去了原来学习游刃有余的良好状态。学业问题在各年级都有很多,包括研究生也有很多学业  相似文献   

7.
能考上北大、清华,对每个学生来讲,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在四川南充,有位名叫张非的考生横空出世,四次参加高考,一次考进北大,两次考入清华,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让人甚感意外的是,进入名牌大学的张非,并不一帆风顺;相反,求学之路却充满艰辛坎坷,他每次入学不久,便很快被学校退学。那么,在这个从北大、清华进进出出的孩子身上,  相似文献   

8.
冯契和清华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界,“清华学派”一词的所指似乎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广义的清华学派囊括了当时清华人文社会科学各科的代表人物,狭义的清华学派则专指清华哲学系的学人,本文的讨论限制在狭义的清华学派上。 从1935—1944年,冯契先生在清华哲学系完成了他的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业,这一事实对于我们理解冯契哲学和清华学派都有重要的意义。就冯先生而言,清华学派是他哲学思想的直接源头,研究冯契哲学和清华学派在精神上的内在关联,可以为我们展示其思想的一个重要侧面,并为我们进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提供一种合理的导引。对清华学派来说,虽然随着52年的院系调整,清华哲学系在行政建制上已经终结了其历史存在,但精神的影响却  相似文献   

9.
清华有多远     
自打某年过年听到从北京打工回来的二弟说咱家的娃能上清华大学就出息了的时候,他们夫妇就暗暗替孩子定下了清华的目标,尽管他们谁都不知道清华到底有多遥远。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2009,(6):F0002-F0002
错过了清华大学的学历教育,千万不要错过清华IT的软件教育 株洲清华IT学习认证中心,是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IT教育培训中心在株洲的分支机构。清华IT依托百年清华深厚的教育积淀,共享清华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按照清华人的风格和精神培养IT人才。  相似文献   

11.
去年 ,清华永新电子有限公司与国家教委合作推出清华永新宽带远程教育系统 ,利用卫星把网络教育推向全国。该系统利用清华大学在亚洲二号上的专用高速信道 ,可以方便、快捷地把清华大学的各种教育资源传送到广大用户手中。各地中小学用户只需安装清华永新公司的卫星接收天线和卫星接收卡 ,即可通过计算机接收到丰富的教育信息和综合信息。近日 ,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斗 ,投资近千万元的全新的清华永新卫星远程教育平台调试成功 !新的卫星远程教育平台具有最新的技术、更快的速度 ,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频带资源 ,同时支持视频传输和双向传输。清…  相似文献   

12.
到清华快一年了,时间过得真快,今天终于下定决心要写点东西了,一篇短文,不能谈很多,随便记下片思断想与大家共享。清华的人我到清华来之前,对拥有博士头衔的人是会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待的,梦想着什么时候也能弄个博士头衔玩玩。到清华之后,发现满地乱爬的全是博士,一下子博士变得如此稀松平常,我的看法也因之而改变了。我开始用另一种异样的目光看待他们,觉得这些人不是吃饱了撑的难道想要在学校白头到老啊。事实上,在清华,大家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本科毕业就工作的人才牛,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只好读研究生,研究生读完了再工作也还凑…  相似文献   

13.
2011年7月18雨我是一个穷孩子,出生在大山里,从小就是留守儿童,初中以前不知大学为何物,更不知道清华大学,最初的梦想源于高一时看过的一本书《我在清华等你》从此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考上清华。我清楚地知道清华北大每年在湖南录取的学生大约是150人左右,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省城那几所重点中学,农村的学生能够考上的更是凤毛麟角,这就是说如果我要圆梦清华,高考时一定要争取考进全省前50名左右才有希望。而我所就读的是一所农村中学,已经有十几年没有人考上清华北大了。学习之余我经常在心里问自己我能成功吗?我会是清华的下一个吗?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统筹学校的宣传工作,加强在国内外新闻宣传中对学校整体形象的设计和把握,使我校的宣传工作能与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让社会了解清华,让世界了解清华,学校于今年4月成立了新闻中心。新闻中心成立以来,我校宣传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工作中我们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1931年12月,梅贻琦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清华进入了梅贻琦时代。在梅贻琦治校时期,清华校务运转顺利,教学与科研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也经历了抗战前学风凌厉的躁动不安阶段。在此期间,梅贻琦的治校思想与清华的教授治校制度得到了完美结合,教授会在治学、民主管理以及维持学风等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清华走上了抗战前发展的辉煌时期。在此意义上,梅贻琦成就了清华,清华也成就了梅贻琦。  相似文献   

16.
绝大多数高中毕业生都希望能够到北大、清华这样的名牌大学学习,但最后能进北大、清华的毕竟是少数.人的智商和记忆力是有差别的,所以,有时候尽管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还是只能得到一个平凡的结局.……  相似文献   

17.
老清华史学虽历时不长,但其进程异常繁覆.清华学校时期,梁启超等人就已将新史学初步引入清华;至罗家伦时期,清华史学近代化提速,尤其是“科学的中国近代史”茁壮成长;随后,在蒋廷黻治下,清华史学日臻极盛,其中中国近代史、日俄史研究均冠居全国,形成了强大的头等学者群,其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均硕果累累、驰誉国际.蒋去后,雷海宗继续引领清华史学稳健成长.但在抗战结束后急遽的历史鼎革中,清华史学也随环境的嬗变而明显衰退.“校史”与“国史”息息相关,老清华学术是近代中国的产物,而老清华史学又是老清华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衰嬗变的进程,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8.
仲文 《良师》2004,(21)
同学们猜猜看,这位“清华第一高才生”是谁呢?对了,是周培源爷爷。周爷爷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他1924年秋毕业于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的高等科,并通过严格考试取得了赴美留学的资格。在1924年下半年至1928年三年半的时间里,他在美国连续获得了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完成了一般优秀学生6年才能完成的学业,创造了清华留学生乃至全国留学生史上的奇迹。因而有人称他是“清华第一高才生”。周爷爷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呢?周爷爷自己说:“勤奋。别人都休息时,我到处去选课,所以很快就修满了学校规定的学分。”天才出自勤奋。周…  相似文献   

19.
武汉一位高中生今年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清华的建筑系,而且还是湖北省语文单科第一名。在备考前一年,这位学生却背着学校和父母写小说。这部20多万字的小说,即将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面对人们的疑问,他自信地说:“高考之前我把学习进程都安排好了,考上清华没问题,顺便还能抽出时间来做我喜欢的事。”为什么一个高三学生能把学习和业余爱好安排  相似文献   

20.
清华精神,是清华人经百年春秋,历严寒酷暑,薪火相传,点滴积淀而成的宝贵财富。她博大精深,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得到陶冶和升华。清华精神,是清华经世独立、历久弥新的根本所在,是推进清华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