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演李安擅长表现东西方化冲突以及所引起的社会化和家庭伦理观念上的变化。李安的作品,总是带着中国传统化温尔雅的气质,虽然中庸却很现实,其表现手法也同样质朴自然,继承了中国电影生活味道浓厚的传统,形成既富东方格调,又有强烈电影感的风格。《卧虎藏龙》代表着李安电影的“中国化品格”初步形成。这部影片几乎可以称之为真正“允允武”的艺武侠电影,李安在这个“学性”的武侠故事里,体现的是对武侠世界里“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李安在历年作品中多以家庭伦理、中西方文化冲突、小人物身份认同为主题,而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中,他将人物抽离出复杂的社会文化关系,以一片汪洋大海为"实验田",探索抽象而普遍的哲学问题:宗教、信仰和纯真。《少年派》体现了李安作品的主题升华———从个人在多元文化的挣扎到个人在世界中的自在栖居。这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对存在有纯真信仰,用电影与世界真诚沟通的华人导演的东方特质。  相似文献   

3.
在第85届奥斯卡奖的角逐中,美国华裔导演李安的作品《少年派》获得11项提名,一举夺得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等四个奖项。一直以讲跨文化故事见长的李安导演再次用票房和口碑向奥斯卡证明了一个好的故事可以跨越文化差异赢得观众。本文关注的是近年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合拍电影是如何讲述跨文化故事、吸引国  相似文献   

4.
正在当今的中国电影研究中,专门的导演研究已不多见。在这种学术语境中,向宇的《跨界的艺术:论李安电影》一书专论李安电影,可以说是一个"异类"。但考虑到李安在当代世界影坛的影响力,"特殊对待"也不为过。导演研究看似目标明确,实则难度不小,尤其像李安这样的导演。李安电影题材广泛、风格多变、语境复杂,如何把握重点、挖掘神韵,是需要费一番心力的。况且,海内外关于李安电影的评论研究复杂繁多,怎样推进挑战不小。读者只需稍稍翻阅该书"海内外李安电影研究现  相似文献   

5.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0,(19):88-88
李安获登美国导演公会季刊封面 过去只邀请马汀·斯科塞斯等美国大牌的《美国导演公会季刊》最新一期邀请李安做封面,肯定了他在美国导演界的地位。李安表示,有机会和同业分享经验,深感荣幸。  相似文献   

6.
对于电脑特技,李安曾经的从业经验几乎趋于空白,电脑特技在李安影片中的使用,最多的就只是用钢丝将演员吊起来飞来飞去。而《绿巨人》恰恰就是那种最需要仰仗电脑特效制作的影片。毕竟,李安不是乔治·卢卡斯,电脑特技也不是吊钢丝。  相似文献   

7.
经过半年多面向全国的作品征集和来自各方面专家评委的精心评选.2007“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诸奖项于9月17日揭开“神秘”面纱。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数字印刷分会理事长沈海祥.数字印刷分会秘书长、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陈彦,中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李安,中国邮政企业协会邮政广告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亚芳.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独有的审美范畴,台湾导演李安的电影表现出了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追随,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美,这让他的电影在世界电影中独树一帜。文章通过运用传统美学工具对李安的电影进行分析,探析了李安电影意境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第53届法国戛纳影展将干5月10日开锣,共有23部影片角逐“最佳影片”金棕榈奖,其中亚洲导演就多达7位。华人作品包括杨德昌的《A One And ATwo》、姜文的《鬼子来了》、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李安的《卧虎藏龙》等。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次难得的巧合,三位各具鲜明特色的华人导演、拿出各自代表了自己电影生涯新高点的作品,先后上映。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冯小刚《一九四二》,和陆川《王的盛宴》,他们的作品都不乏诚意与专注,巧遇之下的相比较,如果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年轻的导演似乎想的比做的多,而年长的导演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1.
对李安电影哲学的理解方式之一,就是拿起《李安哲学》,再将其电影重温一遍。  相似文献   

12.
陈楚红 《青年记者》2017,(18):82-83
美国学者爱德华·索亚从法国哲学家福柯的“异形地质学”和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中汲取养分,形成了关于第三空间的确切概念.本文就空间与影视的关联,以李安及其电影作品为研究范本,分析第三空间中的“他者”创作,第三空间在电影中的存在范式及其承载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娜 《视听》2021,(1):103-104
导演李安在中西方双重文化背景下,凭借出色的影像语言架起了中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在温情、凝练的镜头下构建出一组组身份各异、温和向善、多元文化包容的魅力女性形象.电影是直观反映人类生存境遇、伦理道德、社会规则的艺术形式.在精神分析学看来,电影是人类自身行为的"反射镜".采用精神分析学透视李安电影中的女性意识,能够为李安电影...  相似文献   

14.
张宁 《新闻世界》2014,(6):255-256
博采东西方之所长的华裔导演李安,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商业上的造诣都已高出了大部分的国际导演。李安借以大众心理为第一考量,艺术和思想的结合使我国电影更加积极和完整的发展。而他拥有的个人特殊魅力和电影的独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光影风格。本文从色相和戒律两个方面,分析李安电影《色戒》的多样化特征,以及价值取向和权衡,追寻其票房大卖的内在原因,以及他的成就和影响,以不断完善目前的评判家和媒体人对于李安电影中的各类层次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在很多人印象中,严歌苓是一个台湾作家,因为她文章中人物处处透露出的温婉细致,也因为90年代之后一系列她的畅销作品都出自台湾出版社,有的更经电影改编后让大家熟知——如李安执导的《少女小渔》,李翰祥的《女房东》还有陈冲导演的第一部影片《天浴》,都出自她的小说。  相似文献   

16.
王琦 《声屏世界》2013,(3):72-72
继2006年荣膺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之后,在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华人导演李安凭借其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战胜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等好莱坞大牌导演,再度获得最佳导演奖。李安的获奖再次引发了人们关于国产电影商业价值及艺术价值的热议。  相似文献   

17.
<正>整理者言:在整理沈寂先生(1924.9—2016.5)的遗稿时,偶见一册褚色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沈老参与《色戒》拍摄的种种细节,弥足珍贵。经仔细整理,节选刊发于此。沈寂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与《色戒》小说作者张爱玲过从甚多。在电影《色戒》拍摄过程中,被李安导演邀为顾问。初识李安导演2006年7月6日上午,李安派陈风雷(上影厂老美工师之子)和李超华(香港感觉创作室电影有限公司《色戒》摄制组制片)来我家,口称  相似文献   

18.
李安凭借《断臂山》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颁奖前一天.李安曾惦记过“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小金人。因为那是华人导演.甚至全亚洲导演尚未打破的零的纪录。  相似文献   

19.
晁霞 《青年记者》2017,(26):67-68
1991年,李安电影处女作《推手》投入拍摄,放映之后赢得巨大反响,为李安斩获九项金马奖提名.此后李安连续导演的《喜宴》和《饮食男女》,同样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和票房.由于三部影片都围绕父亲展开,李安遂将其定义为“父亲三部曲”.“对我而言,直到拍了《饮食男女》我才了解,前三部电影其实是描述我父亲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20.
2013年2月,导演李安凭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次征服奥斯卡,又一次捧起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奖杯。画面中的李安,从容、淡定,但花白的头发却难掩岁月的痕迹。在荣誉的背后,李安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故事。两次高考落榜,意外步入舞台生涯;在纽约名校高分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