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每次做化学题,心里都一团糟,老是记不住方程式;物理对于我,也真是黑糊糊的屋里;语文成绩提不高,英语也不知道怎么学。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就不会做题。复习期间要学新内容,还要复习旧知识。中午一个多小时,我把一科作业做完,就再也没有时间了。每天晚上我必须开夜车,白天就常常梦见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和量表相结合的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所小学四年级与六年级学生施测,调查小学生课堂学业情绪和写作成绩间的关系。发现课堂学业情绪与写作成绩之间呈正线性相关;六年级学生的写作成绩更多地受到课堂学业情绪的影响;女生的写作成绩更多地受到课堂学业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认知-情境理论、溢出效应和控制-价值理论,对854名中小学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探究父母冲突对学业情绪的影响,以及学生感知父母冲突的中介作用.结果 表明:父母冲突显著负向预测学生的学业高兴情绪,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学业焦虑情绪.学生感知父母冲突在父母冲突与学业高兴之间起中介作用;学生感知父母冲突在父母冲突与学业焦虑之间...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29名高中生的课堂环境知觉、学业情绪与学业效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学业情绪在学校类型、性别上差异显著。(2)学业卷入与学业效能、积极学业情绪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学业情绪呈显著负相关;苛刻等级评定、评价焦点分别与学业效能、积极学业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学业情绪呈显著正相关。(3)学业效能在课堂环境知觉与学业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业情绪的控制——价值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业情绪的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焦虑的研究上,而忽视了学生其他的学业情绪。Pekrun 2002年提出了学业情绪的概念和主要的理论即控制-价值理论。通过了解学业情绪的概念和主要理论希望能对以后的研究者深入细致地研究学生的学业情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学业反馈提供学习活动和学习信息来了解学业、了解自我,因此反馈机制的回路将影响学习者思考和评估的过程。本研究以某校一名表现出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自我归属感缺失的学生为个案,运用参与行动法开展学业帮扶,配套学业反馈机制的建立。调查学生对学业反馈的态度、满意度和改善意愿,发现学业反馈机制存在反馈主题和内容单一、反馈功能认识不足、反馈满意度低等问题,基于发现提出改善学业反馈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产生焦虑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如果长时间无法正确释放压力,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如双重人格——一个人具有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特的并且互相分开的亚人格,这是一种癔症性的分离性心理障碍。本文利用贝克的认知治疗法让个案树立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压力,配合中医中的人体穴位的按压和饮食的调节等方式,使其释放身心压力,并用原创歌曲指导其进行积极自我暗示,从而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缓解焦虑,形成良好品德。  相似文献   

8.
学业情绪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后学习、考试等学习情境中所体验到的各种复杂多样的情绪,学业情绪通过认知和动机的中介机制影响学业成就,学业情绪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认知资源及自我监控,从而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对于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根据"控制-价值"理论模型,环境、认知评价、情绪、学习与学业成就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因果循环系统,其中认知评价"控制-价值"是一个关键的中介变量。学业情绪理论对"愉快教育"实践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学生正念注意觉知水平与焦虑情绪、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展开研究.研究中使用正念注意知觉量表(MAAS)及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C21),在对天津瑞景中学初高中学生施测后,收回有效问卷184份,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正念注意觉知水平与焦虑情绪存在极其显著相关,与学业排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学业自我效能感既可以直接预测学习适应,又可以通过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学习适应产生影响.自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政策实施以来,在校生中单招生比例不断扩大.为加强单招生学业情绪培养,促进单招生学习适应,对高职院校单招生学业情绪、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适应的关系进行探索,以期全面提高单招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573名中职生为对象,运用问卷调查了中职生学业情绪的现状与特点,结果发现:中职生积极学业情绪远远多于消极学业情绪,同时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不满足于自己的学业现状,怀有较重的愤怒、焦虑、羞愧等各种消极学业情绪;中职生学业情绪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独生子女中职生与非独生子女中职生间的学业情绪有显著差异;中职生的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受父母学历、特别是父亲学历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学业焦虑是学生在学业情境中较为常见的消极情绪状态。本文运用元分析方法探究中国中学生学业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学业焦虑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显著,学习成绩获取途径和学科类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主效应显著的研究发现支持学业情绪控制价值理论和认知动机理论的核心观点,同时提示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学业焦虑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负面影响,建议通过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指导家庭教育方式、改革成绩排名方式、建立同辈互助小组等举措帮助学生减少学业焦虑。学习成绩获取途径的调节效应显著,提示教育研究者在开展相关研究时,最好根据学生成绩单上报告的学习成绩进行科学计算;学科类型的调节效应显著,提示教育工作者在开展中学生学业焦虑干预时,应该重点关注英语和数学两门学科。  相似文献   

13.
学业情绪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它不仅会对学习者个人身心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本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为样本来源,运用知识图谱分析法,指明了国内学业情绪研究的发文量逐年上升但作者之间的合作还不是特别密切的现状,并根据关键词突现和时区图总结出了学业情绪研究的研究角度特异化、研究对象多元化、研究手段科学化的趋势,以期为我国学业情绪研究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向乖巧、懂事的沐沐最近不愿意来幼儿园,情绪有些反常。妈妈问及原因,沐沐说“我在幼儿园睡不着”。最近在幼儿园,沐沐也常会跑到老师这里,用祈求的语气和老师说“我中午睡不着,可以不睡吗?”而令老师奇怪的是,沐沐原来在园午睡基本是“秒”睡,躺下五分钟不到就能入睡,可近两周来沐沐午睡入睡时间明显延长,睡着后中途也常会醒来,醒来后就难以再入睡,有时还会因睡不着而独自着急。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学校归属感对高职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2136名在校高职生。结果显示:(1)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可显著正向预测其学习投入;(2)高职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分别和积极高唤醒情绪、积极低唤醒情绪、消极高唤醒情绪、消极低唤醒情绪在学校归属感与学习投入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建议通过增强学校归属感、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培养积极的学业情绪、消除消极的学业情绪等措施来提高高职生的学习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16.
17.
胡娟  王晖  詹鲁 《文教资料》2009,(16):124-126
咨询员根据时求助者临床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发现,由于求职者父母对其期望过重,求助者对高考也看得比较重,考试受挫后自责、自卑,缺乏自信.从而引起了考试焦虑情绪.咨询员与求助者通过心理测验和上级心理咨询员的指导,形成了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员成功地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并辅以放松训练,对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选取小学2~6年级学生共285人为被试,采用儿童数学焦虑量表(MASC)和小学数学元认知问卷(QPMAM)进行调查,将被试最近两次大型数学测验的平均分作为儿童数学学业成就的效标.探查儿童的数学焦虑,数学元认知和数学学业成就3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学焦虑和数学学业成就存在负向相关.(2)中等、高数学焦虑组儿童数学学业成就显著低于低数学焦虑组,中等、高数学焦虑组儿童数学元认知水平显著低于低数学焦虑组.(3)数学元认知在数学焦虑和数学学业成就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学术竞争与职业发展等多种压力源影响之下,博士生已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高风险群体.基于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博士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且针对性的学业支持体系建设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学术指导、经济资助以及职业规划等领域的学业支持能够有效缓解博士生的焦虑情绪,从而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基于博士生行动力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学业支持对博士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舒解效应,需建立在博士生自身积极行动的基础之上方能奏效.鉴于此,高校应建立常态化的学生心理健康检测系统,并为博士生提供全面的学业支持体系,以改善博士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0.
经过对学术语言符号裹嵌的话语规则的解构,普常化的“内卷”是指一种倦怠、无奈的学习心理以及由此而来的低水平徘徊的学习状态,并在大学生群体中得以广泛传播和使用。然而,其隐匿的问题逻辑是:群体合谋建构的话语是否真实反映大学生学业“内卷”的现实状态。基于现象检视,“内卷”利用技术媒介在大学生群体中实现了话语内涵的多次更迭,并在群体现实体悟的实在基础上,因应网络互动的高频延展(利益群体的广泛共鸣)、信息干扰的催化煽动(资本裹挟的焦虑贩卖)、期望落空的异化后果(艰难突围的固化效应),导致其湮没于“后舆情时代”滋生的“概念丛林”中,呈现“情绪的影响力超越事实”的泛化模态,并加剧焦虑情绪的泛滥。由此,复归理性的可能路向为:在高校树人上,强调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在个体慎独上,注重从“外源倒逼”走向“自我和解”;在舆论治理上,主张以“正和思维”取代“零和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