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真实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构建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人的生活性、社会性决定了德育要在生活体验中养成。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王建国副司长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开设2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针对长期以来德育内容的过于空泛以及远离生活的现状指出:“德育工作必需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要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  相似文献   

4.
杨锐琴 《宁夏教育》2007,(11):51-51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和技能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计生动有趣的可操作的内容,既可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数学技能。一、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强调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被约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经调查许多学生几乎没有将数学运用于生活的意识和经历,许多学生感觉数学枯燥乏味,对数学不感兴趣。《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去经历、体验、认识。我校特别开设了“生活中的数学”课,教师在本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知识结构,融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为此,我作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6.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  相似文献   

7.
范强 《四川教育》2004,(5):30-31
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乐园,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有体验的活动基地。然而,在不少的课堂上,由于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完美”,担心时间被耽搁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把学生的提问、思考、解答当作“例行公事”,教学成了演绎、完成教案的过程,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不多。没有体验的学习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即使仅从知识学习来看,效果也不理想。应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有的教师在出示问题时,尽可能地把问题分解得多、细、碎,以为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好…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生活原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现到数学的魅力。那么,在课堂中该如何密切生活与数学,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学得趣味盎然呢?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许多教学内容都建立了形象的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也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在教授一年级下册“百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时,我除了讲授课本上的例题之外,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加以练习。  相似文献   

10.
体验是指学生在实际生活情景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去实践,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变外部强化教育为内部激励教育。在数学课中,让学生多一些体验,能够主动自觉地通过“体验”和“内省”,来实现自主学习,并达到“自我实现”和“个性完善”,培养学生用心灵去体验事实的一种能力,并在体验中达到一种情感和理性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新颁布的《国家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孩子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3.
林文伟 《云南教育》2002,(13):21-2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的抽象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枯燥乏味,产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学习数学,这是新世纪课堂教学追求的理念之一。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设趣导入设计一节课的“导入”环节,其目的是激…  相似文献   

14.
刘金玉 《成才之路》2012,(8):12-I0007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以浅显的社会公德、生活常识为基本内容;以教育学生初步养成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为主要目的。儿童的品德与生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它突出地表现了其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马维平 《宁夏教育》2003,(10):24-25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要着力把握以下几方面:(1)“创设问题情境”要有挑战性和启发性;(2)要激活与新知识相关的原有知识;(3)问题的呈现要注重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案例前的思考]1.如何面对低年级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差异给教学带来的不便?  相似文献   

17.
徐芳梅 《宁夏教育》2003,(9):36-37,38
数学是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数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数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会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相似文献   

19.
叶显发 《湖北教育》2004,(18):45-46
为什么要“构建学习型校园”?其目的至少有两个。一是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另一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除了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之外,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宜昌市西陵区铁路坝小学构建学习型校园正是基于“培养师生健康自主发展,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升师生综合素质,提升办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数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会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一、联系生活,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但它们与生活实际都有密切联系,要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必须联系生活,使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到数学是有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