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度报道,起源于西方新闻界,是西方新闻传媒竞争的产物。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是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报道新闻事态,相对于动态性报道而言,是对事件、事态做深层次的剖析。  相似文献   

2.
新闻深度报道,海内外学者,对它作了多方界定。西方学者的阐释,除了“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说明明日之意义”,之外,还有“深度报道是一种对表面报道的扩展”、“深度报道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报道”(转引自台湾钱震《新闻论》)。仔细研究一下我国近十多年的各种深度报道,它已超过了西方界定的内涵,我国《新闻学辞典》诠释为“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在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由此可知,它不仅是“核对昨日之背景,说明明日之意义”,还将新闻五要素拓展…  相似文献   

3.
薛亚红 《新闻传播》2010,(9):50-50,52
电视深度报道是通过电视声像画面对新闻事实进行的广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立体式、全景化深度解构。对新闻事实及时拿面的深度报道有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事实背后的深层内涵。本文结合定性分析与举例佐证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搞好电视深度报道需要注重的文本结构特征,认为只有注重点的切入、面的拓展以及记录事态发展过程、全景理清文本结构,才能使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影响力更强.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挖掘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是凭借画面和声音,形象地对重大的新闻事件、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做有背景介绍、有分析解释、有归纳预测的新闻报道形式。西方新闻学概括深度报道是“以今日事态核对昨日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5.
深度报道作为新闻学的专用词彚是西方新闻传播媒介竞争的产物。面对电子传播媒介“快”的优势,报界提出以报道的“深度”来抗衡,即不仅报道事态发展的最新动向,而且要报道、分析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深度报道一度也成了报界新闻的优势。在竞争激烈的西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 深度报道这个概念起源于西方新闻学。它的雏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解释性新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报纸面临着广播电视的巨大挑战,在原有的解释性新闻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从而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深度报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深度报道渐渐不再是报业的专利。在西方新闻界,“ENG的声画同步,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有丰富新闻工作经验的资深记者担任新闻主持人。他们在屏幕上对新闻事态的分析、解释预测,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68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杂志型新闻节目《60分钟》就是一档典型的深度报道类栏目。《60分钟》的成功,掀开了西方电视新闻界进行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7.
吴冬艳 《记者摇篮》2007,(4):54-54,69
“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是深度报道的总体特点。相对于客观性报道而言的,深度报道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思考和判断,不仅追求报道的真实,更追求报道的深刻。经济新闻报道历来是新闻报道工作的一个重点。因而,在各类深度报道中,经济新闻深度报道尤为抢眼。  相似文献   

8.
邓涛 《新闻三昧》2005,(5):24-25
深度报道一词(in depth report),是从西方引进的。它在西方称为“解释性报道”,被认为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一天比一天流行的报道趋向”。美英又叫“大标题后的报道”,在法国名日“大报道”。有西方学将深度报道的特征概括为:“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首先,不忽略事件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任何细节。新闻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发展趋势等方面深入分析事实的意义的报道方法。深度报道应对新闻事态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还原和再现。既要关注那些对新闻当事者有正面积极影响的事件细节,也不回避那些对当事人有负面影响,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细节...  相似文献   

10.
余坪 《新闻界》2001,(3):60-61
报业兴旺,异彩纷呈。一种既独立于文字新闻之外,又强调图文并重的报道形式──报道摄影,越来越引起世人关注。它用生动的形象、思辩的色彩、立体的真实感和新颖的手法剖析和解释社会,并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之意义",成为超越地域、时空、文化背景甚至语言文字限制的形象深度报道,成为报纸的"看点"。一、报道摄影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与文字深度报道几乎同时出现的报道摄影,绝非仅仅是新闻传播中的一种独立的体裁,而是与文字深度报道并列,同属深度报道范畴的一种报道形式。从一开始它就遵从了形象记录加文字补…  相似文献   

11.
关于深度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的出现,是对新闻体的新突破。深度报道要求用广阔的视野和深层次的思考去驾驭现实生活的重大题材,溯其根源,求其真相,判其出路。具体讲,它既要有深度——对报道对象作广泛跟踪,摄取材料,深入新闻事实内核剖析,揭示新闻的本质;又要有广度——大跨度、大范围地反映事物,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透彻而翔实地报道新闻事物的意义、趋向,做到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12.
中国深度报道百年发展轨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有新闻学者认为,深度报道是继党派新闻、客观新闻后“新闻写作的第三次革命”。很多中国学者对深度报道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有人认为深度报道的概念出自西方,中国的深度报道是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深度报道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自主创新独立发展起来的。但笔者认为,从19世纪60-70年代王韬、郑观应等中国最早的本土报人独立办报开始,  相似文献   

13.
王德生 《青年记者》2012,(20):121-122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新闻界流行的报道样式,指系统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报道方式.深度报道源于西方,是报纸和新闻杂志为应对广播、电视的冲击而推出的.  相似文献   

14.
董媛媛 《新闻大学》2008,(1):106-111
深度报道在中国和西方起源的两大权威认定是否真的无懈可击?深度报道操作模式究竟何时开始出现?笔者经过考查论证提出新的观点,至少把深度报道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百余年,比西方深度报道出现的时间早二、三十年。进而,笔者梳理了深度报道的历史发展和新闻实践,对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向做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何为连续报道?笔者以为,是在纷繁复杂相互交织的新闻事件中,选择一条简单明快的主线,从现象到原因,抽丝剥茧,最终形成相对独立的章回体形式,达到时间长度与内容深度的结合,表现出对新闻事件、事态的纵横开拓延伸,能在内容、思想层次上逐篇递进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电视新闻报道的新思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报道形式,在20世纪40年代诞生于西方,其特征被学者概括为“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据《新闻学大辞典》解释: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新闻具有传播知识和培育人才的作用,有着明显的知识性、教育性和导向性。因此,教育类新闻必须有恰当的报道方式,以达到教育新闻的特殊目的。深度报道"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以明明日之意向",这种特殊的新闻报道形式,非常适合于教育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8.
陈蓓 《青年记者》2009,(24):67-67
深度报道,提升着媒体的品牌效应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是对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进一步深入报道的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在“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19.
深度报道形成于本世纪初。在英国和美国,深度报道被称为"大标题后报道",法国则称之为"大报道"。如今,深度报道已成为了西方报刊的"报坛霸主"。在中国,深度报道在经历了80年代的"辉煌"之后,也渐渐在新闻界扎下了根,并随着媒体的激烈竞争日渐"枝繁叶茂"。可以说,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氛围之下的深度报道,虽然是西方的舶来品,但在中国新闻改革的浪潮中极具生命力,它不但没有昙花一现,反而活得很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深度报道?《新闻学简明词典》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是新闻五个‘W’和一个‘H’的进一步深入的报道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要在‘Why’和‘How’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