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高校积极推进"双创"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创新创业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环节,针对西藏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心理资本具有积极影响,创业心理资本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在自治区高校现有工作实践基础上,今后可通过三方面措施进一步推动双创发展:及时转变观念,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采取积极行动,开展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有效干预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后危机时代浪潮下,创业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创业和创业教育的需求愈发旺盛,大学生创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大学生也必须认清背后隐藏的诸多风险,加之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了大学生创业率低和创业成功率低的现状。高校应借助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推行"互联网+教育"理念,深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高校联动机制,改善政策环境,牢固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提升导师教学能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高校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就要从创业的层面对大学生开展创业引领,引领大学生对创业基本规律、创业过程、创业方法和创业原则的创业认知,引领大学生创业性格特质、行为特质、年龄特质和能力特质研究,引领大学创业领域选择,引领大学生对创业政策与法律学习与运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就业问题日益严峻以及中央政府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层面上的发展战略,大学生创业俨然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另一选择。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情况,进而从创业教育、资金支持、创业设施方面给出具体的支持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高校大学生具有丰富知识储备和卓越创造力,其创新创业既可以满足国家发展需求,也能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但总体来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功率比较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自我以及国家政策认知不够,大学生自身缺乏相应的素质和能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能满足需求,缺乏系统有效的支持体系等。通过提高大学生认知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构建UEG三位一体全方位系统支持体系,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才能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校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要求。公益创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平台,探索构建"理论教育-立项运营-竞赛评比-入园孵化"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校承担着培养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重任,急需动员大学生投入创新创业浪潮中,以实现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形式多样、效果良好,但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也存在顶层设计不足、有效程度偏低、理念认同缺乏等情况.为了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高校可充分发挥社会动员的激励、协同、参与功能,动员校内外一切力量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从而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顶层设计的完善、有效程度的提升、理念认同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需要,更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转型升级的需要。本文构建了"一二三四五"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天津商业大学不断深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探索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完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发挥实习实训、创业实践在创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建设"四位一体"的大学生众创空间,培养以企业家或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主体、服务于现代商业的高素质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了中速稳定增长的新常态。为了解决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国家大力鼓励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受到多种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不足,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偏低,使得创新创业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在经济新常态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必须着力解决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难题,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转型和高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重要性,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现状,从而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路径,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发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今时代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形势谈起,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指出了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要遵循"大学生自主,政府支持、高校引导"的方针来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为大学生打造新的就业平台。  相似文献   

12.
推进创新创业是我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构建"立体式、链条式、递升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以期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努力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3.
创业作为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和"滚雪球"式带动就业的新理念,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相关利益群体关注的热点问题。了解大学生"创业价值何在"以及"如何创业"等问题,对于更好地理解大学生创业理念和实现大学生创业有着重要意义。理工科大学生因为其专业化与技能的稀缺性等因素,其创业理念应该是创新创业、知识创业和技术创业。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创业的现实困境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需求、加快技术创新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大学生创业面临着"三个矛盾"和"三个障碍"。鼓励大学生创业,就需要政府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风险投资和构建创业援助体系,不断优化创业环境,从而促进大学生创业。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天津商业大学不断深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探索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完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发挥实习实训、创业实践在创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建设"四位一体"的大学生众创空间,培养以企业家或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主体、服务于现代商业的高素质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6.
《嘉应学院学报》2016,(1):74-79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创新创业迎来了新的契机,尤其是各大高校的学生更是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鼓励。通过对目前我国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的构想,旨在为各高校创建综合实践基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认识不足、项目不足、经费不足的问题,济南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做出了大胆的教学尝试,提出以工程训练中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以"兴趣培养,自主研发,创业孵化"为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开设以实例为主的创新创业选修课,举办创业者讲座,开展包括趣味竞赛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活动,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知,搭建"兴趣培养"平台;指导大学生自主研发项目的设计与制作,丰富项目资源,加大制作室开放力度,搭建"自主研发"平台;借助工程训练中心的对外研发项目,让大学生参与方案制定、市场调查、生产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搭建"创业孵化"平台。三个平台,三个层次,相互促进,形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特色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创新时代呼唤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为此,本文分析探讨了创业教育的内涵、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早由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随着国家对创业行为的支持和推动,大学生创业也掀起了新的高潮,除了自身的能力、素质等因素外,外部创业环境也对大学生创业有着较深的影响。分析大学生创业环境,整合优化创业资源是高校老师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主管理部门面向本科生立项的项目,也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目的是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为创建创新型国家储备人才。介绍了当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现实意义及必要性、"国家级—省级—校级"三层次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提出了实施路径、激励政策和科学化管理等措施,并采取建立创业孵化基地、项目驱动、开放实验室等形式,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