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选择了一种合理的学习模式——混合学习,来尝试应用在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中.这种学习模式能有效解决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出现的大部分弊端,发挥教学最优效果,并从理论和案例设计的实际应用两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阶段:选择课题、确定课题、设计方案、研究课题、结题答辩、评价反思。详细分析了各阶段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并对各阶段中教师的角色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进行了具体阐述。希望能对进一步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划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作为学习对象.主要目的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二是作为学习工具;三是作为教学工具。笔者在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第一种模式进行了实践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很多学校都在推行合作学习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但如何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来,却似乎显得有些矛盾.就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整合展开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正努力探求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有机整合,力求为学生的学习构建多媒体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已有课程的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应用于教育。"整合"是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重新构建的过程,不仅意味着在已有课程的学习中应用,还会使人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发生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介绍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具体讲解了它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7.
目前已有的几种“整合”模式分类方法,或是以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使用形式为分类标准,或是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阶段为分类依据。我们认为.首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总体定位.将“整合”模式分为“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和“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与学习工具“两大类别;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教学理念为主要分类依据.辅之以信息技术使用形式的判别标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整合”的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8.
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介绍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具体讲解了它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9.
该文围绕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问题 ,从生态观的视角提出了整合性学习模型。把学习环境分为两大侧面 :学习社群和信息资源。技术作为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互动的中介工具 ,主要发挥四种功能 :学习监控工具、媒体、信息处理工具和社群互动工具。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各种信息技术在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等不同类型的学习模式中的整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丽 《成才之路》2011,(11):64-6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能使语文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3)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教师研修项目”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模式已是现代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点。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根本逻辑是教育的逻辑-学习者学习心理的规律、学科知识发展的规律、教学法的规律,仅从技术维度出发的整合探索无法成为实践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的定位,一般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为3种基本课程模式:以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Learn about IT)的学科本位型课程整合模式,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Learn from IT)的学科辅助型课程整合模式和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Learn with IT)的学科研究型课程模式。通过文献调研,笔者发现这3种模式的发展并不平衡。第二种模式相当盛行,可谓占据了课程整合的"半壁江山",是当前课程整合的主流模式;而作为深层次整合的第三  相似文献   

14.
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加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力度,强调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从学习理论、整合目标和内涵入手,分析了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官照欢 《教育导刊》2003,(12):26-27,34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变革。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造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最有效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  相似文献   

16.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5个方面得到提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师必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个行业中,那么,在教育行业探究的方向和研究重点是领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认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以及采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策略. 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中提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或指将信息技术融入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在全国普遍开展,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疑惑,发现了不少问题。本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位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上(即在各学段的课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只是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以整合的方式应用信息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以整合的理念为核心和线索、整合的目的为导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对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其宗旨是要培养学生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以下笔就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谈两点想法。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语文教学的实践,谈谈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几点体会。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什么要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些问题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尝试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一、概述为了说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首先应该界定什么是信息技术。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水平和整合的内容。1.对信息技术的两种不同认识对信息技术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概述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对信息机器及其应用软件的操作和应用,认为信息技术是对信息机器及其应用软件的操作技术。这种理解认为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学习信息机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