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层面的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资源工作的新热点.同时,网络技术与数字视频技术的成熟使微课资源的建设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从而引领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文章介绍了微课的概念,以佛山市为典型案例,阐述了区域微课建设与应用的现状,并深入剖析了在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微课对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启示,以期为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下、效益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的重要"瓶颈"之一。笔者在调研与总结我国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资源应用效率低下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在新的发展时期建设"微课"资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文论述了"微课"的概念、组成、特点及分类,并结合佛山市"微课"资源库建设实践,总结了区域"微课"资源库开发步骤及途径,展望了"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的新生产物,作为教育资源的一个新趋势,微课以特有的优势和特点吸引了教育界关注的目光。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资源,是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新兴产物,应时代而生、应教育而长,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无疑将推动教育现代化赶上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4.
对新型教育资源——微课进行了相关内容的介绍,指出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为例对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并对微课的应用探索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利用先进的科技更有效地满足学生是每位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微课成为热点话题,作为高中物理教师,作者开始了在物理教学中探索应用"微课"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揭示了中小学微课制作与应用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并得出了教师对微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其教学理念依然没有更新和转变;微课的开发途径越来越多样化,设计过程越来越精细化;微课的应用面越来越广,但微课质量与平台功能仍存在一定的问题3个主要结论,以期为中小学微课的建设与应用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微课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和重点建设内容。本文对中小学教师在微课建设中普遍关注的概念认识、特点、类型、评审标准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对于促进国内区域微课建设应用的持续发展、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应用与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其内容的碎片化和传播途径的移动化满足现代人们对学习方式的新要求,并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可能。文章以中国微课网为例,分析了微课建设的现状,并对微课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下的应用进行思考,并给出微课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微课的出现与不断发展,给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了新的途径。文章通过对微课特点的分析,列举出了微课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优势,并提出了微课在应用中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网络"微课"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一种开放的教育资源而逐步被人们所关注。作为一种开放教育资源,不仅是一种获取"鱼"的平台,更是一种展示"渔"技巧的平台,特别是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成长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为此,本文论述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即利用"微课"网络平台和校内"微课"平台在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对青年教师成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微课的出现与不断发展,给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了新的途径。文章通过对微课特点的分析,列举出了微课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优势,并提出了微课在应用中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微课建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课教学是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多样化的热点,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机遇。通过对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和微课教学进行调研,从微课资源的选题、结构设计、制作和评价四个方面对我国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在高校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分类方法、微课资源制作的结构设计、制作方法和微课资源的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24):24-25
微课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其内容简短精细,视频文件所占容量小,播放时间只有几分钟,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建立更高效的语文课堂,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为加强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设计微课时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以确保微课资源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本文对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教育信息资源的根本用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然而,虽然我国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花费大、耗时久,其囊括的教育资源种类多、数量大,但却缺乏实用性,这是当前远程教育普遍存在的缺憾。"微课"正是解决这一缺憾的新型资源形式,如何立足于微课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现状,对微课的教学资源开发进行相关研究,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技术》2013,(4):16-19
2010年,佛山市教育局率先启动了第一届全市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各级学校和广大教师对这种全新资源建设模式和应用方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并积极参与了此项活动。2012年9月26日《中国教育报》以“佛山市的微课——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更加简约高效”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教育部也相继于2012年9月和11月先后启动了首届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微课作品征集及微课教学大赛。佛山作为全国微课建设的发源地和实践基地,为全国微课建设与应用积累了许多经验。为此,本刊刊发佛山的微课专题,为新形势下的教育资源建设和教育技术的热点应用“颠倒课堂”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微课作为新型教育资源和教学模式,在各阶段的学科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们利用微课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兴趣,旨在构建有效课堂。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教学实践经验来说,将微课应用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可以起到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微课构建教学情境,促进高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本研究也将分析微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路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微课作为新兴教学媒体和新型的教育资源,其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将微课合理地运用在小学中年段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自主思考;可以剖析教学重难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通过优质化微课教育资源,还可以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推动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共同提升.因此,有必要对微课的教学应用类...  相似文献   

18.
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中国微课大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等微课大赛的参赛、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微课资源建设的"量"与"质"、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的制作技术与内容呈现形式、微课的传播途径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较为详尽地梳理、探析我国微课资源的建设现状,并研究提出优化微课建设的一些策略,以期为我国微课资源建设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猛进,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对数字教学资源共享的研究也日渐深入,为音乐教育领域内的数字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成果。何克抗教授在其文章《把脉中国教育资源建设》中,从网络资源建设、共享的角度,提出利用城域教育网整合一个区域性教学资源,为该区域建立一个量大、质优的教学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刘成新等在其文章《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差异研究--以山东省“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为例》中提出,以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区域差异性,分析区域教育资源建设存有的各种问题,提出有效组织、协调区域优质的教学资源均衡发展,是深化区域教学资源应用的重要途径。胡小勇在其文章《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区域性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理论框架与个案研究》中,以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失衡现象,采用“现状分析,理论建构,区域检验,反馈完善”等技术路线探讨区域资源共享途径与方法。庄秀丽等通过设计实现“资源服务UDDI中心”,建设一套集成各类不同平台、不同操作系统去实现区域异构资源库访问操作平台(《基于Web Service异构教育资源库数据共享方案的研究与实践》)。刘蔚函提出,对建设早、非标准化区域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共享,必须建设一个标准化区域教育资源协作平台模式(《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是近年来在线教育领域出现的新型课程模式,它让学习者自己掌握学习主动权,自主探究,真正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微课资源,作为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上的一种新形式,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和研究。针对当前微课资源网站仍侧重于视频的点播和资料的下载,缺乏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缺陷,提出微课网站的建设应吸收先进的MOOC课程建设理念,并从网站的功能设计和技术架构等方面探讨面向MOOC的微课资源网站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