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文林 《山东教育》2005,(14):27-28
“生活,我的姐妹!”帕斯捷尔纳克的这句名言深刻而形象地揭示了诗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位诗人,只有当他屹立于生活的大地之上,并虔诚地听命于生活的指令而吟唱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不死的安泰。因为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对于诗歌,何其芳早就指出:“生活,只有生活,才是诗歌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部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源泉,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给教师的建议》下册第65页)这就启示我们:儿童有诗人的天性,当然具备形象思维的优势,正如别林斯基的名言,“诗歌是寓于形象的思维”。但这种优势可能并不外露,而写作观察才是打开创作——形象思维源泉的途径。那么,我们的儿童在写作中是否具有形象思维的优势?结合近两年的初一写作教学,我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小青蛙在草丛里跳,小草穿上黄衣服了……一切是那样地有趣,那样地好玩。有人说:"没有生活,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所以,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他们才会有所发现;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才可以激发他们创造的灵感。虽然"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但是只有"打开创作的源泉",才"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一、精雕细刻:突出一个"趣"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谁都知道,谁都有感受,但往往是知道却很难找到。发生  相似文献   

4.
生活即艺术,艺术是提炼了的生活,生活是任何艺术的源泉,诗歌艺术也不例外。赵师秀的《约客》就在日常最为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诗意的典范,也是日常生活中创造审美世界的代表。诗歌艺术创作的元素非常广阔,不只是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英雄事迹和人文古迹。日常生活才是诗歌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元素。《约客》以雨夜朋友失约的生活小事为题材,创作出了这首意蕴深厚、审美情趣高远的传世佳作,这给后世诗歌创作审美追求、创作元素多元化开辟了途径。诗歌创作需要诗人热爱生活、拥抱现实,有一颗敏感恬淡的内心世界,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创造出诗性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根植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别林斯基我印象中的杜甫从来就没有年轻过,要说有例外,恐怕只有《望岳》吧。一位语文教师如是说。《春望》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望岳》之后的。在《望岳》诗的教学前,我没有布置学生任何预习。诗歌赏析完毕后,我让学生评价一下诗人的形象。有学生说:我觉得他是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有着一览众山小的远大抱  相似文献   

6.
小青蛙在草丛里跳,小草穿上黄衣服了……一切是那样地有趣,那样地好玩。有人说:“没有生活,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所以,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他们才会有所发现;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才可以激发他们创造的灵感。虽然“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但是只有“打开创作的源泉”,才“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一、精雕细刻...  相似文献   

7.
马振宝 《文教资料》2012,(14):23-24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有《再别康桥》等许多名篇传世。可是在二十岁之前,他却与诗歌无缘,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位女性与他的美丽动人的爱情,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创作灵感,成就了徐志摩这一伟大的诗人。境由心造,诗为情生,像许多抒情诗人一样,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创作情诗的根源。本文分析三位不平凡的女性对徐志摩诗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绝响李白     
唐名贤李白,是我一生最崇拜的诗人.以前读他的诗歌,都为他飘逸的仙气所折服.我甚至想写篇<李白不是人>的文章来表达一下我对他的崇敬之情.纵观古今,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我看"不是人"的称呼也只有在名贤李白身上才能成为褒义,成为绝唱.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僭越享用,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和他争.  相似文献   

9.
学生作文常有"假、大、空"的现象,缺乏鲜明个性。课改新理念十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个性化作文冲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给学生带来一块自由畅想的空间,一方倾吐真情、放飞个性的空间。一、生活和阅读——发掘源泉1.叶圣陶先生说:"应该去寻找他的源泉(指作文)。有了源才会不停地注入真实的水,这源头就是生活"  相似文献   

10.
很早就知道余西了,但是窥探他的博客并见到他本人却是最近的事情。我没有想到,能写出精致而散发着神性光芒诗歌的诗人,竟然是这样羞涩,真诚,质朴,而全然没有他诗歌里所具有的那种华丽。余西无疑是中国“80一代”知识分子写作的最优秀的诗人之一,我相信他的诗歌散发出的光芒将会持续很久。而RUTINO是我最近认识的朋友。一个刚踏入大学三年级的化学系学生,竟然能写出如此优秀的诗歌,让我感叹。他用清淡的语气和不近人间烟火的想象,构筑出来的却是具有电影质感的画面和高贵的艺术气质。这是一种独特的品格,在中国“80一代”的诗人中绝无仅有!他那么年轻,值得我们对他有更多的期待。——肖水  相似文献   

11.
宗教话语在19世纪美国人文主义诗人朗费罗的诗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主要体现在对"善"的书写、"爱"的传播以及对"死亡与永生"所拥有的旷达胸怀。只有对宗教的眷恋,诗人才会具有浓厚的宗教情结。朗费罗在诗歌中常用宗教般的语言、比喻、象征,一般不具备宗教情怀的读者很难发现诗人作品里隐匿的神学。朗费罗以宗教启示论与情感对抗美国建国初期艺术上的功利主义、生活上的实用主义,同时呼唤对信仰的敬畏与生命的欢喜,从而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文学成就。人文思想中的宗教话语与朗费罗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家族的宗教信仰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2.
神话作为上古时期的人类思维,反映了人类童年的美好愿望且经久不息地影响着一代代的诗人、文学家,构成了灿烂的人类文明。诗人作为人类故事的叙说者,更是对神话时期充满了向往。当他们逃避现代生活的丑陋时,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回归到神话时代。沈宝基作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象征派诗人,选择了神话因子作为其诗歌素材,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并且,当我们对他的诗歌从一个纵向作比较时,居然发现:他的一切佳作、自己满意的作品,都是对神话传说的改造,并加以充分想象力构造的诗人主观的神话世界。而诗人也随神话故事穿越亘古的时空开始幻化成神话的主人公——诗人的另一个“我”。他是那么执着为诗,没有什么名利的企图,而只是把诗歌当作生命的一部分,一种尝试,也许,这才是真正的诗人。  相似文献   

13.
古诗鉴赏教学为什么要倡导体验式教学法?这是由二者之间的先天联系决定的。从基本特点看: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内在特点是抒发感情。这就是"诗言志"的主张。这里所说的"志"就是"情"或"情意"。因此,鉴赏诗歌,首先要体会诗人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而体验指的就是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是人们通过观察、实践感知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强调体验,重视的是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任何教学法只有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内部诱因,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诗人臧棣曾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他说,当他思考自己与诗歌的关系时,他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我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想给诗歌发明一个风箱。"他梦想着,拉动风箱的把手,给诗歌的"空"带去一股强劲而清新的现实之风。这些年,他的这种意识越来越强烈。他的这一诗学理想,带有很强烈的哲学思维,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道德经》第五章中所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认为天地  相似文献   

15.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语言简洁质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饱含着民众的智慧.弗罗斯特一生大都生活在新英格兰,过着"半个农民,半个教师,半个诗人"的平凡生活.自然.诗人时新英格兰农村的山水河川都非常地熟悉和热爱,对新英格兰的方言也是耳熟能详.他非常注重诗歌的音乐效果.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意义之音"这一独特的诗歌美学主张.  相似文献   

16.
清代诗人赵翼非常强调创新,他的创新观念主要来源于他的文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历史学家,赵翼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来审视诗歌创作,他认为只有大胆创新,诗歌才会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绝响李白     
<正>唐名贤李白,是我一生最崇拜的诗人。以前读他的诗歌,都为他飘逸高蹈的仙气所折服。我甚至想写篇《李白不是人》的文章来表达一下我对他的崇敬之情。纵观古今,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我看"不是人"的称呼也只有在名贤李白身上才能成为褒义,成为绝唱。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僭越享用,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和他争。王侯将相曾经风光,琼楼华宇几度秋凉,那些奢华不可一世而可笑的五陵豪杰墓啊,最后都锄作了万顷耕田,那些曾经梦想升入天堂的  相似文献   

18.
刘国元 《考试周刊》2014,(35):47-4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教学生活化,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与生活的充分联系。小学作文教学更应与生活紧密联系,将学生的视角引导到生活中,使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学生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写作文时才会有素材,作文才会不空洞,表达的情感才会更丰富、真实。生活是小学生写作素材的源泉,作文教学的生活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作者就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这一问题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诗歌与哲学之争古已有之。追求真知的哲人以为只有哲学才可以将人类带入高层次、高品位的生活,真正善的生活,诗歌只会带来负面影响。然而,诗人们则对此进行了激烈的反驳。正是由于这由来已久的争论,让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回到古典哲学中,重新审视柏拉图笔下的诗与哲学之争。诗与哲学之争的实质是精英与人民大众之争,也是理性与欲望之争。  相似文献   

20.
诗歌与哲学之争古已有之。追求真知的哲人以为只有哲学才可以将人类带入高层次、高品位的生活,真正善的生活,诗歌只会带来负面影响。然而,诗人们则对此进行了激烈的反驳。正是由于这由来已久的争论,让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回到古典哲学中,重新审视柏拉图笔下的诗与哲学之争。诗与哲学之争的实质是精英与人民大众之争,也是理性与欲望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