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为了测定乙醇分子的结构简式是CH4-O-CH3还是CH3CH2OH,实验室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乙醇与钠反应(ΔH〈0)生成氢气的体积,并据此计算乙醇分子中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氢原子的数目。试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 ,我们发现对于一些有机反应 ,学生可以按照某些规律正确写出主要产物。如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一般可用马尔柯夫尼可夫规律判断 ;卤代烃的脱卤化烃及醇分子内的脱水反应 ,也可按查依采夫规律判断。但这两规律也存在着不足 :用马尔柯夫尼可夫规律无法判断双键碳原子上含氢原子数相同的不对称烯烃与极性试剂加成的主要产物 ;查依采夫规律对一些 β碳上含氢原子数相同的特殊仲、叔卤代烃及仲、叔醇发生消除反应无法判断主要产物。如 :CH3 CH CH CH2 CH3  HBr  ?CH3 CH2 CHClCH2 CH2 CH3KOH-C2 H5OHΔ ?CH3 C…  相似文献   

3.
在400K温度下,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以Ni(CH3COO)2.4H2O,Sb和Se为原料按化学反应剂量比混合,乙醇胺为溶剂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硫属化合物[HO(CH2)2NH3]{N[i OH(CH2)2NH2]3}[SbSe4].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此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该化合物包含四面体形状的[SbSe4]3-阴离子,过渡金属配合物阳离子[Co(eta)2]2+及质子化的[etaH]+阳离子,这三种类型的结构单元通过氢键连接形成一个三维的空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b3lyp/6—311g(d,p)水平上运用经Wigner校正的Eyring过渡态理论和统计热力学方法,对CCI,与CHaMH(M=O,S)中C—H键、M—H键插入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性质及其拓扑积分性质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250~850K的温度范围内,更有利于CCl2插入甲醇O-H键生成产物P1[CH3OCHCl2]的反应I(1)的发生.而在850-2200K的温度范围内,反应I(1)及I(2)[插入C—H键,生成P3:Cl2HCCH2OH]没有明显的选择优势;CCl2插入甲硫醇O-H[反应II(1)]及C—H[反应II(2)]的适宜温度为400-1600K,低温下有利于生成CH3SCHCl2,而在高温下,反应II(1)及II(2)的选择性优势也不明显。最后,讨论了被插入C—H键、O—H键及S—H键中H原子的能量变化.  相似文献   

5.
在连续多步反应的计算中,如果依据反应的过程采用逐步分析,逐步计算,过程较繁琐。这里我们以例题为例介绍一种巧解涉及多步反应的计算的方法———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不仅可以用来判断和计算产物,还可以用来讨论所加试剂的量的范围。例一:在1L0.1mol.L-的AlCl3溶液中加入2mol.L-的NaOH溶液,当产生3.9克沉淀时,求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分析,第一步反应:AlCL3 3NaOH=Al(OH)3↓ 3NaCl(1)第二步反应:Al(OH)3 NaOH=NaAlO2 2H2O设:第二步反应消耗的Al(OH)3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有xAl(OH)3 xNaOH=xNaAlO2 2xH2O(2)(1) (2)得(3):AlCL3 (3 x)NaOH=(1-x)Al(OH)3↓ xNaAlO2 3NaCl 2xH2O(3),我们可以根据(3)式进行分析、判断和计算。0≤x≤1。当x=0时:即只生成Al(OH)3无NaAlO2生成。当x=1时:即有NaAlO2生成。当0  相似文献   

6.
以4-OH-PhCH2COOH为原料,用NaBH_4/(CH3)2S04/B(OCH_3)_3还原体系制备4-OH-Ph(CH_2)_2OH,因B(OCH_3)_3的引入对羟基起到很好的原位保护作用,有利于收率的大幅提高。本研究考察了原料配比、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单因素条件对目标产物收率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n(NaBH_4):n(B(OCH_3)_3):n(4-OH-PhCH_2COOH)=1.8:1.5:1,THF为溶剂,滴加时间为50min,30℃搅拌反应3.5h,收率可达96%以上,纯度99.5%。  相似文献   

7.
在MP2/aug-cc-pVTZ水平上用从头算法研究了卡宾化合物XC:CH2F(X=CH3,NH2,OH)单重态的异头效应.计算表明,在所有情况下,顺式构象都比反式构象更稳定.卡宾孤电子对与C2-F反键轨道之间负的超共扼效应(lp(C:)→σ*(C2-F))稳定了C2-F键相对于卡宾孤对的反式构象.在XC:CH2F单重态中,由于异头效应σ*(C2-F)与C1-C2和C2-F键长线性相关的很好.  相似文献   

8.
现行教材对乙醛和Cu(OH)2的反应,并未给出乙醛具体的质量分数和该反应的加热条件。为了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文中对其进行了实验探究。我们认为,该反应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并控制温度在85℃~90℃范围内,乙醛的质量分数为3%时,反应可达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实验3—1]是制备Fe(OH)2并观察其在空气中变化的实验。该实验成功率低,实验时往往得不到白色絮状的Fe(OH)2沉淀,而是灰绿色的沉淀(Fe(OH)2和Fe(OH)3的混合物)。许多学生因看不到Fe(OH)2的“真面目”而遗憾。下面简单地讨论一下影响Fe(OH)2白色絮状沉淀的因素以及成功制备Fe(OH)2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由于反应现象不明显、反应速率缓慢的原因,使得CH4与Cl2反应这个实验成为中学化学教师探究改进的焦点。近期,本人再次对该实验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收获,现仅借贵刊一隅,展示给同行共享。  相似文献   

11.
卤代烃已经成为了分子反应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量子化学理论工作能正确解释实验现象,全面透彻的理解卤代烃的光解动力学机制。在CASPT2水平上对卤代甲烷阳离子(CH3F^+、CH3F^+、CH2ClF^+、CH2F2^+、CH2Cl2^+、CHClF2^+和CF2Cl2^+)电子态的精确计算,对于实验上存在分歧的或不能指认的电子态进行了指认。  相似文献   

12.
由于 NO、Fe( OH) 2 极易被空气氧化 ,因此在做Cu与 HNO3反应生成 NO及制备 Fe( OH) 2 的实验时 ,只有在无氧环境下才能成功。利用注射器创造无氧条件 ,进行如下实验 ,效果很好。一、Fe( OH) 2 的制备1.装置 (如图 1)图 12 .实验过程及现象图 2( 1)在 10 0 m L注射器中放入两片铁片 (约 2克 ) ,抽入约 2 m L煮沸过的水。如图 2直立注射器 ,将活塞推到底部 ,赶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2 )将乳胶管插入煮沸过的6mol/ L 的稀硫酸中 ,抽入约10 m L稀硫酸 (硫酸稍不足 )。此时Fe与 H2 SO4 反应放出 H2 。注射器稍向上倾斜 ,放出一部分 H2…  相似文献   

13.
Fe(OH)2制备向来是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如果直接向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制备,上课演示时成功率较低,学生基本上看不到白色沉淀,而只能看到灰绿色的絮状物质,令学生对Fe(OH)2的颜色心存疑惑。  相似文献   

14.
将氰基乙酸乙酯、二硫化碳、硫酸二甲酯在乙醇钠作用下反应制备中间体2-氰基-3,3-二甲硫基丙烯酸乙酯(1),中间体1经过β-苯乙胺胺化反应得到2-氰基-3-甲硫基-3-(β-苯乙胺基)丙烯酸乙酯(2),最后,中间体2与乙醇胺、正丁胺和环己胺等进行反应,合成了2-氰基-3-取代氨基-3-(β-苯乙胺基)丙烯酸乙酯类化合物(3),化合物结构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氢谱、碳谱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当乙醇跟硫酸按物质的量1:1取用时,反应生成物中除酯(硫酸氢乙酯)外,还含有一定量的乙醇和硫酸,加热混合物,乙醇就和乙烯(160℃时,硫酸氢乙酯分解)一起被蒸馏出来。为使上述化学平衡向酯化方向移动,并使乙醇的利用率提高,常增加硫酸的用量。课本上将两者的体积比定为1:3。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材“盐类的水解”一节中,很多教师都会讲到Al2(SO4)3与NaHCO3双水解发生反应,生成Na2SO4、Al(OH)3和CO2,即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如增做泡沫灭火器实验,学生会更深刻、牢固地掌握水解的知识及其应用。经笔者多次试验,总结出一种演示效果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一级新教材中的放出气体和生成水的离子反应实验,课本介绍:向5mL Na2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盐酸,再在试管口迅速套上一个气球。这个实验反应速度快,而且反应后液体容易冲出试管,当再套上气球,生成的气体可能所剩无几了。所以,实验难以控制。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8.
1反应物如何选择实验室是用铵盐跟碱反应制氨。在铵盐的选择上,应该首选NH4Cl。不宜用(NH4)2SO4(因容易生成结块的CaSO4),不能用NH4NO3(因NH4NO3在撞击、加热时有爆炸的危险)。在碱的选择上,首选价廉易得的消石灰Ca(OH)2或生石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 SO_2+Ca(OH)_2=CaSO_3↓+H_2O因亚硫酸钙不溶于水,所以从理论上讲应出现溶液浑浊现象。但是用实验做出这一现象,却是十分困难的,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难点。现介绍用简易方法做出这一实验。 第一步 制取二氧化硫。用18毫米×200毫米的具支试管带单孔塞配一分液漏斗,支管接导气管,装入亚硫酸钠和硫酸,如图1所示。或用图2所示装置,试管内加入铜片和浓硫酸。  相似文献   

20.
一、Fe(OH)3胶体电泳实验现行高中化学课本中的Fe(OH)3胶体电泳实验是采用把电极直接插入溶胶内,使溶胶被破坏而凝聚析出胶粒,聚集成的颗粒使电极附近的溶胶变成红褐色浑浊,即形成电泳,但现象不明显。特做如下改进。在洗净的U形管内,注入渗析过的Fe(OH)3溶胶(约U形管容积的23),分别在U形管两端加入高度约为1cm苯或CCl4,再用胶头滴定管沿管壁慢慢滴入0.01mol/L的KNO3溶液做电解质溶液(相当于厚电池中的盐桥作用),高度为3cm,将铂电极分别插入两端KNO3溶液中,使电板距离溶胶液面2cm,如图1所示。这时U形管两端的液体分成三层,上层是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