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地和促进区域经济内涵发展的增长极,与区域创新体系在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方面存在着高度关联性;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智力、产业、环境和法律制度基础.因此,应以我国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级高新区为支撑点和载体,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的区域性的创新网络,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形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十五“期间广东6个国家级高新区统计数据的分析,指出了广东国家级高新区总体发展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向型特色明显、对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同时在比较6个高新区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剖析了广东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的发展势头、特点以及差距.在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广东国家级高新区要在开展区域合作、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体制创新优势、保持外向型特色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在二次创业中取得快速发展,从而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进行分析,提出“政区合一”、区域创新与产业集聚等发展战略。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正处在由产业主导中期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过渡。本文就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发展提出管理体制创新战略、创新体系构建战略和技术产业集群战略三个主要战略。同时,提出了构建科技产业政策和科技创新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两个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十五”期间广东6个国家级高新区统计数据的分析,指出了广东国家级高新区总体发展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向型特色明显、对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同时在比较6个高新区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剖析了广东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的发展势头、特点以及差距。在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广东国家级高新区要在开展区域合作、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体制创新优势、保持外向型特色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在二次创业中取得快速发展,从而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合肥高新区经过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完成了以要素集群为主导的"一次创业",目前正面临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导的"二次创业"。文章运用SWOT法,分析了合肥高新区在"二次创业"中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出"二次创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总结出制约高新区发展的瓶颈因素,就如何突破当前制约高新区发展的瓶颈,更好的进行高新区建设给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正处在由产业主导中期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过渡.本文就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发展提出管理体制创新战略、创新体系构建战略和技术产业集群战略三个主要战略.同时,提出了构建科技产业政策和科技创新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两个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高新区阶段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四阶段理论,并根据温家宝总理提出的高新区"四位一体"定位,探讨了衡量高新区"二次创业"能力的"四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对国家高新区的评价研究进行细致梳理,从实践和理论研究两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综述,有助于对高新区评价现状的总体认识,进而加深对高新区存在问题的认识。在分析国家高新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未来研究方向,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松  胡树华 《科研管理》2012,33(3):121-127
以2000-2008年国家高新区数据为依据, 构建了国家高新区强弱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极化指数测量了国家高新区的极化水平及其空间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近9年间国家高新区整体极化趋势呈现"M"型特征,并在南方-北方表现为增强,而在发达城市-次发达城市、沿海-内陆方向上稍微减弱;就平均极化水平而言,发达城市-次发达城市方向>沿海-内陆方向>南方-北方方向。最后根据实证结果,相应地推导出我国国家高新区均衡政策的选择域:北京、西安、天津、武汉、成都、大连、长春、沈阳,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我国实现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的主要载体,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赖以生存的平台。高新区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够极大地推动高新区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对高新区自主创新体系的内涵、功能和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凯  任晓艳  向涛 《科学学研究》2007,25(3):448-452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的说法,把产业集群分解成四方面的因素,分别分析它们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贡献;并对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进行实证分析,讨论这四方面因素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的贡献,指出国家高新区的自主创新未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现阶段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子远 《科研管理》2014,35(5):138-144
把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细化为要素集聚效应、人才集聚效应、创新集聚效应、生产力促进效应四个维度,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比较对象,运用配对样本均值t检验,基于2007-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各个维度上,高新区企业均明显优于比较对象,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十分显著,对区内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但各高新区存在个体差异,在发展中宜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范柏乃 《科学学研究》2003,21(6):667-671
根据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本文提出了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预选指标,运用专家法和鉴别力分析对理论预选指标进行筛选,构造了包含16个指标的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利用SPSS12 5forWindows软件包对我国52个高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了表征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强弱的效用值。  相似文献   

16.
张义梁  张嵎喆  王君 《科学学研究》2006,24(Z2):599-605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优势与机遇、主要劣势与挑战进行系统分析。指出我国自主创新的主要优势与机遇包括后发优势、市场优势、FDI和研发外包的溢出效应,主要劣势与挑战包括后发劣势、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的严重缺乏和支撑自主创新外部环境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出台了众多产业政策以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但政策执行的效果有待考察,评估并提高技术产业政策绩效应是进一步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DEA-Malmquist模型测度了高技术产业政策绩效,并运用面板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政策绩效整体上呈现时期变迁;市场化进程显著降低高技术产业政策绩效,企业效益、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等因素显著提高产业政策绩效;当产业政策绩效处于较低的水平时,应从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入手提高政策绩效,而当产业政策绩效已处于较高水平时,政策重点应是高技术企业效益和政策执行力。, 我国出台了众多产业政策以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但政策执行的效果有待考察,评估并提高技术产业政策绩效应是进一步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DEA-Malmquist模型测度了高技术产业政策绩效,并运用面板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政策绩效整体上呈现时期变迁;市场化进程显著降低高技术产业政策绩效,企业效益、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等因素显著提高产业政策绩效;当产业政策绩效处于较低的水平时,应从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入手提高政策绩效,而当产业政策绩效已处于较高水平时,政策重点应是高技术企业效益和政策执行力。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取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省所有13个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和比较,认为创新的基础、创新的投入及经济发展的成熟度是影响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各城市创新能力现状聚类分为领先型集团和追赶型集团;通过比较不同城市和区域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崔新蕾  刘欢 《科研管理》2022,43(1):32-40
     探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创新绩效,为实现创新驱动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参考。本文运用多时期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机制,基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对创新型城市设立的政策效应及影响机制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创新型城市设立可以显著增加城市创新数量,并提高以实质性创新、可持续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表征的创新质量;(2)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设立对东部及南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加显著;相对于三线城市,对一、二线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影响系数值随城市等级的降低逐渐减小;进一步研究表明,试点政策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创新型城市设立可通过吸引高质量人力资源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国家应继续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因地制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同时促进创新路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展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35-36,17
选择一家受国家级科研计划资助的国家大型企业为样本,通过专家访谈和企业调研的方法,对国家科研计划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了解,认为国家级科研计划对受资助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生全方位的促进作用,有力推动了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