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弗雷格、罗素、早期维特根斯坦所提出的指称理论以及后期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说明了分析哲学具有一种实在的、“物”的认识的基础,后现代主义则使语言与物的界限消解了。但从逻辑上看,这种基础也是后现代主义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它所要超越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首先,本文认为定义银行的方法有两种:形式认定主义与实质认定主义,而实质认定主义又有列举式和概括式两种具体作法.其次,经分析后,本文认为:英国采用实质认定主义;美国和香港地区以形式认定主义为基础,兼采实质认定主义;台湾地区采用形式认定主义.最后,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法>的定义并建议在坚持形式认定主义的同时,修正该法第87条,对一些关键性的概念如存款、贷款加以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通过广告信息传播的研究,总结出所谓的广告理论和传播模式。然而,广告业的发展仍大大超越了这些理论和模式的局限。现代社会信息化的程度远胜于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代,而多媒体、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加剧了这一态势,大众传媒领域出现的诸多新现象是传统传播模式和理论所不能涵盖的。我们将在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在集权主义、自由主义以及社会责任理论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后现代传播理论,试图针对这些新现象加以解释。后现代传播理论奠基于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批判、否定等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首先,本文认为定义银行的方法有两种:形式认定主义与实质认定主义,而实质认定主义又有列举式和概括式两种具体作法,其次,经分析后本文认为,英国采用实质认定主义;美国和香港以形式认定主义为基础,兼采实质认定主义;台湾采用形式认定主义,最后,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法》的定义,并建议在坚持形式认定主义的同时,修正该法第87条,对一些关键性的概念如存款,贷款加以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人们从未停止对人性的思考,这种思考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人性论的重点是建立在对人性善恶的判断上,有以下几种观点: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人性善恶相混,人性非善非恶。人们基于上述判断,对教育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而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工具,为我们分析人性与教育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女权主义哲学对人之本质探究的批判分为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有无相生”体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灭不已的变化规律 ,因而必然通过人们的哲学—美学思想反映出来 ,进而影响到文艺创作和欣赏。在艺术文本中 ,“有”即直接描绘和传达之物 ,是有限的“在场”者 ;“无”指艺术的间空 ,是无言之言 ,“不在场”者 ,它隐而不显 ,却内涵“万有”,意味无穷 ;接受主体的积极参与 ,使“有”与“无”互为生发 ,相得益彰。以“有”带“无”,以“无”蕴“有”,方得艺术表现之妙  相似文献   

9.
"物哀"与"物感"--中日审美范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哀"是日本传统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重要观念,"物感"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的重要范畴。"物哀"观表明日本审美观念与直观感受、感性认识相关联,重视人的感情态度,突出悲哀之情。"物感"观表明中国审美观念与哲理思考、理性意识相关联,注重情理统一。"物哀"受"物感"的影响甚大。二者的共同点是事物形象与内在感情的交融,物象触发情感,情感移注于物象,达乎情景融汇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弗雷格对意义的研究从具有神秘色彩的"思想"最终转到了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上,创立了语言哲学的人工语言学派,从而开创了反对心理主义的研究进路。与之相反,塞尔认为意向性是连接语言和心灵的桥梁,语言的意向性派生于心灵的意向性,因此,对语言的研究必然要依赖于对心灵的研究,进而构建了意向性语言哲学理论。塞尔的这一研究进路必将使其理论陷入主观性的困境,解决的途径只能是结合语境,回归到弗雷格的语言哲学路径,形成语境—意向性分析进路。  相似文献   

11.
《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女性作家、女权主义先驱弗吉尼亚·吴尔夫的代表作,该小说贯穿了她的女性主义主张。《私人生活》是中国新时期的女性主义和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陈染的代表作。文章跨越中西方的文化时空对两部作品中的姐妹情谊进行比较,指出在男权社会下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只是一个暂时的避难所,无法从根本上拯救女性,不能作为一种摆脱女性生存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与继承,是在批判和教育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化思潮。但是,有的学标榜自己是后现代主义,但其他人不承认;有的学从来没说自己是后现代主义,但后人却把他捧为后现代主义的大师。可见后现代主义概念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探讨哲学与科学怎样可能.实质上就是追问哲学与科学的惟一可能的基础和源泉.就是论证哲学与科学赖以存在的惟一可能的根据即本体依据.因而也是揭示哲学与科学的本质。按照唯物史观,人首先“必须能够生活”.然后才能研究哲学与科学。因此.人及其生活就是哲学与科学赖以存在的惟一可能的本体依据.因而也是哲学与科学的惟一本质。反之,只要离开人的存在.哲学与科学就会异化.就会神化。哲学与科学作为人脑的产物.本身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就具有认识必然的自由本质。这就决定了哲学与科学的根本目的、根本价值和最高宗旨始终是为了人类的自由和解放。  相似文献   

14.
汉英两种语言系统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社会指示便是其中一个方面。相比之下,汉语有各种各样的社会指示,而英语只有两种很不典型的社会指示,严格地说是没有社会指示的。这表明与汉语相比,英语中存在社会指示的空缺,这一空缺使得英译难以保存汉语社会指示语中的文化因素。因此所采取的方法应该是语用上的。本文分三种不同情况提出了具体的语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存在的虚无与意义的追问--鲁迅的生命哲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与意义的失落与寻找,是20世纪中外思想大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鲁迅对生存的孤独、惶惑、绝望、虚无与荒诞有痛切的体验和深刻的反思,在对绝望的反抗中,寻觅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是马克思对哲学功能的经典概括。高校哲学教学应当从服务于学生学习主体性实践需要、服务于学生作为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需要这三个层面上体现″一切为实践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上以文化批判、人性的异化、人类的精神危机为主题;在艺术上以象征、隐喻、梦幻、意识流、怪诞等手法来表现病态的社会生活,主张以丑为美。它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有着密切联系。巴尔扎克在其作品里以自己对金钱的深刻理解表现出的人类异化危机,以及他对恶的客观认识和描写,对现代主义文学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关系错综复杂,理清这种关系对研究鲁迅的文学及思想大有益处。从哲学思想上说,鲁迅受到尼采、施谛纳等人的影响。从文学实践上说,他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鲁迅对现代西方现代哲学的吸收的历史基点是“民族自新”和“建立人国”。  相似文献   

19.
生命是一种永恒的冲动,生命是人的本质。大学教育就是寻求途径达到升华生命的目的。大学教育应该通过树立终极意义的世界图景,培养人获得他人良好形象的能力、培养人打开心灵的窗户的能力,培养人正确的政治导向以及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多侧面、全方位地引导学生理解哲学的含义,消除学生对哲学的神秘感;摒弃说教以理服人,超越熟知达到真知,激发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是上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