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海燕 《职教论坛》2007,(2S):59-64
这篇文章是对一本书的解读,是对一位可敬的教育家之人格与思想的探讨。也是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某些问题的反思。在读书过程中,笔者深感历史的相似性,也对当今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其历史的根源上有了新的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书中文献的解读.概括出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的思想体系,分析其思想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照其论及的问题与现今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相似性,挖掘黄炎培思想之现代意义,以为解决现今职业教育存在的某些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陈海燕 《职教论坛》2007,3(3):59-64
这篇文章是对一本书的解读,是对一位可敬的教育家之人格与思想的探讨,也是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某些问题的反思。在读书过程中,笔者深感历史的相似性,也对当今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其历史的根源上有了新的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书中文献的解读,概括出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的思想体系,分析其思想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照其论及的问题与现今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相似性,挖掘黄炎培思想之现代意义,以为解决现今职业教育存在的某些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我走进岳麓,一种巨大的震慑感从心灵深处升起。在这千年庭院的每一个角落,我都能感受到那无法言说的庄重和人文氛围,感触到文化精神的脉动.我不由深深羡慕湖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的同行们,在这风荷晚香的岳麓书院,他们或许要更多一些文化灵性,更多一些文化底蕴。因此,当我在岳麓书院看到一批研究书院的著作时,是一点也不感到意外的。在与岳麓书院共呼吸的朝朝夕夕之中,他们对书院文化必定有更深的情感和更多的理解。 中国古代的书院确实是一个十分奇特的文化现象。它跳出了传统的令人窒息的官办教育体制,在清风朗朗、清溪竹林…  相似文献   

4.
写于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六年的《野草》,是鲁迅继《呐喊》和《彷徨》之后,奉献给“五四”以后新文坛的一朵馥郁芬芳的奇葩,它开拓了我国散文诗的新领域,在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这是鲁迅对于古今中外艺术果汁富有创造性吸收的结果,留给了我们很深的启示。 一、“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读到贵刊文章《返璞归真话“语文”——访长沙市一中语文特级教师马清泽》(2006年第3期),爱不释手。它沉静、执着的语文情怀,舒缓浪漫的语言吸引着我;深入浅出、谈古论今、妙趣横生的表现形式,贴近生活、贴近教学、贴近教师的务实态度感动着我;质朴、深刻的思想,精确、深入的体察震撼着我。归结起来,全文在提倡和呼唤纯正的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语文就是占用课时最多的一门学科,在实践中,学生花功夫最大的恐怕也是这门学科。通过十多年的语言习得和语文学习,学生应该个个是语文高手。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有人送给语文教学四个字——“少、慢、差、费”。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得不咽下这个刺耳的评价。有的教师认为理解很重要,于是,课堂上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让学生目不暇接。学生疲于应付老师的提问,真正读书的时间被剥夺了,留下的只是对课文“躯壳”的把握。有的教师认为人文精神很重要,于是,拼命挖掘与课本有关或关系不大的人文因素,紧抓思想性不放,围绕这条“金色尾巴”不断地激情,教师在台上声泪俱下或喜形于色,而真正引起共鸣的学生少之又少。教师把自己的感悟强加在学生身上,拼命让学生向自己的感悟靠近。这样的课堂,就像是一出皮影戏,老师是...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阅读《水浒传》的兴趣。2.通过对典型事件的剖析,品味李逵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让学生对李逵的认识更全  相似文献   

7.
郭旭 《教育文化论坛》2019,(2):126-129,140
《贵州书院史》以贵州书院与地方文化变迁为历史视阈,深入研究了贵州书院文化的发展和流变,深刻揭示了贵州书院历史变迁的动因、贵州书院时空分布及基本特征、贵州书院的讲学风采、贵州书院在近代中国的嬗变、书院文化对贵州社会历史发展和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贵州书院史和贵州教育史的研究奠定了相当的基础,是区域书院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8.
1916年深秋的一个寂静的夜晚,鲁迅在灯下独自品尝忧愁时,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坟·写在(坟)后面》)解剖他人,批判社会,是需要  相似文献   

9.
刘关军 《师道》2011,(3):50-51
我有一位教师朋友.每次遇到我.总是炫耀她又读了某部国外的教育专著,说出来的理论,吓得我一跳一跳。  相似文献   

10.
德国汉学家顾彬自1986年以来,多次发表言论炮轰中国当代文学。论文假借刘勰的语气,运用《文心雕龙》中的文学观点和中外文学史上的实例,对顾彬的言论逐一作了反驳,肯定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及影响。  相似文献   

11.
纵观我国古代以来的教学,有几位先生给学生讲解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语法、修辞等,把一篇完整的课文肢解成若干个知识点?他们照样能培养出像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苏武这样的文学大家。古代的先生们,有一点共同点就是倚仗一个法宝──读,熟读.熟读正是我国传统教学的精华,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它作为抛弃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叶老的话指出了“语”是“文”之“本”,也就指出了“读”的重要。 一位老教师对笔者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开始读…  相似文献   

12.
读《知堂书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知堂其人 ,是一件颇费神思的事情 ,因为非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 ;读知堂的文章 ,则令人心旷神怡 ,往往启人思绪 ,发人之覆 ,使人于散淡中领略一种深刻和睿智。灯下漫阅《知堂书话》 ,偶有所感 ,录之如下。其《陶庵梦忆序》说到 :“《梦忆》所记的多是江南风物 ,绍兴事也居其一部分 ,而这又是与我所知道的是多么不同的一个绍兴。”“张宗子是个都会诗人 ,他所注意的是人事而非天然 ,山水不过是他所写的生活的背景。说到这一层 ,我记起《梦忆》的一二则 ,对于绍兴实在不胜今昔之感。”“明朝人即使别无足取 ,他们的狂至少总是值得佩服的 ,…  相似文献   

13.
读“红楼”话家教张连平贾府那样的"钟呜鼎食"人家,照理说是"最教育有方的",可为什么"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呢?论理,贾政算得上贾府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了,他正正经经地为人,兢兢业业地做官,堪称正人君子;他对贾宝玉的管教也是尽了"父道"的,但他的这个...  相似文献   

14.
曹静 《学子》2012,(11):61-62
一、引读之解读:问渠哪得清如许引读就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导学生朗读的一种方式。引读不同于"领导读"或"交互读","领导读"是教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交互读"是甲组读第一句,乙组读第二句。引读则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提纲挈领,经过思考理解,...  相似文献   

15.
轶事琐闻类小说是唐代较为发达的一个小说门类,与传奇相比,这类小说与史书创作保持了更为密切的关系。不同于唐传奇以虚构的故事表现人物形象,琐闻轶事小说讲求“实录”,力图用较为真实的一人一事,表现一个时期的历史风貌。虽然轶事琐闻小说没有创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也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但它篇幅短小,内容丰富,补充正史,有助于展示一个时代的侧影。  相似文献   

16.
施菽 《湖南教育》2007,(7):40-41
谈李商隐,算是讲古,都是些遥不可及的情与事。不妨先来讲讲另一个老故事。李商隐的家门,李贺。他平时喜  相似文献   

17.
况周颐,咸丰九年(1859)生,初名周仪,因避宣统皇帝溥仪名讳而改为周颐,字夔笙,号蕙风,临桂(今广西桂林)人。“少颖悟,矜才绝艳”(赵尊岳《蕙风词史》),“读名家词,往往倒背如流”(况周颐《蕙风词话》)。11岁中秀才;18岁中拔贡;21岁以优贡生中光绪五年(1879)乡试举人;  相似文献   

18.
从古至今,凡被称为英雄,下到布衣,上及称王称霸者,多逃不了悲壮的命运,也许只有悲壮之士才能称其为英雄。那位“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孔明,出山前吟过一句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守候在历史舞台风云际会处的他,早已预料到自身的结局。立志“鹏飞万里”的孔明,对自己的才  相似文献   

19.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胡适发表"书院的历史与精神"、"书院制史略"两篇文章至今,中国的书院研究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历程。在这九十年中,相关论文发表2000余篇、专著出版70余部,研究成果堪称丰硕。其中,某些开创新范式、开辟新方向的成果,无一不是独辟蹊径,发前人之未发,导来者之先路,从而成为书院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肖永明教授《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视野中的书院》(商务印书  相似文献   

20.
(课前播放《月之故乡》音乐,营造氛围,带学生融入情境。)师:哪位同学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生答。)月与故乡的链接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月明人尽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