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电视纪录片与国家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美国探索频道的发展情况和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特点,着重论述了电视纪录片对于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中国电视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7):67-72
NHK纪录片中的中国经济形象并非是单一的,而是"腾飞的"中国经济形象与"衰退的"中国经济形象并存;在中日竞争型关系的背景下,NHK纪录片中所塑造的是带有等级观念的、不对等的中国经济形象;NHK纪录片中的中国经济形象往往与政治问题混杂在一起,以经济威胁入手,导向军事威胁、政治威胁和文化威胁等议题。本文通过一系列典型文本,分析中国经济被NHK纪录片重塑的过程及其呈现出来的形象特征,进而讨论日本媒体塑造中国经济形象的话语策略和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一直是外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各国制作了诸多关于中国题材的纪录片,此类纪录片带有着强烈的预设前提下的"他者"意味,多数呈现出的是一个"妖魔化"的中国形象,而韩国KBS制作的2015特辑《超级中国》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他者视域下的中国形象,本文以贯有的外国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为铺垫,通过分析《超级中国》的中国形象探索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的塑造、传播之道。  相似文献   

4.
张鑫 《青年记者》2020,(5):56-57
纪录片是“现实的创造性处理”,具有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性。BBC中国题材纪录片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讲述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包含了“他者”对于中国形象的真实认识和内在想象。本文选择了2000年到2019年32部BBC拍摄的中国题材纪录片为研究样本,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自然等多个主题,通过对样本纪录片的整体梳理和分析,探究中国形象在“他者”视野中的变化以及中国形象“他者”呈现特点。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掌握国外主要媒体制作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他者"眼中的中国,从而更好地为传播国家形象服务.NHK作为日本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媒体,长期以来高度关注中国,其制作的中国题材纪录片通过不同角度呈现了一个多样的中国形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印象.本文梳理并分析了1963年之后各个时期NHK制作播出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并尝试探索如何通过电视媒体更好地传播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媒体近年来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旨在提升国际传播力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合作效果不仅取决于合作产品,社交媒体时代受众也直接参与了国家形象的塑造。纪录片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本文选取中俄合拍纪录片《这里是中国》第二季和YouTube网评为研究对象,以互文性理论为依据,分析两者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共同建构。《这里是中国》系列纪录片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积极正面,同时展现国家实力形象和国家意图形象的单集纪录片更受欢迎。YouTube网评对纪录片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了回应、延展和补充,互文的语境更为宏大,体现了国际受众“前理解”的显著影响。由于意识形态和文化视野的差异,网评中也存在误读现象。本文认为中国国际传播“借船出海”落地取得实效,但也面临一定阻力。  相似文献   

7.
韩飞  田维钢  刘倩 《当代传播》2021,(4):108-110
近年来的"大国工程"纪录片,建构和传播了现代化的中国形象,担当着重要的国际传播功能.本文着眼"大国工程"纪录片与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深层勾连,以纪录片《大工告成》为个案,着重分析其叙事结构、视听表达等方面的艺术性创造,为纪录片参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胥可 《新闻世界》2011,(4):153-155
如果说,文学是一种由心灵至于形象的艺术,那么纪录片则是一种由形象到达心灵的艺术,只是纪录片的表现手法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尽相同。人物纪录片最终希望表现的,都是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人物纪录片必须捕捉人物情感与精神的外在对应,在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情中展现其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吴红雨  江美仪 《新闻大学》2020,(1):86-100,128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实背景下,本文聚焦医疗纪录片,分析其在医生、患者群体的形象构建与医患关系认知引导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文本分析可知,医疗纪录片构建了医者职业身份之外立体饱满的个人化形象,也呈现了带有家庭、个人属性的多元化的患者媒介形象。通过对医护群体与普通受访者的深度访谈,研究主要得出三方面的结论:对于医者媒介形象,医疗纪录片拓展了人们对医者形象的认知,但并未对其原有的负面认知产生根本性改变;对于患者媒介形象,医护群体认可其呈现的多元丰富性,且普通受访者表示可通过旁观患者行为获得启示;在医疗过程认知的影响上,受访医者肯定医疗纪录片科普医学与医疗过程对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位于我国东北三江流域的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随着赫哲族非物质文化的申遗成功,赫哲族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国内民族纪录片中.以央视近十年所播放的有关赫哲族的纪录片为依据,分析得出纪录片中的赫哲族形象呈现出敬爱自然、匠人情怀、不屈精神等不同侧面;纪录片对赫哲族民族形象建构背后隐含着群像布景与个体剪影相结合、山水之美...  相似文献   

11.
纪录片的制作过程,是新闻与电视剧制作过程的结合体。其间,形象符号与抽象符号有着种种交融与组合。唯有做到形象符号与抽象符号的完美结合,才能使纪录片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制作和传播方式需要进行改变,在当前新媒体发展环境下结合区域的发展特征来制定出新内容,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的推动,塑造良好的区域形象,有助于区域环境的传播。本文主要结合晋东南的区域形象塑造,对新媒体时代下区域形象塑造与传播方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品牌战略化发展观点,有助于我国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制作,结合传播区域的主体化特点,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优化纪录片内容,提高纪录片的整体制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迈向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是观众对电视的第一要求,因此,快速、准确、形象地传递信息是所有电视节目应该承载的任务。电视纪录片也不例外。在英语中纪录片的原始意义是“文献、档案”的意思。是指“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活或历史事件作系统、完整地纪录的电视新闻节目”,“它  相似文献   

14.
由于电视纪录片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主题,所以日益得到电视观众的喜爱。音乐作为电视纪录片诸多表现元素中的一个,对纪录片主题的深化以及纪录片叙事结构的完整性、有序性起了很大的作用。适时溶入音乐的电视纪录片能更加细腻生动地揭示纪录片的深刻内涵,为纪录片本身增加光彩。那种一味地追求真实而不要任何艺术语言作为补充的做法被大多数电视纪录片工作者否认。电视纪录片不排斥音乐,音乐成为电视纪录片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信息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信息的模糊性和信息功能的弥散性。音乐信息的模糊性使…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电视记录片以其原汁原味的生活化和真实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电视观众的注意。其实,电视纪录片来源于电影纪录片,而电影纪录片是与电影故事片相对立的。形象地说,纪录片就是对现实生活的“现场直播”。“纪录”一词documentary的词根就是档案纪录。  相似文献   

16.
在电视领域,电视纪录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日渐博得观众的心.电视纪录片以其纪实风格所固有的穿透力和震撼力,让我们面对了一个个真实的残酷或美好的世界.它最终表现的,是人们异常丰富的精神世界.如果说文学是一种由心灵到形象的艺术的话,那么纪录片则是一种由形象到达心灵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度中国纪录片理论研究热度不减,学者们从《舌尖上的中国》、《春晚》等热播纪录片的个案研究中探寻纪录片的发展方向;纪录片传承传统文化、实现民族身份认同、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和意义越发引起重视;纪录片创作的技术手段越发先进,但须用之有度;纪录片频道和纪录片栏目作为纪录片传播的平台,优势与不足并存;目前我国纪录片市场的发展尚不充分,学者们探究其困境及产生原因,展望其发展前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国家形象作为一种软实力,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对其他国家认知和态度的重要了解途径。而纪录片作为一种"非虚构"的媒介形式,具有对一个国家的各方各面进行较为完整的呈现与记录的功能。本文选取纪录片《人生一串》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辅之以同类纪录片进行对比研究,探究其如何将仪式传播以及集体文化记忆融入其中引发观众的共鸣,同时分析该纪录片通过这些手段建构了怎样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德语纪录片《中国边疆》为分析对象,运用批判话语分析、影视评论分析等方法,分析该纪录片如何从经济、政治、宗教、环境以及边疆民众等众多视角出发建构多维中国形象;分析该片如何在西方意识形态与话语权的“潜在”与“突破”中完成中国形象的建构;提出提高我国国产纪录片跨文化传播力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界有一句话,"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好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纪录片对于国家形象而言,如同展示在联系日渐紧密的地球村面前的家家户户的相册。在国内外纪录片创作日趋完善,技术日臻成熟,题材日益广泛的当今社会,纪录片创作中的被动性依然成为不可轻视的存在。如何更好的认识被动性,在被动中赢得相对的主动权,成为一部优秀纪录片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