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致远散曲中的叹世归隐主题反映的是特定时代中下层文人的现实人生大退却。其叹世、愤世是基于对现实人生困境的深刻体验和对生命时间的无限感伤,以至于最终将儒家传统价值体系完全消解了。马致远晚年在其自然田园生活中,找到了他的理想世界,这种精神皈依是通过审美超越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明代晚期,商业经济的发展带动社会转型,传统价值观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加之朝局混乱政治黑暗,所以晚明的文人们有感于世道与人生,创作出了大量叹世题材的散曲,他们在这类作品中慨叹金钱至上人情淡漠,悲愤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现状,同时也在历经沧桑之后发出人生苦短、何事苦奔忙的感叹。  相似文献   

3.
元代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时代,在这个特殊的时代环境里,民族歧视与压迫的存在,科举制度的废止,元代统治者自身文明程度的不发达,使得元代文人的状态也处于有志不得伸,有才不得展的现实境况,让广大知识分子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既有鲜明的愤世嫉俗,又有因绝望而心灰意冷,另谋他途。他们丧失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最起码的"政治自由",对此或批判,或逃避的态度体现在元散曲中,即形成了一股叹世归隐的洪流。  相似文献   

4.
焦亚东 《天中学刊》1999,14(6):71-72
散曲是在承接传统诗歌艺术的基础上,随着多民族文化的融合而产生的。在诗与词相继走完从辉煌到黯淡的必由之路时,它的出现,不仅使元代文学拥有了一种占主流地位的全新的诗体,而且也印证了“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持久,通则不乏”[1](刘勰《文心雕龙·通变》)的艺术法则。散曲在宋金对峙时期渐趋成熟。从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等书所载的诸如《山坡羊》、《凭栏人》、《秦楼月》和《者刺古》、《阿纳忽》、《古都白》等曲调中,可以看出其主要源自乡村和都市的“俗谣俚曲”以及北方少数民族乐曲。这种与民间文化的渊源关系决定…  相似文献   

5.
隐逸思想的产生由来已久,自其产生时就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隐逸,本身就是一种对政治的态度。隐逸思想在其产生后对后世士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出仕和隐逸的思想,根植于士人的血液之中,成为调节其进退出处的依据所在。士人隐逸思想的产生渊源,既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的隐者,也可以从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中窥得一二。隐逸思想背后蕴含了士人对道德的坚守、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追求及对社会的批判。研究先秦时期的隐逸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助于我们理解后世士人的隐逸思想渊源,从而对隐逸思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分析苏轼贬谪时期文学作品,将其表现出的隐逸思想分为三个境界:从"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到"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再到"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这是一个逐渐解脱的过程,尽管这三种心境在许多时期交融一体,但占主流的仍然是"旷达"。  相似文献   

7.
由于曲折坎坷的经历以及女性特有的细腻善感,土族女诗人李宜晴的大部分诗词感情基调都比较低沉哀怨,流露出浓重的感伤情绪,尤其以感生伤怀和叹世归隐两类作品最为突出,从中体现出诗人强烈的人生忧患意识以及儒道互补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元散曲中表现的最主要的内在思想感情就是愤世、警世,厌世、避世,超世、玩世三个层面.元曲中与这三个层面相对应的是讥时叹世、退隐闲居、自足自乐这样三种题材纬度,这三个纬度三位一体、共同作用,立体地表现元散曲的主体情感.这三种题材纬度中讥时叹世主要揭示愤世警世这一情感层面,其作用是说明厌世避世与超世玩世之所以产生的前提,而退隐闲居主要揭示厌世避世这一情感层面,其作用是说明由愤世警世向超世玩世过渡的过程,至于自足自乐则主要揭示超世玩世这一情感层面,其作用是说明愤世警世的功利目的无法实现而导致了厌世避世甚而超世玩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山水画的发展是同隐逸人格精神的发展相始终的,它是隐逸文化的特殊产物。隐逸思想始终贯穿于山水画中,对山水画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南渡隐逸词人朱敦儒的评价历来贬大于褒 ,本文在对隐逸观念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朱敦儒的隐逸思想作了较细致的梳理,试图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从其披着斑驳复杂色彩外衣的隐逸思想中透视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人生抉择之路上所处的两难困境和软弱心态。  相似文献   

11.
道家庄子是隐逸^格和思想的集大成者。研究《庄子》中的隐逸思想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隐士文化的根源以及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道家“出世”的思想以及由此表现出的隐逸之风发挥了一种异常重要的作用—社会调节和互补。正是因为发挥了这样的文化功能,隐士文化才延续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期隐逸之风大兴,出现了数量庞大的隐士群体。魏晋隐士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山林隐士、朝堂隐士、田园隐士,这几种隐士特色各异,形成原因也不尽相同,探讨魏晋隐士的类型及隐逸之风大兴的原因,对于理解和认识魏晋的时代精神和士人心态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型世言》作者意欲通过树立忠孝节义等伦理范型,为当时道德失范的社会提供一种全面的道德价值标准,而作者的这一苦心孤诣,正是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的晚明时代中,对社会深沉关切意向的充分展示,也与社会时代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晚唐诗人许浑终身半仕半隐。许浑的仕途没有走向显赫,并非如其时的其他一些怀才不遇的才子那样,由于时代衰败,进身无门,遭受压抑打击,而是其自身的选择。本文认为佛教禅宗思想以及心灵世界难解难分的隐逸情结让许浑徘徊于林泉与魏阙之间,同时造就他诗歌水意象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所形成的方外世界,是诗人作为逃避现实世界的理想王国。唐代佛教、道教的发展跌宕起伏,但唐代文人对佛教、道教并不计较其高下,而是一视同仁地当作一种方外世界。由于李唐王朝与道教的特殊因缘和皇帝对佛学禅理的推崇,佛道二教弥漫社会各阶层。文人们是最先与其接触,受其影响最深的阶层。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6.
金代女真人婚姻制度一个极具特色的方面就是在统治民族上层特别是皇室和宗室中流行的世婚制度.形成于建国前的女真完颜氏世婚制对金朝立国、政权的巩固都有着巨大影响.那么,女真完颜氏为什么实行世婚制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原始婚姻的遗风.深刻的历史条件和政治原因.本文将探讨女真完颜氏世婚制的原因.不足之处敬请方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7.
在北宋士大夫中,范仲淹有着深邃的忧国忧民思想情怀。与他同时代的士大夫群体,诸如胡瑗、欧阳修、韩琦、李觏等人,同样也有着忧世理念。心忧天下是这一时期士大夫的主流思想,这与儒家道德的熏陶及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庄子思想的核心是抽象思辨的本体论哲学,人文思想并非庄子的核心部分,虽然如此,庄子的人文思想仍然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其中包含他所批评的现实社会与他所构筑的理想社会两个部分,可依照庄子的内在逻辑线索分养生、德充符、真人、圣人、至德之世、倒置之世、与世同波七个概念进行表述。  相似文献   

19.
老庄思想博大精深,意在探究宇宙之形成、仅在于它为人类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有益的理念和借鉴,归于恬静与充实。万物之本源、人生之真谛。老庄哲学的魅力不同时也使人类的精神从社会的重压下得到解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