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内容新世纪版小学数学第四册认识角。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出示一个钟面。师:请同学们观察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之间形成的图形,这是什么图形你们知道吗?生:我认为这个图形可能叫角。(有3名学生这样回答)师:这几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角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图形。教师板书课题:认识角【评析】这一环节是通过观察学生熟悉的钟面自然地导入新课,既创造了意境,又了解了学生对角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教学角的初步认识1.出示多媒体课件(书中情境图)。师:同学们能不能在这些画面中也找出哪些地方存在角?生1:斑马线上有角。生2:房子…  相似文献   

2.
片断一 :师 :同学们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等会儿找同学到黑板上默字 !(学生积极准备 ,教师巡视 )师 :准备好了吗 ?(众生举手 )师 :好样的 !谁愿意上来 ?(众生高呼“让我来 !”)老师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默字。师 :同学们 ,他们俩默的字正确吗 ?(众生评 :正确 )师 :咱们来评一评 ,他们的字都有什么优点 ?(众生评议 )师 :真棒 !各有优点 !要是你们能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会更棒。 (轻轻拍一下两人的肩膀 ,赞许地目送二人回位 )片断二 :师 :同学们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等会儿找同学到黑板上默…  相似文献   

3.
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和做实验,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我想,学生一定会学得更好。于是,我对《找石头》这一课作了如下设计和实施。第一部分:“众里挑一”找石头师:大家都喜欢做游戏,这节课呀,咱们来做一个找石头的游戏好吗?生:好。师:每个同学请你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石头,待会儿,我要把大家的石头放在一起,看你能不能迅速地把自己的石头找回来。生:(学生很快完成任务)(评析:这个过程,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好自己手中的石头,对石头在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感知。)第二部分:“探囊取物”摸石头师:请同学们把你最喜欢的一块石头放到每组的布袋里来…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过程1、导入——调动气氛这节课的导入,是以学生的最近认识发展区——上节课学习的仰角、俯角知识来设计过渡.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仰角、俯角的知识,请回答:问题1如图1,甲看乙的仰角是60°,则乙看甲的俯角是多少度?(展示课件)  相似文献   

5.
柳静  刘北荣 《山东教育》2003,(28):47-47
[教学内容]这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轴对称图形”教学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师:(课伊始)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分吃蛋糕。(用课件出示圆柱形蛋糕)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学生看到这熟悉的蛋糕,感到新鲜有趣,接着展开激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用一张白纸放在这个蛋糕上,白纸就把蛋糕上的底复制出来,再用剪刀把上底剪下来,然后,折叠就可以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师:分得真好!像这样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就是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轴对称图形”。(板书)师:请…  相似文献   

6.
金艳红 《湖北教育》2003,(11):39-39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玩橡皮泥,好吗? 众生:好!(兴趣盎然)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一块橡皮泥捏一个圆柱体。(学生很快动手完成) 师:观察你们手中的圆柱体,谁能说出它的特征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回答)  相似文献   

7.
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列宁找到了养蜂人,列宁到底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呢?二、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美好品质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把描写列宁怎样找养蜂人的句子画下来。  相似文献   

8.
一、导入新课(教师首先用幻灯片打出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知识点是什么。还可以挂出长江、黄河流域图,教师边指图边讲解,使学生能集中精力跟着老师的思路在共同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引入新知识,进入新课题。)师:同学们,这节社会课我们要学习两个内容,请同学们看幻灯:(1)知道黄河、长江这两大流域的半坡、河姆渡遗址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知道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半坡、河姆渡居民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我们的祖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元谋人、北京人很早以前就在长江、黄河流域生息劳…  相似文献   

9.
这是“轴对称图形”教学中的一个片断。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分吃蛋糕。(用课件出示圆形蛋糕)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学生看到这熟悉的蛋糕,感到新鲜有趣,接着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用一张白纸放在这个蛋糕上,白纸就把蛋糕的上底复制出来,再用剪刀把上底剪下来,然后,折叠就可以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师:分得真好!像这样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轴对称图形”。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白纸和剪刀,做一个实验:先把一张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  相似文献   

10.
[案例]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段。师:(课伊始)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分吃蛋糕。课件出示圆形蛋糕。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先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怎样分?学生看到这熟悉的蛋糕,感到新鲜有趣,接着展开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用一张白纸放在这个蛋糕上,白纸就把蛋糕的上底复制出来,再用剪刀把上底剪下来,然后,对折后就可以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师:想得真好!像这样的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就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轴对称图形”(板书)。师:请同学们拿出准…  相似文献   

11.
(课前准备好投影机、机片、录象剪辑) (上课) 师:同学们,今年是1990年。你们知道150年前,中国历史上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吗? 生:(齐声)鸦片战争。师:对呀,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第二节“鸦片战争”。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7页。 (评:从时间概念上把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  相似文献   

12.
我昨天听了一节六年级语文研讨课,内容是《卢沟桥烽火》。在引导学生理解品评敌我双方在卢沟桥上的战斗场面时,教师是这样引导的:师:同学们,请再看一看课文,看看哪一小节最能够突出我军的英勇顽强。(学生浏览课文后,纷纷指出是第五节)师:请大家默读这一节,看看哪些关键词句表现出我军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 ̄39页例1 ̄例2。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通过观察、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的特征。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做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在生活中找角,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地就热闹起来了,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师:老爷爷修剪树木的剪刀张开的图形叫做角,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这样的角吗?学生汇报找到的角。师:真多啊,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  相似文献   

14.
本人在三衢课改论坛上了一节《角的认识》展示课,在课后互动交流中,与会专家、老师针对这一节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片段1]师:今天徐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板书“角”),叫什么名字?生(齐读):角。师:在生活中你见过角吗?请你们在周围找一个角,指出来给大家看看。(学生分别指  相似文献   

15.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者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读两遍课题。(学生读) 师:过去,我们总结过学习古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用它来帮助我们自学这首古诗。做到理解诗的内涵,想象诗的意境,体会作者寓于诗中的感情。请同学们打开预习笔记本。  相似文献   

16.
现象描述这是一节小学的科学课,内容为科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前,教师已经在学生的课桌上摆放了实验材料:两杯水,一堆食盐,一堆沙子。课始,教师对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师:请同学们把桌子上的食盐和沙子分别倒在有水的两个杯子里,观察杯中的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  相似文献   

17.
师: 同学们, 你们旅游过吗? 生:旅游过. 师:谁能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给你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言论……)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好地方. 老师真想有机会也去看一看. 那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都去过哪些地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生:想! 师:为了这节课,老师特意把自己去过的一些名胜古迹、游览区等部分景点的纪念门票拿出来供同学们欣赏.(出示纪念门票,学生欣赏.) 师:其中有世界名迹:长城、故宫,有我国著名的秦皇岛、海底世界等等.对于这节课表现突出的同学,下课后老师将把它们奖励给你们. 同学们有信心得到它们…  相似文献   

18.
片段一(开课)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少年闰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记得少年闰土长什么样吗?咱们玩个“猜猜看”游戏,请看大屏幕(屏幕上出现了三个人物画像)。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个是少年闰土呢?生1(没等老师叫名字,就抢着说):第二个。生2:第三个少  相似文献   

19.
一次辩论课,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有不少感触。下面就是这节课的片断:师:请同学们形象地比喻一下生命像  相似文献   

20.
谭倩 《西藏教育》2014,(9):25-26
<正>圆柱体的初步认识是一节几何知识课,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是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一、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学习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圆……师:你能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吗?分类的依据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