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教坊组织设四部,其职司主要是在宫廷有重大节日庆典时进行包括杂剧在内的散乐演出。辽教坊散乐的表演与中原地区传统伎艺相类,同时又带有本民族的特征。教坊杂剧演出内容风格与宋教坊演出有很多相近之处,彼此园地域相近而相互影响是极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教坊是唐代最大的俗乐机构,教坊乐人的地位高于太常。由宫廷派中宫(宦官)为教坊使管理全教坊的事务。唐一代的教坊出现过内教坊、左教坊、右教坊、宜春院这样几种形态。宫廷教坊之内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音乐人才,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制调、谱曲、协律、配舞、歌舞、演奏,为宫廷礼仪和享乐服务。教坊在唐代音乐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唐玄宗时内外教坊的置建,是盛唐乐舞百戏发展的结果和需要,既顺应了艺术发展的时代潮流,又是隋唐艺术史上的重大创设。  相似文献   

3.
教坊在唐代音乐机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年来学术界对唐代"教坊"这一音乐机构的关注较多,成果丰硕。唐代教坊的名称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坊包括内教坊、外教坊、仗内教坊等在唐代掌管俗乐、散乐及雅乐之外的音乐的宫廷音乐机构(内外教坊又可细分);狭义的教坊单指唐末宪宗元和十四年内外教坊合署后的新教坊,称"仗内教坊"或"教坊"。唐代以"教坊"为名的音乐机构数目之多,随着时代的更迭其职能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对多方资料的整合,将唐代诸多名为"教坊"的宫廷机构进行梳理和陈述,概括性的介绍唐代诸教坊,并对唐末的仗内教坊的争议作出比较辨析,探究"教坊"形式和性质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4.
元代教坊内分部色,地方设有行教坊司,主要掌管承应乐人,参与宫廷仪式性演出,从事宫廷演剧与创作。元代教坊艺人为元杂剧的繁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金教坊考     
金代教坊艺人在内部组织方面模仿宋制颇多,如官分品阶,设立诸部色;又有与宋教坊不同处,如分若干教坊。教坊职司方面与宋似,仍是宫廷承应乐舞的不可或缺的机构。金教坊仍是宫廷杂剧演出的承应机构。  相似文献   

6.
隋唐时期,我国的宫廷音乐机构设置完善,大致分成两个管理体系,分别是政府管理和宫廷内部管理。其中,太常寺作为掌管礼仪的最高行政机构,管辖范围甚广,和音乐相关的有太乐署、清商署和鼓吹署。此外,教坊和梨园是属于宫廷内部的音乐机构,它们和政府管辖的音乐机构共同为隋唐宫廷音乐获得高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宋代宫廷燕乐表演是宫廷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九盏制燕乐表演体制是宋代宫廷宴会的常用体制。《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对九盏制宫廷燕乐表演均有记载,我们对宋代宫廷燕乐九盏制表演体制的级次递进、表演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有了比较明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契丹-辽与西夏、金并称为"塞北三朝",三朝自公元10世纪开始称霸北方,相继统治中国长达四百余年.契丹-辽作为三朝中第一支建立在草原上且统治时间最长(二百余年)的一支少数民族政权,其政治、经济、文化的组成与发展上,均形成了混合多元化的少数民族政权特点,表现在音乐文化方面亦具有独特色彩.契丹-辽自建国以来官分南、北两面,秉承"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一国两制"政策.通考《辽史》中的南面朝官系统与北面朝官系统均没有对教坊这一音乐机构的明确记载."教坊"作为古代宫廷音乐机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唐武德年间设置以来,历经了唐中期对教坊的扩充壮大、五代时期对唐教坊的沿袭继承、北宋时期教坊隶属职权的变迁直至明清长达1100余年的传承演变.那么,契丹-辽时期是否设有教坊,其机制、职能、应用又是如何的呢?  相似文献   

9.
北宋后期,太常寺音乐职能经历了徽宗朝的分割与“靖康之难”的破坏。南宋初,太常寺继承大晟府的“遗产”,开始缓慢地恢复与重建。绍兴和议后,政府投入更多精力于制礼作乐,太常寺下属太乐局、鼓吹局、教坊等音乐机构名义上均获重建,实际组织层级空疏、编制人员稀少,较北宋变化很大。为满足国家典礼需求,南宋太常寺凭借灵活的人事调遣制度,大量使用和雇、抽调而来的临时乐工,然其乐技粗疏,遭人诟病。这些变化源自长期军事压力下政府在俭省开支与强化政权合法性间的矛盾与纠结,是“不忘中原”这一“政治正确”造成的名实分离现象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教坊是唐代时期出现的管理俗乐的机构。在唐以前,宫廷中已经有各种俗乐的演奏,管理这些俗乐的机构随朝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主要有先秦之太常,秦汉之乐府,魏晋南北朝之清商署,隋之清商、太常。这些机构设置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宫廷用乐的雅俗之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