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技术在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促进了日常生活的现代化,提升了人们的愉悦度和幸福指数;另一方面也导致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为技术享乐主义价值观提供了温床.无处不在的新技术的应用,很容易使一些人尤其是青少年沉迷于技术所带来的舒适、便利与快捷,忽视它可能造成的诸多危害,如自我的迷失、对优良生活习俗的侵蚀、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观念的盛行、共同生活纽带的松弛以及社会的原子化趋势等.必须结合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理智地分析新技术成果的利弊,重视对青少年价值选择的引导,克服技术对生活的殖民化,实现技术运用与人类进步的内在和谐.  相似文献   

2.
猫又  王巍 《音乐世界》2008,(12):28-29
音乐对赤西仁来说,是工作、是兴趣、更是必备的生活品。发行完新单曲后,又将发行新专辑的 KAT-TUN,作为其中一员,赤西仁对音乐必定有着更为独到的理解。对于他来说,享受音乐,也就是享受人生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徐瑞杰 《学周刊C版》2019,(8):187-188
享乐主义思潮的出现,不仅阻碍经济良性发展,还迟滞政治文明建设,侵蚀精神文明建设,给我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因此,分析享乐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感性享乐主义"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性享乐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心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普遍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现实感怀和生活行为。导致当代中国感性享乐主义出现的深沉的文化根源决定了该种社会心理具有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并存的特点。嬉戏和世俗的狂欢可以成为大众的日常生活内容,但它永远没有资格掩盖与摈斥那为了崇高目的而在严寒和沙漠中艰难跋涉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西方现代性,在推动经济进步和社会繁荣的同时,也无形中导致了两种各自不同但又相依存的后果:即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和主流意识形态调控力的弱化。一些人在争取所谓个人生活"自决权"、努力享受幸福生活的过程中,无形中滥用了自由和个性的概念。它助长了享乐主义情绪的蔓延,加剧了社会分层和原子化趋势,致使社会基础价值认同降低、公共道德趋于衰落。享乐主义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代西方"此起彼伏"的消长,要求人们深刻反思并重构现代性,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性和调控力,从根本上消除享乐主义及其生存的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6.
论艺术中的享乐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平 《考试周刊》2008,(5):165-166
享乐主义者往往被认为是异端,尽管不乏提倡享乐主义的哲人,但享乐主义的思想始终受到压制.本文主要通过介绍西方哲学中的享乐主义在现代艺术中的体现,重点引出服饰艺术和生活艺术两个方面中享乐主义的融入及其产生的巨大效应.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消费具有享乐主义倾向。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时尚消费、精神消费价值的缺损和消费需求与价值的背离是其主要表现。享乐主义在大学校园的滋生蔓延,腐蚀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专业学习和身心健康,导致理想信念淡薄、道德素质下降,冲击社会生活。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型的影响、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主导和商品符号象征意义的诱导是享乐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影响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教导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享乐主义"属于社会意识层面,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享乐主义是一种错误的社会意识,它阻碍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坚决抵制享乐主义。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奠基于他的理念论之上,他的政治哲学思想认为:正义就是社会成员各司其职,正义的国家应该由理性的人来统治.至于如何构建理想国,他提出了财产制度、家庭及优生制度、教育制度.波普站在自由主义立场上批判了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波普的科学发现方法论是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学哲学流派之一,其核心是猜测与反驳。他提出的"演绎法"和科学发现的"四段图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他的科学方法论在科学发展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又因为种种局限又表现出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元以曲取士“众家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以来,"元以曲取士"这种观点提出者不乏其人,对之进行逐层的考证与辨析.对臧懋循、沈德符、沈宠绥、吴梅村等人的断语结合提出者本人与元代的实际情况做客观的论说,从而挖掘更深层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原型批评是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种重要文艺批评方法,80年代后传人我国内地,经叶舒宪、方克强等学者的译介和实践应用得以革新并趋向中国本土化。本文试图通过探究西方原型批评在中国的影响及其原因。揭示“原型”与。意象”在人类学、心理学和哲学领域上意义的契合,力图打通中国古典理论话语与西方当代文论话语的隔离,拓展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西方美学局限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否定美学入手 ,文章对近代以来西方流行的六种美学观的局限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4.
在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中,根据“俗文学”的概念,“话本”、“变文”等被纳入于一个共同的谱系。然而郑振铎未加说明的是,作为概念,“俗文学”与“话本”、“变文”、“诸宫调”等具有不同的起源。“俗文学”如同“文学”一样在相当程度上是“现代”的发明,而郑振铎规避了这一真正的开端。  相似文献   

15.
当下,在众声喧哗的大众文化语境中,文学批评日益边缘化的同时,商品化、庸俗化的倾向日渐严重,批评品格、品位降低,甚至失落。强化批评的思想性、敏锐性和批判性,借助大众媒体的力量,恢复对文学和现实生活的执著与虔诚,是应对危机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6.
西方大众文化研究的历史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大众文化研究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1)带有明显精英主义色彩的早期大众文化研究;(2)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3)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两种研究范式的出现;(4)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大众文化研究;(5)文化研究的受众转向。  相似文献   

17.
自我“反思”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是一个构造精神自我发展内在力量的必要条件。但是,黑格尔在“绝对知识”中又排除了自我“反思”的存在,这也就使意识不再具有超越性的品质。哲学始终在以“反思”的姿态出现,它所要最终反对的将是自身对现实性的偏离。超越哲学的知识论立场和科学主义思潮,对“假设”质疑,向“前提”挑战,就是哲学的批判性“反思”的理论方式。  相似文献   

18.
作家的位置--西方文论中"作家"观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方文论史的扼要历史回溯,指出作家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并不是从来有自,它是浪漫主义运动高扬作家主体的产物。20世纪的新批评、结构———后结构主义文论对浪漫主义运动的这一"主体性"批评进行了深刻的反拨。新批评强烈反对传记式批评,认为这将导致"意图谬误"。罗兰·巴特提出了"作者已死",作家至高无上的地位遭到颠覆,语言上升为文学研究的主角。论文最后通过巴赫金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的"语言"改造,尝试在社会、历史、心理、符号的网络中给作家一个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