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建国后到“文革”前这段时期,在文艺界发生了一系列的批判活动。在此类的批判活动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文学现象,由于它们出现在特殊的文学环境下,其具有的文学意味值得研究。同时,周扬作为党的文艺政策的权威阐释者和坚定执行者,自然难免要参与批判活动之中,发挥作用。1954年开始的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周扬作为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左翼文学内部的“宗派主义”矛盾,都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本文即从这方面入手,以此作为研究周扬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2.
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新红学”的权威作家。《红楼梦辨》是他的早期著作,也是他研究《红楼梦》的基本成果。解放后由此书修订而成出版了《红楼梦研究》。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对高鄂续书问题的考证和评述,但他在《作者底态度》《红楼梦底风格》等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却引起了后来人们极大的争议,并在解放初期引发了一场在《红楼梦》研究中对“新红学”派的批判。这场批判的领军人物即李希凡和蓝翎。  相似文献   

3.
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学术观点引起其他学者的批评,这本属于学术领域的正常争论,但因毛泽东的介入,1954年文艺界开展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使纯粹的学术争论演变成一场思想运动,呈现出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红楼梦研究》的出版和其背后的意识形态都与俞平伯的生活状况、思想倾向密不可分,而批判运动在造成俞平伯等人伤害的同时也从客观上促进了红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研究不仅是现代中国学术的肇始,也是学术政治化的发轫。它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时代的风光云影。建国初期对红学家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是建国后第一场纳入政治轨道的学术批判运动,不但对其后红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哲学、社会科学等学术品格的影响皆是至为深远的。  相似文献   

5.
"红学"勿反《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学”、“脂学、“探佚学”之“学术风气”是“反《红楼梦》”的“红学”研究。俞平伯先生晚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对自己青年时期的“反《红楼梦》”研究进行了深层反思和痛心地忏悔。《红楼梦》研究应该更新观念,努力进取,走出误区,开拓红学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俞平伯在现代《诗经》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为文学而文学”以及要实现文学“社会价值”的基本价值立场,决定了其在《诗经》研究中对诗篇性质的文学价值判断和具体方法论的选择。他认为《诗经》首先是一部文学作品,并以此为出发点,主张在研究中要“鉴赏与考辨”相结合,以鉴赏为目的,以考辨为手段。由此确立了他独特的学术研究品格,同时也为《诗经》研究提供了一个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范型,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读书>杂志,在当下人文知识分子群中有着重要影响.发表于<读书>杂志不同时期的<摇荡的秋千>(李辉)、<周扬的目光>(王蒙)等一系列文章构成一个独特的周扬研究历史.<读书>中的周扬不是一个理论家的周扬,而是作为一个人的周扬,一个政治化的知识分子,一个不能脱离知识分子的许多特质,而又陷入了政治漩涡的文人.周扬的"悲剧",周扬的性格,与胡乔木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读书>中,他们两个常常并提,互证着对方.晚年的周扬,以一个忏悔的形象;但他的忏悔,也遭遇到了非议.作者们写周扬,同时也是在写自己,如王蒙与李辉,便在写周扬中显出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8.
俞平伯先生晚年的红学自省是真实可信的,应引起红学界高度重视,他的红学研究思想的重大变化同1954年那场对他的批评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对当年那场“批俞评红”不能全盘否定,不能只讲负面问题,而全盘否定其正确性和必要性.现在红学研究的一些乱象正是当年批判过了的错误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的泛滥.这种泛滥同对当年的全盘否定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杭州民进》征文,要大家写写建国60年来自己最“难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因立场问题不明,引发了革命文艺方向性的含混,这是1940年代的无产阶级文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为此,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民大众"不仅是革命文艺的方向,也是革命作家的方向.《讲话》之后,革命文艺由此走向延安文艺.周扬将"人民大众"方向发展为"群众"方向,认为革命文艺不仅要向工农兵方向发展,也要向党性...  相似文献   

11.
对于《红楼梦》的考证,因立足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掌握祥实的资料,充分关注《红楼梦》作为学作品的特性,而不能作“想当然”的臆断。  相似文献   

12.
《芋粥》是芥川龙之介取材于《今昔物语集》写就的历史题材的小说.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芥川都对原作进行了再创作.形式上的再创作主要体现在让叙述者“外显”这一点上.而通过分析《芋粥》中叙述者的类型,可以更好地对文本进行叙事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涉及“脂批”的红楼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应澄清所谓“脂批”中,哪些是后人之作或辨别何者确是当时人之“脂批”.把不属“脂批”者排除后再考虑是否批者和作者看法一致,才是判断“脂批”价值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深刻影响着宋玉的创作意识、处世原则及人格修养。一般认为由宋玉开创的云雨意象与伤春、悲秋主题,事实上都可以在《周易》中找到原型与源头。而《周易》的“刚健中正”观念、“阴阳和谐思想、”“遁世无闷理念、”“进德修业操守”、“柔顺和悦人格”,也都深刻地影响了宋玉。过去由于人们没有洞悉《周易》哲学智慧对宋玉的深厚影响,因而对宋玉的为人处世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存在较多的误解与误读。  相似文献   

15.
“孔颜之乐”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命题之一,这个论题不仅是由韩愈提出来的,而且他还认为颜子的“箪食瓢饮”是圣人的细小之事,这个观点在宋代遭到了周敦颐、程颐等人的批判。“孔颜之乐”的命题正是在对韩愈观点的不断修正中才逐渐明晰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16.
周扬从三十年代初参加左翼文学运动开始,就坚定地站到了捍卫无产阶级文学理论的一方,四十年代更以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阐释者与宣传者的身份活跃在解放区的文坛上,为建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个革命政治型批评家,他在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时期也不忘克服自己阈定的政治思维,进行文学艺术规律的孜孜探求。但总的说来,他的批评理论更多地表现为政治实践形态,以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而体现其理论的“先锋性”。  相似文献   

17.
周瑜是汉末三国时代杰出的军政人物,他为辅佐孙吴集团创立江东基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周瑜故里究竟在哪里一直为史学界所重视。基于对周瑜的家族族望地、出生地“舒县”的历史沿革和周瑜墓的考证,以及近年来《庐江周氏宗谱》的发现,尤其是最近庐江对汉代大城坂遗址的初步勘察,进一步证明周瑜故里在今天的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