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代典章制度中最重要的应当说是宗法制度。它是构筑西周王朝统治大厦的两根重要支柱之一。它揭示出西周王朝中国奴隶社会全盛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安徽江淮地区发现的周代聚落遗址多为小型墩台型遗址。它特殊的聚落布局造就了其独特的遗址形态。文章主要以霍邱堰台遗址和六安堰墩遗址为例概括分析了安徽江淮一带的聚落遗址形态和文化特征以及遗址中墓葬墓主埋葬的头向问题。  相似文献   

3.
宋国是西周初年最重要的诸侯封国之一。宋国从公元前1040年微子启受封建国开始,经由西周、春秋和战国,至公元前286年为齐、楚、魏所灭,计34代君,享国754年,几乎与周王朝相始终。文献中所载宋君大多是有其名而缺史实,但也有名声显赫、行迹昭著者,如微子启、宋襄公、宋景公、宋康王等。通过资料梳理,稽考周代宋国君主史实,对于宋国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天监思想在周代十分普遍,是周代非常重要的一种监察形式,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礼治时代,它对当时的政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其监察功能很值得探讨.战国时期,礼坏乐崩,社会发生重大变革,随着专制集权的逐步形成,天监亦丧失其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最终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5.
周代社会中与宗庙相关的礼制多种多样。宗庙始成要举行落成典礼,作歌诗以纪之。祭庙的形式可谓五花八门,而且祭者的态度要十分的恭敬、严谨。诸侯有丧事了,要在宗庙吊唁,规矩也很多。此外,如天子即位,天子(或诸侯)娶妻、嫁女、出国、归国、出征、凯旋等都要在宗庙举行郑重的祭告仪式。在宗庙的守护、装饰、迁移等方面,在当时也有着严格的、不同的礼节制度要遵守。  相似文献   

6.
“授受礼”是两周贵族间授受礼物时的一项重要礼仪制度.授受双方所站位次,授受方式以及礼容,均有严格的规定.一般而言,堂上所站方位以东楹、西楹、中堂为节,以卑者就尊者,位卑者位移大,位尊者位移小;授受礼容的敬与不敬,端与不端,亦是古人评判合礼与否的重要依据;授受方式因尊卑差异不同,有同面并授、讶授、侧授、不起而相授受、不亲相授受五种.周代以“尊尊”纲纪天下,授受礼正是在人与人交接礼物时,通过其所站位次、表露的礼容、移交的方式把尊卑观念展露无遗.  相似文献   

7.
周代私营手工业类型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时期私营手工业主要有独立小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大私营手工业三种类型。独立手工业在西周时的数量恐怕有限,只是极少数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而从事的小规模的经营,春秋战国以后,才有了一定的发展;家庭手工业主要以家庭副业的形式反映出来;大型私营手工业在春秋战国时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冶铸、煮盐、开采丹砂等方面,对这些大型手工业,专制国家往往采取抽税的办法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8.
周人祭品使用呈现"俭约主义"的尚俭风习.周人认为,"德"为祭祀行为的核心因素,只有慎德为民和存有诚敬之心,鬼神才会享祀,而祭品的丰厚不再是获得福佑的关键.春秋时期先进的思想家认为神灵歆享的是祭品所体现的"民和政平"以及所彰显出的"德".周人的祭品观念闪耀着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始于何时至今仍是众说纷纭,究其原因,是由于大家对构成监察制度之诸因素缺乏全面认识,在研究过程中往往局限于对个别因素,如御史监察制度的探究而忽视了其他同样十分重要的因素。我们认为,周代的监察制度主要体现在“史监”制度,只是由于其史官书史、制谥、赴告策书等监察形式不同于御史监察的典型特征而为大家所忽略,然而它们在周代监察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上自国君下到大臣之不法行为的滋长,对当时的政治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礼仪道德的沦丧,史监因丧失其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而走向衰落,但我们在后世社会总是能够发现其遗留。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它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我们研究古代监察制度时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亳社是殷商人举行社祀的地方。武王克商之后,殷商政权虽然灭亡了,但亳社还继续存在着。周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亳社进行了"上屋下柴"的破坏。这样,亳社就成了亡国之社。亳社在周代社祀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一方面承载着殷商族群的原始宗教信仰与情感,一方面又是周人实行族群压迫的重要媒介。因此,亳社既非无足轻重到"根本不存在",也不会重要到与周社享有同样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北周武帝改革与后周世宗改革相距 40 0多年 ,但双方却有许多相同之处 ,一是背景相同 :都处于社会长期分裂、人民极度厌战的动荡年月 ;二是内容相同 :都进行了严惩贪官、澄清吏治的政治改革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经济改革 ,整顿军队、增强武备的军事改革 ,并采取了毁佛举措 ;三是作用相同 :都开启了一个大一统的时代 ,北周武帝改革为隋统一铺平了道路 ,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西周时期的生态环境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少有的良好状况,这种局面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当时采取了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及设立了一些机构,它和当时的社会生产水平、物质成果的积累、人口及战争等因素都有极大的关系。对西周的生态环境进行客观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当时社会的诸多真实情况,而且可以避免在盲目的民族文化自豪感的支配下夸大古代文明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礼乐文化发展到周代,达到了鼎盛。周续殷礼,祭祀在礼乐文化中有重要地位。祭祀活动不断发展,逐渐程式化、秩序化,成为一种象征。周代的礼乐文化具有象征性。这在周代的乐舞艺术和青铜艺术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14.
周礼文化与原始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汉以来,关于《周礼》聚讼纷纭,迄无定论。现代相关学术研究证明,《周礼》一书虽不无后人损益,但其宏纲大旨,大抵为周代典制,是研究周代历史文化的无可替代的传世文本。周礼文化是继夏、商文化而后以礼义、宗法、人本为主要特点的历史文化,是儒和儒术的直接源头。降至春秋,孔子传承并改造了周礼文化,创立了原始儒学,经孔门弟子的播扬,遂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学术文化的主脉。  相似文献   

15.
商周时期的腰坑葬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墓葬中的腰坑,反映了当时丧葬仪式。通过对春秋以前墓葬内使用腰坑的历史叙述,可以了解商代墓葬腰坑的使用情况以及腰坑的性质,进而认识商代墓葬中的腰坑和房屋建筑中奠基的性质相似。  相似文献   

16.
论"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代是宗法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婚。聘婚是周人的合法婚姻。这在《诗经》和《礼记》中均有反映和记载。但是,在以聘婚为主要形式的婚姻中,同时又并存着“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的无媒婚。对这一婚姻现象,古今论者多语焉不详。本文拟从当时为政者无奈中的权宜之计、“令会男女”的文化背景和增殖人口的现实需求等方面加以考察,可能会求得个中三昧。  相似文献   

17.
对于周代嫁娶时间这一问题,《毛传》以为婚期当以秋冬为正时,郑玄笺《诗》、注《礼》却认为仲春二月为婚娶之正时。通过对《诗经》、《春秋》、《左传》等文献的考察,可以发现周代大夫以上社会阶层婚娶的时间基本上可以确定集中在夏历的仲秋至仲春之间,而士庶阶层的婚娶集中在夏历仲春之时。如果把郑玄与《毛传》之说指向不同的社会阶层,这两种观点都为有据,从而可以正确解读《诗经》中有关婚娶的诗歌,加深对周代礼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诗经》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民俗、礼俗都有一定程度的折射。《诗经》婚恋诗主要表现出这样几个特点:媒妁之约与自由恋爱共存的婚恋结合方式;"六礼成婚"是主流的婚姻模式,而"仲春之会"则是在特殊条件下的手段及补充;同时存在媵妾制与一夫一妻制并举的婚姻模式。本文试从这些诗歌表现的多元的恋爱状态以及婚姻模式来展现周代各个阶层人民的婚姻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9.
周民族的发源地究竟在何处,学界向来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史籍中所记载的周民族的居住地望、迁徙过程以及夏周两个民族关系问题的考述,结合现有考古发掘材料的证据,认为周民族应起源于晋南地区,而夏、周两民族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