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浪漫陶诗与魏晋佛教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从内容题材到语言形式,陶渊明的多篇浪漫诗文都可以找到源自魏晋佛经的凿凿证据。事实证明,“亦真亦幻”的自娱型陶诗所具有的“玩心高明而又脚踏实地”、“言在八荒之表而情甚亲切”的浪漫特色,很大程度是受了魏晋佛教的浪漫想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与魏晋风流相比较,陶渊明在为人行事、饮酒等方面体现出一种节制和适度,这是一种与魏晋风流不同的人生风流。陶渊明的思想少有魏晋玄学的影响,而多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他独特言行是个性率真的自然流露,不同于魏晋风流人物刻意追求的风流,没有魏晋风流的传播力,却有一种把生活艺术化的纯净美。  相似文献   

3.
浪漫陶诗与魏晋佛教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从内容题材到语言形式,陶渊明的多篇浪漫诗文都可以找到源自魏晋佛经的凿凿证据。事实证明,“亦真亦幻”的自娱型陶诗所具有的“玩心高明而又脚踏实地”.“言在八荒之表而情甚亲切”的浪漫特色,很大程度是受了魏晋佛教的浪漫想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卉 《考试周刊》2007,(39):158-159
从陶渊明身上可以体现出来的魏晋以来玄学的变迁及儒释道三者的融合。而把握这一观点,要从魏晋以来的思想流变,陶渊明的家世渊源以及他自身的诗文来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他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这里在分析陶渊明隐逸思想的基础上,以部分诗文就陶渊明与自然、他的人格与理想三方面探讨了陶渊‘明审美化的追求,表明了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作出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从陶渊明文集看,他乐观豁达的生命观与他的思想关系密切。古今文人历来对陶渊明的思想评价不一:苏轼称他知晓道之旨,朱熹称其是老庄,陈寅恪、朱自清、朱光潜等又从不同侧面讨论了陶渊明在魏晋时代背景下思想形成的缘由。陈寅恪称老庄思想不过是其避仕的依据,而本质还是儒家。朱自清认为陶渊明的思想有道家化成分,但实际上偏向儒家。朱光潜认为陶渊明的思想并不单纯,隐、侠、凡三种性格都具备。  相似文献   

7.
东坡词与魏晋风流关系至为密切。东坡词写到的魏晋人物,以陶渊明最为引人注目,另外还有孔融、刘伶、谢安、王羲之、谢灵运等等。东坡词用魏晋典故极为广泛,究其意蕴,既包含陶渊明归隐的思想,也饱含多情的风流,以及旷达的豪情。魏晋风流成为东坡词独特艺术韵味和艺术风格的重要来源之一。苏轼之所以成为完成词的比较充分的“士大夫化”的第一人,与他对魏晋风流的自然汲纳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8.
政治大动荡,带来魏晋时期思想的大解放。陶渊明既出生名门,又恰逢魏晋时代,儒家所标榜的“不朽”,是陶渊明一生的追求。而东晋是一个苦闷的时代,渊明的儒家理想注定不能实现,渊明为了找到生命的出口,于是道家文化就构建了渊明笔下田园风光的恬淡。本文结合渊明的身世、时代和其诗文,多个角度分析了陶渊明与儒道文化的内在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陶渊明的美学思想,应把陶放在魏晋的历史大环境中,着力研究他的诗,从其作品的自然美、劳动美、意象,以及真善美的相互关系等视角对陶渊明的美学思想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犹如偶像的文人形象,这一形象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魏晋时代思想背景的影响,陶渊明自身的性格特征和作品风格,以及后世接受者在其对陶渊明接受过程中所显现的选择性特点,对陶氏偶像形成发生了一定的作用。从这三个方面阐述陶渊明偶像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1.
《形影神》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的人生态度。陶渊明用形、影、神三者的对话表达了三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反映了魏晋时代的多种生命价值观。陶渊明通过对形、影、神的思辨,以"神辨自然"的方式找寻人生价值与生命归宿,更用自我实践的自然生活方式表达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体现了魏晋时期生命思想的高度,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自宋代确立了陶渊明的崇高文学地位后,历代延崇不衰,直至今天。纵观陶渊明的一生,他有两条明显的意识主线:出仕思想和归隐思想。这两条主线互为经纬,交织在一起。该文结合魏晋时期儒学和玄学思想内涵分析其对陶渊明仕隐思想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佛教观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动态、意识整体两个角度讨论了陶渊明佛教观的三个问题:(一)陶渊明与庐山慧远的关系。认为陶渊明对慧远有一个从向往到厌弃的过程;(二)陶渊明与“心无宗”的关系,认为陶渊明从桓玄、刘遗民那儿曾接受过“心无宗”的影响;(三)陶渊明佛教观与玄学的关系,认为陶渊明玄学观中的“乘化”思想,是其人生观里的深层意识,它对陶渊明取舍当时佛学的不同派别、教义起着主导、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4.
魏晋六朝文学因其独特的审美气质与人格追求,在民国时期受到知识分子的推崇。陶渊明作为东晋"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因其相似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遭遇,在民国引起鲁迅、朱光潜等一批知识分子对其思想的探讨。梳理鲁迅与朱光潜有关陶渊明思想的论争,可以揭示在民国复杂的知识背景下,陶渊明研究分歧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5.
魏晋玄学对陶渊明归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的归隐历来引人注目,对其归隐进行探讨的文章更是层出不穷,但大多仅从儒家思想出发。魏晋时期玄学思想炽畅,处于那个时代的陶渊明不可能不受到影响。本文在玄风盛行的大背景下,结合其时仕时隐的经历,并与玄学名士对比,探索玄学对陶渊明归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与东晋名僧慧远有过交游,但最终没有像别的隐士那样追随慧远,原因大致有三:①陶渊明思想复杂,但其行事上大体遵循儒家的原则。②陶渊明的哲学思想与佛教有矛盾,这主要表现在他对佛教“形尽神不灭”、“因果报应说”的怀疑。③陶渊明受桓玄影响,对慧远等人保持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陶诗佛音Jian释(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00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陶渊明其人及其作品中具有的佛教思想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主要对《陶渊明集》中若干具体作品所涉及的佛教典故、术语及物事等等,作出正面的Jian释,以供学术界同仁在研究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虽未接受佛学信仰,但其思想和创作却处处受到佛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人格堪称魏晋风度的杰出代表。综观陶渊明的田园人生、官宦人生和艺术人生,其人生存在的思想价值表现为主体性、宇宙性和社会性。剖析陶渊明人生存在的哲学意义,会对今天的人们在确定人生终极追求之时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善于通过写意的方法将其所描写的田园生活与现实世界区别开来,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写意化影响深远。写意化使陶渊明诗文注重内在意趣,而不拘泥于外在形式,体现了他率真任性的人生态度,也是魏晋以来思想上重视言意之辨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