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处黔东北边远山区,乌江之滨的贵州省思南师范是培养山乡小学教师的摇篮。这所1919年开办的师范,由于历史的原因,几经易名,时停时续,直到七十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焕发了青春,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三所重点中师之一。1980年起,面向沿河、印江、思南、石阡四县招生。全校师生坚持艰苦创业、勤俭建校,发扬农村师范的光荣传统,突出山区师范的特点,自觉为改革中的农村经济服务,成为一所远近闻名的中师,为乌江两岸的乡村输送了大批合格师资,对发展乌江流域的民族文化和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1988年受到国家教委表彰,校长涂志祥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2.
办好师范专科学校,对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特别是对县城以下的小集镇、乡村、山区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地方是我国十亿人口的大多数人的集散地,十亿人口八亿在农村这是我国社会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这些地方又多是我国经济、文化教育事业落后地区。师专面临着的任务,是培养数以百万计的初中教师,去改变农村、山区文化教育的落后现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民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论宣扬和政府当局的全面推动下,乡村建设运动蔚然兴起.乡村师范学校被赋予培养乡村师资、普及乡村教育、实现乡村自治和改造乡村社会的责任,陶行知兴办的晓庄师范成为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的典范.乡村师范、乡村教师与乡村社会存在着天然而广泛的联系,乡村师范为共产党早期活动提供了革命温床和生力军,对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民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论宣扬和政府当局的全面推动下,乡村建设运动蔚然兴起.乡村师范学校被赋予培养乡村师资、普及乡村教育、实现乡村自治和改造乡村社会的责任,陶行知兴办的晓庄师范成为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的典范.乡村师范、乡村教师与乡村社会存在着天然而广泛的联系,乡村师范为共产党早期活动提供了革命温床和生力军,对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胡晓娟 《成才之路》2010,(30):25-26
乡村师范学校学生生源多数来自于农村,农村不平衡的教育体制导致农村学生音乐素质较差。乡村师范是培养乡村中小学教师的主要基地和摇篮,培养出来的学生的音乐素质直接关系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成败,因此提高乡村师范学校学生的音乐素质,已成为乡村师范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兴起了一场乡村师范教育运动。它是在乡村教育家的试验与改革下,在国民党教育政策的推动下而兴起的以专门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为宗旨,达到改造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目的的一场师范教育改革运动。其发展历程大约经过五个时期。乡村师范办学的针对性与训练学生的农村社会适应性等特点,或许能对今天的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从师范教育下乡到乡村师范学校的产生乡村师范是一个历史概念。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诠释者有着不同的理解。1935年教育部公布的《修订师范学校规程》规定,各地方继续造就义务教育师资起见得设简易师范学科……设在乡村者,称简易乡村师范。《教育大辞典》将乡村师范定义为:“乡村师范学校是以培养农村小学教师为主的学校。”陶行知认为:“乡村师范学校是依据乡村生活实际,造就乡村学科教师、校长、辅导员的地方。”他在《师范教育下乡》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我们不要以为把师范学校搬下乡就算变成了乡村师范学校。不能训练学生改造眼前的乡村生活决不是真正的乡村师范学校”。其实,乡村师范有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项社会运动,旨在从教育农民着手,从而改进乡村生活和推进乡村建设。在南京神策门外老山脚下,陶行知先生创办了试验乡村师范,即后来的晓庄师范;在南京栖霞山脚下,黄质夫先生则创办了栖霞乡村师范,即今南京栖霞中学前身。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3月15日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开始了中国近代“生活教育”理论的试验,也是乡村教育运动的发端。本文对1927—1930年4月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教育、教学活动,师生生活,与国内外教育界的交流等方面的主要事件作了简要的概述并附注释。  相似文献   

10.
农村师范学校音乐加强班的实验与研究于致琦一、课题的提出陶行知先生说过:“乡村师范是依据乡村实际生活,造就乡村学校教师、校长、辅导员的地方。”几年来办学实践告诉我们,农村师范学校的改革必须根据农村的需要,为农村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摸清...  相似文献   

11.
师范专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发展基础教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培养合格的初中教师。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边远山区。师范专科教育所具有的高教性、师范性、专科性、地方性的特点,决定了师专的办学方向必须面向农村教育和经  相似文献   

12.
我们白云师范坐落在广州市新开发的天河区天河体育中心附近,面对车水马龙的广州大道。我校的任务是为广州市郊区培养小学教师,是一所地道的乡村师范。学校的优势是生源十分充沛。郊区几十所农村中学的农民子女报考师范十分踊跃,学生入学成绩上乘。这些农民子女进校读书,起初带有一点乡土气,他们比较老实、朴素、听话、守纪,思想单纯,也爱劳动,为我校塑造合格乡村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然而,也有问题的一面。我们发现,农民子女报考师范,好多是为了跳出农门,专业思想朦胧,农村  相似文献   

13.
在贵州高原东北部莽莽群山深处、滔滔乌江中游,至今仍孑遗着神秘而古老的傩文化。思南师范,这个黔东北农村小学教师的摇篮,正以其鲜明的山区特色,浓郁的农村师范风格脱颖而出,受到教育界的关注。1988年国家教委首批表彰的全国先进中等师范学校,198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等联合表彰的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它都榜上有名。改革,给神州大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这所大山深处的中等师范带来了春风和希望。学校领导和教师并不因地处边远闭塞的大山而降格以求,确立了“把思南师范办成贵州乃至全国第一流师范学校”的目标。同时,他们也在中师系统这个坐标系上找准自己的位置:作为一所农村师范,就要立足现实,面向农村,艰苦创业,勤俭办校,办出个性,办出风格。他们把“山区特色、农村风格”作为塑造思南师范群体形象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1927到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栖霞师范为研究中心,探析黄质夫乡村师范师资培养思想。研究认为黄质夫围绕教育乡村化和乡村教育化的宗旨,其师资培养的思想及措施主要分为以下五方面:实行训育、变更教学课程、注重生产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精神能力和改进农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不少乡村少年宫,这让很多农村学校的孩子也有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同,乡村少年宫组织和开展活动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农村学校更会受到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为谋求发展,边远山区乡村的少年宫更加需要创建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凸显农村地区特色产业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堰山区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道路上,以地区特色农产品为突破点,积极将农村经济与网络电商紧密结合,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化之路。  相似文献   

17.
1928年3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师范建校一周年时,又着手在晓庄周围的农村创设黑墨营、吉祥庵、万寿庵、三元庵、和平门等乡村中心小学,作为实践自己乡村教育思想的基地。  相似文献   

18.
克山师专:农村师资的摇篮作为祖国北疆的一所普通高校,克山师范专科学校至今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已发展成为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农村初中师资的重要培养基地。克山师范专科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47年春的德部萌芽乡村师范学校,这是由共产党人高衡同志根据新民主主...  相似文献   

19.
一个留美的学生、一个西装革履的杜威弟子,居然穿起粗布衣,戴上斗笠,挽起裤腿,放弃了东南大学教务主任的职务,到江苏农村里办起了茅屋学校——这就是被周恩来称之为“党外布尔什维克”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上世纪20年代中的一个创举。请看他于1926年起草发表的400多字的《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本社的乡村教育政策是要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我们主张由乡村实际生活产生乡村中心学校,由乡村中心学校产生乡村师范。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有农夫身手、  相似文献   

20.
在黄山脚下,有一座历史悠久的乡村师范学校──安徽省巢湖市黄麓师范学校。半个多世纪以来,黄麓师范培育了大批人才。她在安徽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誉。黄麓师范是爱国人士张治中先生创办的。1929年春,他在家乡巢县洪家疃先创办了黄麓学校。这是一所六年制的完全小学。开始由当地乡绅主持,后来由留学过日本的许锦帆任校长。1933年,张治中先生又投资创办了安徽省黄麓乡村简易师范学校,学制四年。当年即向全省招收高小毕业生近百名,为农村小学培养中低年级教师。学校设在洪家疃清水塘东岸,建有教室、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